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七十三章將計就計(上)

第三百七十三章將計就計(上)

但是,蕭斡里剌雖然日子很不好過,心中必勝的信念卻沒有半點動搖,因為以這次西夏派出的兵力,打敗遼軍容易,但若想要一鼓而下佔領整個西域,卻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任得敬能夠做得到的話,那麼當年耶律大石所做的,就不能稱為奇跡了。

然而,任得敬也非泛泛之輩,他雖然的確沒有鯨吞西域的能力,卻還是有些自知之明(不考慮性格缺陷的話)的。在取得了豐碩的戰果之後,任得敬並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他既沒有分兵到處佔地,也沒有乘勝殺入西域月復地,而是讓部下一路大肆劫掠,並在獲得豐厚的戰利品後仗著再一次勝利的余威安然撤回西夏現在的都城沙州。

雖然任得敬的西征未佔寸土,卻繳獲了大量的錢糧財貨(其實也就幾個綠洲國家被遼國刮剩下的那點財富,總數自然並不是很多,只是現在的西夏已經徹底地淪為一個二流小國,所以相對而言這繳獲就顯得多了,就好像一百億美元在美國連水花都翻不起來,但如果是是安道爾這樣的小國,那就完全不同了),這不但大大改善了西夏被迫西遷以來財政日益困窘的現狀,更是進一步提高了任得敬在西夏國內的威望,使其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

但對遼國而言,情況則完全相反,雖然寸土未失,但經濟上卻蒙受了不小的損失,更為嚴重的是,西域諸國由此對遼國失去了信心,他們不免會在心里嘀咕,勒索錢財的時候那樣凶狠,敵人殺來了卻不能保護我們,那咱們為什麼還要臣服于你呢?而當蕭斡里剌好不容易才將幾個藩國的叛亂鎮壓下來之後,已經嘗到甜頭的任得敬卻又再接再厲地發動了第二次西征

與第一次西征的時候相比,西夏現在的經濟狀況已經得到了明顯改善,而且上次西征也多少積累了一些荒漠行軍與作戰的經驗,因此任得敬這一次投入的兵力更多,裝備更精良,對西域地區的環境也更加熟悉和適應。而西域的遼軍剛剛平叛結束,不但兵士折損不少,而且官兵無論身心都已經相當疲憊,此消彼長以下,夏軍很明顯比上次交戰時更加銳不可當。再加上遼國雖然剛剛以武力平息了幾次叛亂,但西域諸國紛紛離心離德卻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甚至已經有一些部落在夏軍殺到後竟然不戰而降,並且立即倒戈相向,成為了大遼的敵人。雖然這種情況還不嚴重,卻是一個非常不好的兆頭,現在是部落、將來可能就是國家,遼軍在西域的兵力本就有限,現今更是不足兩萬,如果這些藩屬都倒戈了,那還打個屁啊?

然而,雖然預見到未來將會面臨的困境,蕭斡里剌現在卻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根本無力阻止事態的繼續惡化。就在蕭斡里剌一籌莫展的時候,他卻接到了太後蕭塔不煙的懿旨,打開一看,竟然是要他放棄西域

雖然很不甘心,但冷靜下來一想,蕭斡里剌不得不承認太後的決斷是目前大遼的最佳選擇。當初遼軍東歸的時候,走的是北進大漠繞道東進的路線,這樣便不必與雖然實力大損,卻足以阻止(「假途滅虢」的例子太多了,西夏與西遼的關系又不好,自然不敢冒險「借道」)遼軍東歸的西夏人作戰。那時該路線沿途還沒有能夠威脅到遼國的強大勢力,再加上遼人與大漠諸蕃畢竟有著同宗之誼,語言也相通,所以這條北方通道還算順暢。

可是,克烈部崛起之後,遼國東部與西部之間陸路上的交通就幾乎被完全截斷了,以致于臣服于遼國的那些西域諸國上繳的貢賦根本無法運到河東。當然,由于夏軍的西征,這段時間蕭斡里剌事實上也征不到多少錢糧,而且西域遼軍自己的開銷也因為戰爭的緣故而大大增加了,好在蕭斡里剌在西遼舊都虎思斡耳朵還有點戰備庫存,才總算可以堅持,至于繼續向東部輸血,那本來就已經不可能做到了。同樣是因為陸路被截斷的緣由,蕭塔不煙不得不依靠珍貴無比的獵鷹,才能與遠在數千里外的親家公聯系上,盡管如此,信息的滯後還是相當明顯,當蕭斡里剌收到懿旨的時候,夏軍已經再次打上門來了。因此蕭斡里剌雖然心里也贊同蕭塔不煙的決策,但還是不得不先與夏軍一戰

任得敬此次西征一路上可謂是勢如破竹,而且還有不少部落前來投靠,當夏軍進逼虎思斡耳朵城下的時候,總兵力已經有五萬多人。而城內可以參戰的遼軍卻只有一萬三千多人,可以說是眾寡懸殊,按照常識似乎只能依托城防堅守。但在絕境之下,蕭斡里剌卻反而展現出了名將的風采,他親率八千精兵背城列陣,向來勢洶洶的夏軍發出了挑戰。夏軍對此自然是求之不得,但令他們後悔莫及的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遼軍竟然一舉將人數眾多卻良莠不齊、士氣高昂卻連勝志驕的夏軍打得落花流水

不過,盡管取得了久違的大勝,但這支遼軍畢竟兵力不足,而且夏軍又以騎兵為主,月兌離戰斗並不困難,所以遼軍並沒有能夠一舉重創敵軍主力,而且殺傷的敵軍還大半都來自于他們以前的藩屬,這實在是令人遺憾。不過,縱使這場勝利更加輝煌,蕭斡里剌恐怕還是一樣得遵從太後的懿旨,畢竟國土被分成了不相連接的兩部分是不爭的事實,而他又感念先皇的知遇之恩,並沒有自立的心思,那麼又何必眷戀西域這塊目前于國無用、卻反而要牽扯不少精力的土地呢?還不如將大遼現有的力量集結到一起,合勢齊力,才是更有利于爭霸天下的做法啊何況蕭塔不煙的懿旨里說得很清楚,大遼放棄西域只是暫時的,將來西夏人還得連本帶利地還回來

當然,東歸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南邊的路途被西夏隔斷,而北面進入大漠後又會有敵對部族的騷擾阻攔,尤其是日漸強大而又與大遼為敵的克烈部,更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不過,那是對西域遼軍而言,可蕭塔不煙的懿旨里說的卻是從東西兩個方向夾擊克烈部,而且她還成功地說服了這兩年屢遭克烈部打擊和壓迫的乃蠻人一起參戰,這勝算可就要高得多了。

畢竟雖然克烈部如果將蒙古可能來援這一因素考慮進去,兵力恐怕還在西夏之上,但他們卻沒有城池,總有速戰速決的可能,何況蒙古人也未必就會過來幫忙,畢竟對手太強大了,又沒有什麼好處,也速該講義氣,不等于其他蒙古人也講義氣;不像西夏人,他們雖然兵力較少,卻有城池可守,沙州又經過數年來不斷的加固,絕非一兩個月能夠拿下,而且無論哪個方向的遼軍進攻西夏,都得越過綿延千里的荒漠地帶,後勤壓力不是一般地大,以目前遼國有限的國力,根本承受不了這樣的持久戰。因此相對而言,蕭塔不煙暫時放棄無力掌控的西域,集中目前可用的所有兵力,速戰速決地將克烈部打殘的決策,無疑是目前大遼的最佳選擇。而西夏人縱然得了西域,也不會得意太久,他們很快就會發現,一下子吃得太多,是會死人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