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七十二章夏軍西征

第三百七十二章夏軍西征

當年耶律大石帶著忽悠過來的萬余人馬一路西征,創造了史上罕有的奇跡,但個中的辛苦也是不言自明的。由于人手不足,耶律大石不得不既當統帥,又為將領,還不得不親臨第一線與敵廝殺。不得不承認,耶律大石是一位真正的天才,雖然角色眾多(還有一個身份是君主,從公的角度看就是一身四任,如果將私人生活也算進來,他卻都完成得異常出色。

可是,「福兮禍所伏」,也正因為這樣,耶律大石的部屬便難以得到充分的鍛煉,以西遼本就十分有限的人才來源,又怎麼可能涌現出多少出色的人才呢?相對來說,行政方面的人才還好培養一點,但將才的成長卻是要以無數條人命作為代價的,現在的大遼可沒有這麼多人命填進去。而現在執掌遼**政大權的感天太後蕭塔不煙雖然也算得上是能夠在中國歷史上排進前十位的女主,但若要她親臨一線指揮戰事,就未免太強人所難了。客觀地講,蕭塔不煙的戰略眼光還是有的,但戰術方面

結果,蕭塔不煙接過丈夫留下的權柄後不久,就郁悶地發現現在大遼稱得上能征善戰的將領居然就剩自己的親家公蕭斡里剌一人。可是現在蕭斡里剌卻遠在西域,如果沒有他的坐鎮,只怕大遼在西域的那些藩屬立馬會生出異心,遼國皇室眅依伊斯蘭教雖然可以增加西域臣民的認同感,但要那些藩國變成死忠,就未免過于樂觀了。而西域的重要性又是不言而喻的,雖說自遼軍東歸以來,遼國朝廷的工作重心已經東移,可是絲綢之路的貿易收益佔了遼國財賦收入(糧草另算)的大頭,如果失去西域,對遼國上下將會產生沉重的打擊,而且那麼大一片國土,若是丟了的話,遼軍的士氣肯定也會大受影響。因此,即使是蕭塔不煙這位杰出的女主,也不禁有些猶豫不決。而就在這個時候,她那位遠在數千里外的女婿卻又給她上了一點眼藥

自當初逐夏之戰後已經過去了好幾個年頭,趙的「首任」岳父任得敬如今早已盡攬西夏軍政大權,年輕的西夏王李仁孝則徹底淪為了一個傀儡。如今的西夏雖然保留了大部分版圖,但精華地帶卻都被大宋奪取,治下丁口已經不足昔日極盛時期的四分之一。要不是絲綢之路的貿易收入多少能夠補貼一點,西夏朝廷恐怕早就不知道像歷史上的明末朝廷那樣破產過多少回了。任得敬素有野心,自然不甘心困居在這一隅之地,不過他這個人向來膽子不大,當初宋軍的威勢給他的印象又實在太深,因此雖然這些年里他竭盡所能從牙縫里省錢,籌措到有限的錢糧練出了十萬兵馬,卻遲遲不敢妄動,生怕甘陝兩地的二十萬宋軍精銳趁虛而入。至于主動向大宋進攻?打死他都沒這個膽量,宋軍不對夏人斬盡殺絕,他就謝天謝地了

直到吳璘從甘陝抽走十萬精兵南下之後,夏國上下才總算松了口氣,而任得敬蟄伏已久的野心也因此再次活躍起來。盡管如此,大宋他還是不敢惹的,雖然如今大宋在甘陝兩地已經只剩十萬駐軍,而且骨干基本都被抽走,可是官兵素質也未必就在現在的夏軍之下,而且甘陝多山、易守難攻、道路難行,就算任得敬手里有更多的兵力,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拿下,到時候招致大宋的報復,如今已經實力大減的西夏可就真是死路一條了。畢竟任得敬也是天下排得上號的大將之才,自然看得出大宋縱然遭遇連番變故,但底子仍在,還是毫無疑問的天下第一強國,而且他那個能夠化腐朽為神奇的妖孽女婿似乎又有東山再起的跡象

紹興十八年春,任得敬收到趙派人送來的一封私信,一看之後頓時大喜過望,原來趙告訴他目前遼國西部空虛,兵力嚴重不足,正是夏軍趁虛而入的大好時機。趙在信中還說,任如玉臨死前曾經懇求過自己,希望趙以後能夠多少照顧一下這位泰山大人,所以他這次費了好大力氣,說服朝廷將重心移向東邊,因此任得敬此時率軍西征的話,不必擔心宋軍干涉,而且考慮到現在遼宋兩國已然破裂的邦交,以目前甘陝區區十萬兵力,也實在是無力干涉。由于目前大宋並非趙主政,他也只能這樣曲線照顧一下

任得敬對于西邊的情況早就上心,所以情報工作一直較為重視,雖然不能與內衛的效率相比,但大致的情況他還是比較清楚的。任得敬知道大遼自東歸以後,各方面都日益向東部傾斜,目前留在西域的遼軍不過兩萬出頭,而且還大部分是西域本地的穆斯林官兵,如今耶律大石這位一代雄主又不在了,他們的忠誠實在令人懷疑。至于大遼的那些西域藩國,加起來的總兵力倒是不少,可是他們的脊梁早已被耶律大石打斷,縱然是宗教的狂熱也無法在一兩代人的時間里喚醒他們的血性和斗志了,數量就算再多,又有何懼呢?

西域地區多沙漠雪山,糧草補給是個大問題,所以任得敬發動西征時只帶上了三萬步騎,在這種特殊情況下「兵在精而不在多」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正如任得敬出兵前預料的那樣,西域諸國根本無力抵擋他這些年來訓練出的精銳之師(其實也不全是因為夏軍精銳,畢竟其中很多都是一點戰斗經驗都沒有的新兵,又能厲害到哪兒去呢?西域諸國之所以不堪一擊,主要是因為遼國壓榨那些藩國太狠了,以致于西域穆斯林諸國現在個個窮困不堪,又哪兒有錢訓練精兵呢?因此夏軍之所以一開始就顯得勢不可當,其實主要還是因為對了一些勝仗之後,夏軍不但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士氣也日益高漲,終于成為了一直真正的精兵,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內,任得敬率領的三萬夏軍就連續攻滅了好幾個小國,令西夏本已縮小了很多的版圖迅速地拓展了(方圓)數千里。直到蕭斡里剌率領的更新最遼軍出現後,任得敬的攻勢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不過,盡管任得敬低估了遼軍之中穆斯林官兵對于大遼的忠誠,但由于那些藩屬國的不中用、甚至是各懷鬼胎,蕭斡里剌還是難以阻止夏軍的不斷侵入,只能節節阻擊。客觀地說,這兩人在軍事方面可謂是棋逢對手,而遼軍內線作戰的優勢也不可謂不大,即使那些藩屬國的軍隊不參戰,也足以彌補他們兵力上的不足。然而,蕭斡里剌帶著這兩萬遼軍留駐西域,主要目的是為了威懾西域諸國,防止其生出獨立甚至是與大遼為敵的念頭,所以他自然十分在意部下的傷亡。而任得敬他們的情況則完全不同,夏軍如今已經深入敵境一千多里,只有勝利才有返鄉的可能,如果敗逃的話,想要獨自穿越浩瀚無邊的沙漠回去與家人團聚,幾乎沒有半點可能,而且就算有逃兵九死一生地僥幸回到了家,西夏朝廷也不會放過他們,所以夏軍將士自上而下無不懷有必死之心。在這些亡命之徒面前,雖然實力不弱,卻因承受不起太大損失而不能全力以赴的遼軍又豈能抵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