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七十五章將計就計(下)

第三百七十五章將計就計(下)

任得敬果然自大得沒了邊,雖然不少部下都勸他別去、或是做些準備,但他還是一意孤行,帶上幾個親信就去王宮赴他的慶功宴了。事實上很多人都猜出這根本就是一次鴻門宴,但任得敬這個老大卻認為李仁孝那個小兒根本不敢對他下手,因為以前比這更好的機會,他都沒有利用,何況是現在呢?可是,任得敬的想法雖然看似有理,但當初夏王李仁孝還需要依賴他的軍事才能以及他在軍中的威望來穩定軍心、抵御外敵,而且那時李仁孝還有讓步的空間,可是現在情況卻已經大大不同了,西夏國勢重振使得任得敬的存在變得不再必要,而且李仁孝現在又已經無路可退,如果他這時還不敢冒險一搏,而是坐以待斃的話,那他就真是一個廢物了

可是,李仁孝怎麼也沒想到,此時任得敬的身邊竟然有兩個趙派來的內衛,他們這些情報精英對于危險的預感遠比一般人要敏銳得多,並且他們也不會像任得敬的僚屬們那樣反復地進行無用的勸說,而是直接采取更加有效的行動。結果,任得敬還沒走進王宮,就看到了王宮起火冒出的滾滾濃煙,以及因此不得不現身避火的三百刀斧手(西夏王室的力量已經相當衰弱,所以死士的忠誠度也沒那麼可靠了,何況能夠像邱少雲那樣能夠忍受烈火灼燒而一動不動的鐵人,本來就是萬中無一)。這下任得敬再怎麼固執也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了,而李仁孝的布局失敗也宣判了他自己以及西夏李家的死刑

雖然現在西夏王室在廟堂和民間還有相當大的影響,但對于一貫推行「先軍路線」(自西夏獨立以來,它的兵民比例一直都是東方第一,最高的時候超過一成,這連西方歷史上有著軍國主義傳統的普魯士都比不上。)的西夏來說,軍隊才是決定一切的力量,因此在這次突然之間變得白熱化的權力斗爭中,掌握軍權的任得敬最終笑到了最後。但是由于王室長久以來的影響力(畢竟在這個時空,任得敬掌權的時間還太短了,不過區區數年,根基很不穩固。何況即使是歷史上執掌了西夏近二十年軍政大權的任得敬,在他被李仁孝誘殺以後,西夏也沒有出現大的亂子,王室的影響力可想而知。),西夏還是陷入了長達數月的混亂。而且,發現那些作亂的幾乎都是黨項貴族以後,任得敬卻又下達了一個非常愚蠢(後世史家是這麼看,但如果將他們放到當時任得敬的位置上,也未必有更好的辦法。畢竟當時的西夏又窮又亂,如果不故意激化民族矛盾以加強其對此時已經以漢人為主的西夏軍隊的控制、並且轉移民眾視線的話,任得敬很有可能會自身難保)的命令,使得西夏陷入了更大的混亂

任得敬為了盡快平定西夏的局勢,強行對西夏境內的幾十萬(注1)黨項人推行全盤漢化的政策,如有反抗的則格殺勿論。不可否認,這種極端的做法確實逼出了那些潛在的反對者,可是卻也將更多的中立者(西夏的黨項人這時漢化程度普遍很高,但主動漢化一回事,強迫漢化又是另一回事。人總是有自尊心的,即使是大多畏強凌弱的胡人,也並不是每一個人面對暴力壓迫時都會甘心任人擺布,何況任得敬還是一個逆臣?)逼到了任得敬的對立面。雖然掌握了軍隊這一暴力機器的任得敬確實有能力平定黨項以及其他諸胡的叛亂(到底誰是叛亂者?),可是西夏也因此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創,要不是之前的西征成功補充了一點元氣,西夏恐怕就要在這次大亂中土崩瓦解了。即使如此,在這次動亂後幸存下來的夏人依然有種「辛苦奮斗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覺

消息傳來,任得敬居然沒被李仁孝除掉,這不免有些出乎蕭塔不煙的預料,她很自然地想到了是趙對此早有準備,預先作出了某些不為人知的安排。但蕭塔不煙的心情卻反而是異常的好,因為西夏出現了如此大規模的動亂,這對大遼而言甚至要比任得敬死掉、而李仁孝則奪回大權這種結果更為有利,這種情況肯定是趙沒有料到的,也不知道當他听說了這個消息後,會有什麼反應?

西夏的國力本就比遼國差了一大截,如今他們又經歷了一次這麼大的內亂,實力更是大損,又怎麼是遼軍的對手呢?何況蕭斡里剌如今已經東歸,遼軍不會再像之前那樣缺乏優秀的統帥,勝算自然大增。至于趙,現在還窩在嶺南,就算想要插手也鞭長莫及,何況他對任得敬這個「首任岳父」也未必有什麼孝心,之前派人幫他也是為了大宋或是他自己的利益著想,但若要他勞師動眾地出兵干涉,趙也未必願意

放下心來的蕭塔不煙立刻挑出十萬精銳步騎,以蕭斡里剌為統帥,發動了遼軍東歸以來這麼多年里的第一次西征。蕭塔不煙的判斷並沒有錯,西夏現在的國力已經衰弱到了極點,當遼軍殺來的時候,他們甚至不敢應戰便紛紛西逃。也許是由于夏軍逃得太過堅決,蕭斡里剌這個久歷戎行的悍將卻反而有些猶疑起來,擔心中了西夏人的計策(北宋時期遼夏曾經多次交戰,夏軍獲勝的那幾次全都是先示弱誘敵,等到追擊的遼軍人困馬乏的時候,再出動生力軍大舉反擊,而扭轉的戰局,蕭斡里剌自然知道這些故事,所以多心也是理所當然的。),而不敢全速追擊。可蕭斡里剌卻沒想到,這次西夏人是真的不戰而逃,結果當遼軍進入西夏現在的國都沙州時,卻發現這座城市早就成了一座空城

城內的居民自然不都是自願離開的,畢竟鄉土觀念又並非漢人所獨有,何況即使在西遷以後的夏國,漢人也依然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可是任得敬卻派兵強制執行,不走可以,值錢的都交出來

于是,西夏國內的相當一部分國民(尤其是市民和農民,牧民則由于居住得比較分散,大多來不及召集。),以及幾乎全部的錢糧和物資都被任得敬一掃而空。而西征的遼軍卻因為蕭斡里剌過于謹慎,幾乎沒有任何斬獲,除了得到大片大片現在已經荒無人煙的土地之外

注1︰如果是十年前,即使剔除掉其中那些冒著黨項之名的漢人和雜胡,西夏的黨項人數目恐怕也不下百萬。可是自從夏州等地被大宋奪取以後,因為戰亂而死的黨項人就不是一個小數目,而且還有很多黨項人因不願離開家園而留下來成為了大宋的子民,其中不少人還為了生活中的便利而以漢人自居,因此隨著西夏朝廷西遷的黨項人數目並不是很多,即使加上本來就居住在沙州等地的黨項人,也最多就三四十萬而已。但是相對原先的黨項族群來說,現在西夏境內的這些黨項人民族成分更加純粹,因此他們對于西夏王室更加忠誠,對漢化的抵觸和抗拒也更厲害(因此他們也更團結,中國歷史上的諸多胡族有個共性,似乎越是漢化,內斗就越厲害,或許民族性格也一樣會傳染),因此他們的力量決不可以小覷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