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七十六章夏人西遷

第三百七十六章夏人西遷

值得遼軍官兵慶幸的是,西夏人雖然幾乎跑了個精光,也帶走了幾乎一切能夠攜帶的財富,可是卻沒有像通常「堅壁清野」時那樣破壞田地、燒毀房屋,所以遼國只要撐過這半年時間,並向沙州等地移民,就可以水到渠成地消化這塊新佔的土地。盡管如此,畢竟在至少半年內,這麼大一片土地不但沒有任何產出,反而還得往里面砸錢,結果國力仍未完全恢復、財政還不寬裕、只是因為有便宜可佔才急著出兵的遼國,還是差點就被沉重的糧餉壓力拖垮了。

而且,如果夏軍西撤是早有預謀、而在這時發起反擊的話,縱以蕭斡里剌的將才,恐怕也無力回天,可是令蕭斡里剌不解的是,西夏人這次向西逃竄根本就不是誘敵之計,竟然像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一去不復返,從此再也沒有回來

原來,當遼軍殺來的消息傳到沙州的時候,任得敬才剛剛勉強控制住西夏京畿地區的局勢,而不少邊疆地區的部族則仍未臣服,有些實力較強而且「不服王化」的部落甚至干脆自立,在這種情況下任得敬縱有將才,也絕對無法與西征的十萬遼軍相對抗。而他好不容易篡位成功,任得敬又不甘心再居人下,因此他干脆把心一橫,將所有忠于他的軍隊、以及在其控制下的各族青壯統統帶走,一路向西逃竄。只要能夠成功翻越蔥嶺,有了這道天險的阻隔,遼軍就算實力再強幾倍(這是考慮到可以從北面繞遠路,如果走蔥嶺路線,恐怕十倍兵力也沒半點用處,白白送死而已,平均海拔五千多米,高原反應就能要人命了。),也將奈何不了他。

而蔥嶺以西當初被遼軍放棄後,頓時出現了巨大的權力真空,那些本來臣服于遼國的穆斯林諸國則斗了個不亦樂乎,這正是夏軍渾水模魚的大好時機。雖然任得敬並不認為自己能與耶律大石相提並論,但卻很有自信像他那樣征服蔥嶺以西的廣闊土地,因為當年耶律大石手下只有一萬多人,而他的兵力則超過了十萬人,同時對手也要比耶律大石當年遇到的那幾個要弱得多(被蕭斡里剌狠命地搜刮勒索了好幾年,西域諸國早就一窮二白了

而且,本來人心不齊的這上百萬西夏軍民,進入風俗迥異、語言不通的異國土地後將不得不團結一致,否則大家就都只有死路一條,這正暗合了兵法中「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道理。而當這些人有過一起出生入死的經歷之後,原來的分歧與隔閡都會漸漸淡化,甚至連仇恨也有可能化解,而任得敬作為他們的領導者,也將在一次次勝利中獲得大家越來越堅定的支持,成為眾望所歸的西夏之王。幾年以後,當趙得知昔日西遼的奇跡竟然再次上演後,除了對他那位岳父刮目相看之外,也不禁生出了一點有些蛋痛的懷疑,「難道不是他們太強,而是那些中亞的土著太水了?似乎不是沒這個可能

對于遼國來說,夏人的西遷也不能說是一件壞事,畢竟雖然西夏的土地不若外西域地區那樣廣闊和富饒,從表面來看這次形同于「土地交換」的結果似乎對遼國不太有利,但是這樣一來,遼國的土地卻終于再次連在了一起,而且其間不再有難以逾越的天然險阻。同時,在現在遼國的四圍,東有太行、南有秦嶺、西有蔥嶺、北有天山和戈壁沙漠,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因此,盡管遼國幅員遼闊,也最多只需十萬軍隊就足以滿足國防的需要,因而可以獲得更多的機動兵力,這在戰略上是很佔便宜的。何況以前的遼國雖然看上去幅員廣闊,但其中的大部分土地都是藩屬國的(西遼東歸以前,扣去藩屬的軍隊不算,總兵力不超過十萬,遠不能與現在相比。),而現在則基本都是大遼直屬的領土,這兩者之間可是有著本質的區別。

