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五十五章一舉多得(三)

第三百五十五章一舉多得(三)

因此趙只能設法從日本(其實高麗也可以,距離比大宋近得多,而且正常年景糧食也有結余,但高麗無論人口還是耕地面積都不如日本,而且又一直與大宋關系不睦,而且趙對于高麗還有一些別的想法,就將其排除在外了。)獲得糧食,他此前估算日本潛在動員力的時候,就發現日本的農業技術雖然在當今世界上也算不錯,但與大宋相比,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與在陳以及他的弟子們指導下糧食畝產連創新高的衛藩更是無法相比。因此趙不由生出一個念頭,如果派人指導日本的農民,提高他們的糧食單產,日本不就有余糧可供出售了嗎?而且這樣一來可以還掉日本的「人情」,以後對其開戰,國內反對的聲音總會小一點,沒辦法,民主政體(大宋「虛君實相」的政體在這個時代的世界上絕對算得上是最民主的了,民主本來就是個相對概念,真正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制度,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上從來就沒出現過,歷史上留下記錄的始終只是極少數人。)就這一點不好

經過多年來的大力培養,如今衛藩的基層農技人員已有上萬人之多,趙只需抽調其中的一半,就可以在日本這個土地狹小的小國收到立竿見影的作用。反正日本會說漢語不在少數(這個年代日本人對中國的崇慕之心極為高漲,皇族與公卿不會漢語是沒臉見人的,武士與僧侶之中也有很多精通漢學的人才。),所以不必擔心找不到足夠的翻譯。不過若日本也如中國一樣是中央集權的制度,趙恐怕就只會是白忙一場,因為官僚系統的低效率是眾所周知的,而且那些官老爺與上流人士也很少有人會願意整天與農民為伍,更別說替他們翻譯了,那樣的話恐怕農技改進的成效沒有幾年工夫根本看不出來,而到那時近百萬的大宋「難民」早就都餓死了。而在領主制下,田地收成如何,會直接影響大小各級領主的利益,他們的積極性自然遠不是缺乏「主人翁意識」的大宋官僚可比,因此當年就見到了明顯的效果。

在獲得衛王府慷慨提供的先進農業技術後,日本的農業生產有了一個大幅度的飛躍,紹興十六年第二季收獲之後,他們便有足夠的余糧提供給那近百萬大宋「難民」了,雖然暫時還不夠他們全部吃飽肚子,但至少可以保證沒人餓死,而隨著其後兩年日本糧食持續增產,這些可憐的人們終于在異國的土地上重新過上了溫飽的生活。

趙費了這麼大力氣,萬一那些日本人豐收後卻不肯賣糧給那些大宋「難民」,或是漫天要價的話,那他就成了冤大頭了。因此早在派人援助日本之前,就已經跟日本各地的領主事先溝通過,要他們必須保證將余糧投入市場,如果試圖囤積居奇的話,衛王府不但會中斷對該藩的技術與人才援助,還會給予其對頭更大的支持(在封建割據的制度下,每個領主都有不共戴天的世仇,其中多少有著天皇與朝廷默許甚至縱容挑撥的原因,若不是這樣,日本天皇的位子也未必坐得穩了。)。在趙的恩威並施之下,很少有哪個日本領主會自尋死路,不按他的要求去做,反正糧食儲存太久也會霉爛,總是要拿出來販賣的,何況趙開出的價格也確實算得上公道。

另外,由于那些大宋「難民」人數太多,抵達日本九州南部後擠佔了不少當地人的地盤,不要說是日本朝廷了,即使是平家這樣的親宋派,對此也頗有微詞,畢竟南九州是他們家的勢力範圍,那些宋人賴在那里不走,他們可是直接的受害者。對此,趙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案,他一方面將那些人中分流一部分到琉球、鹿兒島,另一方面又向日本政府買下了兩個此時還未充分開發的「荒島」,同時還出兵搶了高麗的耽羅島(注1),並在這些島嶼大興土木,準備將它們全部建成港口城市,其中琉球群島要建成一個由數十個大小城市組成的海上城市群,以期其在將來成為大宋東跨太平洋的第一個跳板。

這些島嶼都不是很大,全部加起來也就是大宋一府之地而已,可是若全部建成城市的話,容納百萬人口卻是綽綽有余了。其中鹿兒島與琉球群島在此前的幾年間已經進行了初步的開發,而高麗的耽羅島畢竟曾是一個獨立王國,其後又是高麗重要的州郡,上面多少有些設施可以利用,倒是從日本買來的那兩個小島較為荒蕪,上面的所謂城寨不過是木材搭建而成,一把火就能燒個精光,即使不將其視為軍事要塞,平民住進去也很不安全,因此趙不得不大出血一下,對島上的建築規劃全部推倒重來。

領土事關主權,即使是巴掌大的一塊島礁,一般來說也是無法用錢買到的,但是趙還是順利地將那兩個小島搞到了手。究其緣由,一則是因為現在還是近代國家觀念仍未興起的中古時期,各國的疆域變動也較頻繁,因此領土主權雖然也受到重視,卻不像後世那樣寸土必爭;二則是因為日本實行的是分封制度,那兩個島嶼的主人是它們的領主,而不是日本天皇或者日本政府,只要搞定那些地方土豪,即使天皇不同意也沒辦法,畢竟趙要的只是那兩個島嶼的所有權與使用權,而形式上的主權他暫時還不想費力去爭,難度自然就小得多了;三則是那兩個島嶼現在還很荒涼,日本人看不到其有多大的價值,所以天皇與朝中的公卿們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何況對于這兩個島嶼,趙也不是白拿的,他的特使詹會龍口頭許諾說一旦日本與高麗發生沖突,那麼大宋將會堅定地站在「友好鄰邦」日本這邊,早就與高麗有些過節(指的是一百多年前的「刀伊入寇」,當時女真與高麗的海盜肆虐日本沿海,為禍甚大。)、而且也一直對大陸心存覬覦的日本上下無不歡欣鼓舞,盡管歷史上在日本打敗蒙元入寇、作戰方式得到革新並樹立起民族自信心之前,日本基本上就沒打贏過統一的高麗

注1︰即後世的濟州島,該島一開始為一個獨立王國,稱為耽羅國,公元938年以後被高麗在事實上吞並,設為耽羅郡,元朝打敗高麗,逼其臣服後,吞並了耽羅島,直到明朝建立幾十年後才還給李氏朝鮮,此後便沒有再被單獨分割過去。

P︰明朝皇帝(只是皇帝,不是朝廷,當年日本侵朝時,很多文官都反對出兵救援,是皇帝力主出兵,最後明朝政府才先後派出李如松等人將豐臣秀吉的侵略軍擊退。)對朝鮮真的不是一般地好,很多爭議土地都是直接送給了朝鮮,還多次出兵幫助朝鮮抵御侵略,不知道是因為當初李成桂臣服得最早;還是因為終明一朝朝鮮王室都表現得極為恭順;抑或是後宮那些朝鮮妃嬪(朝鮮頻繁向明朝皇帝進獻美女,其中不少人還相當得寵,所以才會有明成祖朱棣生母是朝鮮人的謠言,盡管朝鮮向明朝皇帝第一次進獻美女的時候,朱棣已經四歲了。)服侍得好?但朝鮮倒也算得上是知道感恩了,明朝滅亡以後他們將崇禎年號繼續沿用了二百多年M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