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七十八章賢者東來(下)

第三百七十八章賢者東來(下)

這自然是因為位于伊比利亞半島南端的格拉納達王國正處在基督教世界與伊斯蘭世界的交界處,而形成了類似「三不管地區」(北面的葡萄牙剛剛立國、西班牙這時還分裂為幾個小國,南面的北非西部地區也沒有強國,而且信仰相同,所以格拉納達王國才得以苟延殘喘,歷史上西班牙王國統一之後,這個在夾縫中堅持了幾百年的小王國便很快滅亡了的特殊情形所致,但是隨著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哥特後裔日益高漲的復國運動,以及伊斯蘭文明的日漸衰弱,伊比利亞半島重新回到基督教世界,是早晚的事。

也正因為這樣,伊本.路西德雖然很有想法,卻根本找不到一塊能夠讓他平安地宣揚自己理論的樂土。要不然他也不會在听說遙遠的「中國」皇帝(大唐滅亡以後,西方人由于對中國的狀況缺乏了解,將那個在突厥系國家中威名赫赫的東方「鑌鐵之國」、即遼國與中國劃了等號,而宋代雖然文化昌明、經濟繁榮,對較遠地區的影響力卻只局限于那些沿海國家。雖然遼國漢化的程度很高,但這種誤解最早出現的時候,契丹人還是不折不扣的野蠻人,可見中世紀的時候,東西方文明之間是多麼缺乏了解居然信奉伊斯蘭教這個傳聞後就立刻生出前往東方看看的念頭

不過,伊本.路西德其實是個很容易滿足的人,某些思想不能傳播對他來說也不是難以忍受的事情,只要可以自由學習和研究就行,大不了他不急著公開發表,將稿紙留下,讓後輩弟子們收著,等到宗教與學術氛圍重新變得寬松之後,再讓它們公諸于世所以他的首選還是去伊斯蘭世界的中心巴格達「充電」和游歷,然而當他抵達之後,馬上便發現傳言不虛

巴格達的「包羅萬象圖書館」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大型圖書館,而且若按歷史軌跡發展下去,還要再過兩百多年,世界上才會出現比它更大的圖書館(注1),在阿拉伯帝國極盛時期,幾乎只要知道名字的書籍(對西方人而言),都可以在這個圖書館里找到,堪稱是一座無法估量的知識與思想的寶庫。然而,據說自從蘇菲主義興起以後,一切與伊斯蘭教教義有分歧或者是疑似分歧的思想類書籍就全部被毀棄了,而科技類書籍更是幾乎遭到了無差別的破壞,除了醫學等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學科之外。伊本.路西德原本還抱有一絲僥幸心理,但看著圖書館里空蕩蕩的書架,他不由心生悲嘆,「看來只有去中國看看了,听說那是一個強大富饒的國度,而且即使那里也有這類該死的混蛋,至少也有無文字(即游歷中的見聞與實踐)的書籍可看」

對于這位之前從未出過遠門的大少爺來說,從伊比利亞來到巴格達的一路上就已經夠苦的了,但與他其後繼續向東的旅途相比,卻簡直如同天堂一樣安樂。本來,伊本.路西德是想要走海路的,因為更加快捷和安全(海盜因素不考慮的話是這樣,但海盜一多情況就完全相反了,因為各國對陸地國土的控制能力總比海上要強,因此只要不是天下大亂,陸地上的山賊馬匪規模和活動範圍都有局限,遠沒有海盜那樣可怕。),但卻听說錫蘭以東的海域海盜十分猖獗(其實是衛軍的艦隊在海上拿外國船隊練兵所以最終他還是決定走陸路。

雖然陸路耗時會長一些,路途也更艱苦,但至少總會安全一些(也只是相對來說,大概相當于生存率從一成上升到兩三成的光景而已而且還可以見識一下沿途各國的風土人情,甚至可能有他感興趣的知識可學(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而且在伊本.路西德記憶里,中亞細亞地區文明程度也不低,應該也有不少藏書。),對他增長學問和見識很有幫助。

然而,陸上的道路也不安全,不說別的,光是穿越沙漠的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危險就足以令人不寒而栗,而且伊本.路西德一路東來,需要穿越的沙漠可遠不止一片。何況自從遼軍撤出外西域、致使這里出現勢力真空之後,這一帶便陷入了空前殘酷的戰亂之中,西來的夏人則更是令外西域的局勢變得異常錯綜復雜。伊本.路西德一路東來,連他自己都記不清被當地部族或者沙盜馬匪抓住多少回了,好在外西域如今已經完全綠化(由于遼軍東歸,當地的綠化進程沒有像歷史上那樣出現較大幅度的逆轉,十來年時間的影響畢竟無法與歷史上七八十年相比擬,再加上耶律大石夫婦又意外地眅依了伊斯蘭教,這也令本就普遍信仰伊斯蘭教的外西域居民綠化程度不斷加深。),通曉阿拉伯語的人到處都有,所以伊本.路西德在溝通上並沒有遇到多大的障礙,再加上他精湛的醫術(在古代這幾乎是最重要的技能,而且到哪兒都吃香,因為不管哪個民族、哪個國家,對于神醫都是極尊敬的。),所以倒沒有遇到什麼為難。而且,伊本.路西德的思想、學識與人品更是連那些窮凶極惡的沙盜都心生敬仰,結果伊本.路西德一路上總是能夠平安月兌身,而終于漸漸接近了他此行的目的地

雖然都是有驚無險,但伊本.路西德一路上還是吃盡了苦頭,無論是酷熱干旱的沙漠、還是高寒缺氧的蔥嶺,都不是普通人能夠輕易穿越的。但是伊本.路西德雖然此前並沒有多少旅行經驗(但不可否認的是,巴格達之行對他的幫助確實很大,尤其是那次旅途一樣需要穿越沙漠,盡管無論是所需時間還是自然條件的惡劣程度都不能與其前往中國的旅途中的最後一道難關——「死亡之海」相比。),但他聰明好學,而又不恥下問,從不不懂裝懂、自以為是,因此那些天然的險阻根本難不倒他。也正是有了這次驚心動魄而又艱苦卓絕的歷練,伊本.路西德無論是在見識上還是心智的成熟程度,都有了月兌胎換骨般的進步。不過令伊本.路西德遺憾的是,由于外西域戰亂紛起,原本還打算與當地學者交流一下的伊本.路西德不得不放棄了這一不切實際的幻想,何況蘇菲主義在這一帶的影響甚至還要強過阿拉伯本土,恐怕就算這里不打仗,他也不會有太大的收獲。

伊本.路西德一路東來,隨著見識的進步與知識的豐富,他終于明白現在的東方根本不止那個「鑌鐵之國」一個大國,而且按照一些知情者的描述,那個「鑌鐵之國」還算不上是「中國」的正統政權,最多只能算是一個分支,而且還是異族建立的,倒是有些類似于現在中東地區的那些突厥系穆斯林國家

注1︰由西非的馬里王國建立,領先歐洲兩百多年,馬里王國還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跨越大西洋的嘗試,可惜遇上了暴風雨而全部遇難。但不管怎樣,可見黑人在世界歷史上也並非完全沒有創造出過杰出的文明成果,只是環境太過優越,不容易出現國家形態、文明中心比較少罷了。而當非洲剛剛產生自己的文明中心不久,歐洲殖民者就將他們發展的進程打斷了A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