因此,蕭塔不煙總的來說對此還是較為欣慰的,唯一令她有些煩惱的是,兒子的教育問題就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能解決了。自從眅依伊斯蘭教以後,蕭塔不煙就一直想讓兒子耶律夷列也成為一個虔誠的穆斯林(談不上思想毒害,只是因為一個人既然信教,自然認為那是好的,當然會希望親人與自己一樣了,事實上以伊斯蘭教的教義,蕭塔不煙能夠給兒子選擇的自由,就已經很難得了不過耶律夷列雖然現在還尚未成年,但多年以來一直接受的都是以漢學為主的教育,自然對伊斯蘭教義與經典沒什麼興趣(漢人看似不信神,實則是有事則求、無事不拜,而且膜拜偶像的現象也很普遍,後世還有不少人連毛主席像都當菩薩來拜,因此其實更類似于多神教,而這是與伊斯蘭教義沖突最大的一類,因此伊斯蘭教在中國傳播起來十分困難,尤其是在漢地,除非以暴力手段來強制推行,要不然歷史上也不會出現「同治回亂」之類的慘劇了。),而蕭塔不煙又不舍得逼迫兒子,那就只有想辦法為其找些優秀的穆斯林學者當老師了。

不過,如今遼國的統治中心已在漢地河東,在這兒漢學的大師好找,而穆斯林學者可就稀罕了。而且當初蕭塔不煙又答應過丈夫,給兒子聘請的穆斯林老師的數量不能超過漢學的老師,這數量沒有優勢、質量又比不上,伊斯蘭文化對耶律夷列的影響自然始終無法與漢文化相比。而且蕭塔不煙雖然虔誠,但畢竟是一位有著大智慧的奇女子,所以思想上依然十分開明(世界歷史上那些為數不多的真正智者中,沒有一個是偏激狹隘狂熱的,因為他們行事的原則是理性而西域的穆斯林其實都是剛開化不久的野蠻人,在文明程度上根本無法與阿拉伯本土相提並論,雖然也出了一些學者,但由于底蘊不足,在思想上普遍顯得偏激而狹隘,蕭塔不煙雖然很想兒子信教,卻也不願他變得與那些瘋子一個德性。既然西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蕭塔不煙便派人去伊斯蘭教的發源地黑衣大食招賢,另外听說在更加遙遠的西方,也有一個文明程度很高的穆斯林國家(注1),如果在黑衣大食找不到滿足要求的,也可以繼續向西求賢。可是如今外西域陷入戰亂之中,絲綢之路不再通常,蕭塔不煙不由有些擔心,縱然手下在西方找到了合適的人選,那些學者要想平安抵達大遼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注1︰即摩爾人建立的格拉納達王國(也許應該叫蘇丹國更合適一些),位于今天的西班牙南部。歷史上西方能夠擺月兌蒙昧與黑暗,很大程度(還有一個來源是拜佔庭帝國,但影響不如摩爾人,一來他們離西歐法蘭克諸國更近,二來中世紀的時候伊斯蘭文明在科技文化上已經超越了歐洲,即使是繼承了古羅馬遺產的拜佔庭也有所不及。至于蒙古人的西征,只是傳播了幾樣重要發明,是無法與摩爾人的幫助相比的。)上都是得益于該國水平遠遠高于基督教國家的科技文化水平的影響。歷史上,西歐的那些基督教國家學到摩爾人先進的科技文化之後,沒過多久就將格拉納達滅掉,而摩爾人則遭到了排斥和迫害,在歐洲人的各種文藝作品中摩爾人還總是被塑造成陰險邪惡的角色,到了近現代歐洲更是很難再看到摩爾人的蹤影,某種意義上來講,他們比猶太人和吉普賽人還慘,至少那兩個民族沒被恩將仇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