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四十三章淆亂的天下(四)

第三百四十三章淆亂的天下(四)

以後藩屬向大宋進貢只能上繳真金白銀,而朝廷則只要給點「紀念品」就行了,擺明了就是要剝削他們。而更令大宋那為數不多的藩屬們頭痛的,是趙還規定了相應的數額,而且對這些又小又窮的國度來說,絕不能算是小數目

按照趙草擬的新規定,每個藩國上繳的貢賦不得少于(想多給自然歡迎)大宋從相同面積國土上收取稅金(不包括鹽鐵絲茶專賣、以及官營產業等特殊收入)的十分之一。舉例來說,假設(只是假設)大宋面積是五百萬平方里、全國一年的總稅收是五千萬貫,而某藩國的面積是五十萬平方里,是大宋的十分之一,那麼它每年要上繳的貢賦便是大宋一年國內總稅收的百分之一(表達能力不強,其實舊式0即五十萬貫。這些貢賦只能以金銀或其他大宋朝廷認可的硬通貨(如煤鐵等戰略資源,但如果不是大宋短缺的那些,計價時會很吃虧)、大宋法定貨幣和糧食這三種方式支付,而且如果是糧食的話,種類還得與大宋協商,獲得同意之後才行

這項制度目前來說還是很粗糙的,也很明顯不夠公平,因為人口密度越小的國家就越吃虧,而窮國則更加難以負擔,畢竟現在大宋富甲天下,百姓稅負又相當沉重,即使十分之一也可能比很多國家自己收稅的總額還大。趙自然知道這些問題,甚至可以說他根本就是故意的

這是因為在趙看來,那些人口稀少的國家才有吞並的價值,不但容易打敗並消化,而且開發潛力也大;而人口稠密的國家想打下來則得費不少氣力,而且要想完全消化,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在那段時間內統治成本也相當高,還不如收為小弟拿點保護費比較劃算。這種新制度之所以針對窮國,也是同樣的道理,富國就算打下來,同化也不容易(富國的文明程度一般也相對較高,而文明程度越高的國家越難同化。),還不如收為小弟更劃算,反正現在世界上的「空地」多的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沒必要盯著那些難啃的骨頭不放。

而且,人口稠密的國家往往擴張也強(大一統以後的古代中國除外,因為這種統治模式增加了維持成本,也降低了行政效率,領土一超過本部十八省,財政就會不堪重負,除非是邊疆地區自治或者半自治的唐、清等朝。),也即是說如果放任自流的話,他們將可能成為中國以後的對手,而將其收為可以不定期剪羊毛的小弟(中國大一統以後的兩千多年歷史上,一個這樣的小弟都沒收到過,棒子、越南之流都是要咱們花錢養的,從無一個例外,而且其中「白眼狼」超多,能像巴基斯坦那樣不忘恩負義就算是好的了。如果說這是因為中國人不喜歡欺負人,那麼當年漢武帝為了汗血馬打大宛又作何解釋?其實還是沒人想到這種方法而已。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連續上百年一直站在世界之巔,確有一些了不起的地方。)遠比直接佔領更能消除威脅,趙前世記憶中美國收的那些小弟過了大半個世紀,也沒有哪一個能夠翻得了天,反而美國幾次都是靠著從小弟身上吸血而渡過難關;而直接吞並其他國家的,不但名聲不好,還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另外,佔領區百姓的抵抗也會令這塊新領土在佔領後的相當長時間內成為「負領土」,佔領區人口越稠密,弊端越明顯(注1),這對現在的大宋來說,還是很有借鑒意義的。再加上宋代的主流文化是傾向于和平的,所以對那些歷史上較為友好的國家,還是走臣服路線較為合適,但一定不能是以前那種方式。

其實以大宋的富庶,就算周邊國家都成為新型的藩屬,每年上繳的貢賦也不會超過一千萬貫,看起來似乎也並不是很多,要知道大宋一年的歲入最高時甚至超過了一億貫。但是,大宋的財政開支一樣大得嚇人,而且大多都是沒法節省的。因此,多出這額外的一千萬貫收入,足以令大宋的財政扭虧為盈,這在紙幣尚不能通行無阻的情況下,意義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紙幣也可以被大宋的藩屬們用來支付應繳納的稅賦,由于紙幣的購買力永遠難以比得上金銀等硬通貨,所以那些國家一定會優先拿紙幣來進貢,時間一長大宋發行的紙幣就將被周邊國家廣泛接受,而不但在外貿與進貢時使用,甚至可以在它們國內流通。到了那個時候,大宋缺錢花的時候只要開動印鈔機,眾多的小弟甚至是敵國就會不自覺地為其買單,而且衛藩此前所印的紙幣已經被朝廷(其實就是趙構下道詔書)認可為法定貨幣,而朝廷發行的會子則轉為類似國債一樣的存在,因此只要紙幣為國內外百姓所接受,獲利最大的就是趙了,所以他力推新的貢賦制度,其實也是有私心的

大理國上下普遍崇信佛教,除了ya熱帶山林的環境利于守御之外,軍隊的戰斗力根本不能指望,因此除了大宋「靖康」前後的那幾年,其他時期他們一直都是很恭敬的。而且大理國一向很懂分寸,進貢的珍品都是的確價值不菲的寶物,從無試圖以賤易貴的例子,因此大理國與大宋的邦交一直相當和睦,所以想要對其開戰,一定得有充分的理由。另外,大理國物產豐富,更有不少大宋急需的物資,就算大宋改革了貢賦制度,他們也未必支付不起,所以趙還準備了第二個借口,結果大理國還真的選擇了妥協。

吳璘的十萬大軍一進川,大理國上下無不震駭,那些自幼在佛學燻陶下長大的大理君臣對于戰爭簡直是畏懼到了極點,趙規定的最後期限還沒到,他們就提前將一年的貢賦交了上來,令趙有些哭笑不得

注1︰也許少數「憤青」會說,干脆像當年歐洲殖民者對待美洲印第安人那樣,將當地人殺光不就行了?但是,人類總是有惻隱之心的,當年連日本侵華時國內的反對呼聲也不小(這是事實,之所以侵華戰爭還是爆發了,一是因為中國的誘惑太大、而日本當時又深陷于經濟危機之中,需要轉移社會矛盾;二是因為日本當時軍部勢力太大,又有刺殺的傳統,反戰的官員全被刺殺或者脅迫,民間人士則都被處死或者入獄,而更多的人則從此不敢出頭,導致日本成了軍部的一言堂。),何況是在並非單一民族國家的中國?面對種族屠殺,敵人的抵抗會更加激烈,國內反戰呼聲又難以平息,這仗還怎麼打?

何況當年印第安人雖然也有幾千萬,但從分布來看,他們的土地上還遠算不上人口稠密,「清除」起來較為容易(而且印第安人最主要的死因是歐洲白人帶過去的天花等惡性傳染病。)。而對人口稠密的國家(尤其是大國),則絕沒有半點可行性,即使是「元首」,也不敢在歐洲搞滅絕性的種族屠殺,除了在歐洲人口分散而且風評不佳(在當時還有很多窮人餓死的情況下,投機倒把的奸商是很遭人恨的。)的猶太人,即使如此,阻力一樣相當地大,就可見一斑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