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七十七章賢者東來(上)

第三百七十七章賢者東來(上)

差不多與此同時,在萬里之外的歐洲伊比利亞半島南部、安達盧西亞地區的科爾多瓦城,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正在收拾行裝,而他家中唯一的黑奴卻似乎有話要說,「少爺,您真的要去那麼遙遠的地方啊?」

「是啊,要領會安拉的真意,光是坐在家里讀書可是不夠的那個年輕人輕嘆一聲,隨即又安慰道,「我們先去巴格達看看,也許只是傳言有些失實了,並不是真的那麼糟中國實在太遠了,就算能夠到達那里,恐怕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路上也容易遭遇不測不定這輩子都別想返鄉了,能不去的話,你以為少爺我想去啊?」

這個年輕人名叫伊本.路西德(注1),今年還不滿二十四歲,卻已經以博聞強記、學識淵博而聞名全國(值得一提的是,他並不是什麼神童,因為他的才華與天賦逐漸顯露出來是他十五歲以後的事,之前也就是一個平常的孩子而已,除了勤奮好學,理智穩重,並沒有什麼其他的突出優點。他的成長軌跡有些類似于龐統與愛因斯坦,這類在青春期完成蛻變的奇才比起幼年就聰慧過人的神童來,夭折的概率要低得多,因為他們以普通人的身份渡過了重要的童年,因此心智普遍比較健全。),甚至在阿拉伯地區以及歐洲基督教世界也小有名氣。伊本.路西德雖然還很年輕,卻在哲學、法學、醫學以及自然科學(在學科細分以前,在自然科學中,醫學、天文學等幾個社會需求較大的特殊學科所取得的成就遠遠領先于其他學科,因此常常會單獨列出,而其他的自然科學學科則籠統地並稱一類,依舊冠以「自然科學」之名,算是這個名稱的狹義定義。)領域有著不凡的造詣,這與他家學淵源和其自身的好學勤奮是分不開的。

伊本.路西德出身于一個法學世家,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擔任過科爾多瓦城的大法官,但是和他們相比,現在的伊本.路西德卻很明顯已經青出于藍了,聰慧好學的他現在甚至幾乎已經無書可看(當時存世的書籍本就有限,這時的安達盧西亞又沒有圖書館,那種高級設施目前世界上也就巴格達的「包羅萬象圖書館」一個而已,畢竟這個年代的書籍可不像後世那樣便宜。以伊本.路西德過人的記憶力、以及但觀大略的閱讀方式,無書可看並不奇怪。),因此他早就有心去巴格達那座聞名西方的「包羅萬象圖書館」看看了。只是這幾年伊本.路西德的父母先後過世,他不得不留在家中處理相關事宜,因此直到現在才能成行,好在伊斯蘭教不像儒教那樣規定一定得守孝多少多少時間,要不然他恐怕還得再等兩三年才能動身。

也許正因為知識量的廣博,伊本.路西德雖然依舊虔誠地信仰著伊斯蘭教,卻漸漸對伊斯蘭教唯一的經典《古蘭經》、以及現在盛行的一些極端思想生出了不少自己的看法。在伊本.路西德看來,《古蘭經》中記述的內容恐怕並不都是真神安拉的啟示,有很多只是先知穆罕默德自己的一些看法。

例如里面告誡人們要照顧孤兒的那一段,伊本.路西德雖然也很贊賞,卻認為這只是因為穆聖自己就是一個孤兒,所以才專門提一下罷了,而其中很多的**都照顧到阿拉伯人的一些生活習慣,那塊「玄石」更是原先多神教徒的聖物,這些都說明了《古蘭經》中至少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是由于某些個人或者集體的意志而出現的,並非都是真主安拉的神諭。而且以伊本.路西德的看法,即使安拉至善至能,也未必會管到這麼細枝末節的地方,因為如果他對這些都感興趣的話,聖教應該早就福澤天下,也用不著耶穌(伊斯蘭教也認同耶穌的先知身份,但反對基督教將其視為「聖子」,認為這種「三位一體」的說法,與主是唯一真神相背離。)、穆聖等先知費力傳教了

同時,由于他在自然科學方面的濃厚興趣,伊本.路西德又將他的宗教思想進一步完善,在他眼中,真主安拉只管人類的信仰與善惡,至于其他的方面,他老人家沒興趣也不屑于介入,由此自然科學研究與宗教信仰之間的矛盾便迎刃而解。伊本.路西德解除了這個心障之後,在自然科學、尤其是醫學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注2)。雖然現在伊本.路西德還很年輕,但在安達盧西亞地區已經成了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其博學之名甚至傳到了伊比利亞北部的基督教區域。然而,在落後愚昧的中世紀,博學並不見得就是什麼好事,說不定還會惹來殺身之禍

如今的歐洲正被愚昧和偏執所籠罩,寬容的土壤只有拜佔庭帝國仍有存留,但是那個老邁的帝國已經病入膏肓,早就不復羅馬的雄風。與東正教相比、教義更為極端的天主教正開始借著十字軍東征的名義對其大肆滲透,而那些文化上還很野蠻落後的法蘭克諸國則更是將其視為了自家的提款機。因此即使是在拜佔庭帝國,宗教裁判與火刑柱如今也越來越頻繁地出現,而且這個老大帝國是否還有力量庇護本國的學者,也很值得懷疑,因為羅馬教皇的紅衣主教們已經不止一次地以褻瀆的罪名在拜佔庭帝國抓人和殺人了,盡管拜佔庭帝國君民信仰的都是東正教,按道理羅馬教皇根本就沒權力將手伸到這里

而這幾百年來西方文明的中心阿拉伯地區,也因為突厥人的不斷侵入而岌岌可危,原本開明博大的伊斯蘭文明也受其影響(先進文明的吸引力肯定要比落後文明更強,但落後的文明一樣有同化的能力,如中國北宋時期遼國境內漢人相當普遍的胡化現象,可並非都是因為契丹人的壓迫和歧視啊)變得日益狹隘和狂熱偏執,如今整個阿拉伯世界中,恐怕也就只有伊本.路西德所在的格拉納達王國依舊保留著昔日阿拉伯帝國極盛時期的文明和開化

注1︰全名為艾布.瓦利德.穆罕默德.伊本.艾哈邁德.伊本.路西德這實在是太長了,因此本書中統一只稱呼其為伊本.路西德。此人是中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與科學家之一,可惜由于當時的伊斯蘭文明已經日趨保守,他的成果屢屢遭遇封殺,而他以及他的弟子也不止一次地受到打擊和迫害,反倒是對歐洲基督教世界的進步作出了更大的貢獻(其實當時的基督教也一樣狹隘,不過歐洲小國林立,分裂割據的程度遠遠大于阿拉伯地區,各地的政策也有很大差別,因此哲學思想與科學理論的生存空間總歸要大一些。)。對比東方歷史上明代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被滿清禁絕,卻反而對日本和歐洲的技術革新作出了重要貢獻一事,真是「與我心有戚戚焉」

注2︰歷史上,在中世紀的幾百年里,伊本.路西德在哲學、法學上的成就罕有人及,醫學方面也堪稱一代宗師(在他有生之年,應該是世界第一的醫學家了。),自然科學方面的研究成果雖然稍遜一籌,但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而在本書中,由于這次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中國之行,伊本.路西德的傳奇人生將會變得更加令人眩目神馳M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