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四十四章淆亂的天下(五)

第三百四十四章淆亂的天下(五)

由于第二個借口需要花時間準備,再加上衛軍雖然強大,卻也沒有實力同時擺平南洋那麼多國家,所以有大理國作為正面典型穩住他們還是很有價值的,因此趙就暫時將矛頭集中到了交趾這個小國(這是從面積上來看,若論人口,倒未必比大理國少多少。)身上。

對于攻擊目標的改變,衛軍官兵倒無所謂,相比西邊的大理國,交趾的距離還近一點,而且山林面積也不如大理國那樣廣闊(只是熱帶病要更厲害些)。可是吳璘帶來的十萬官軍卻一下子沒了用武之地,因此趙便以犒賞為借口,讓他們到廣西來接受改編。

其實,趙當初致信吳璘,要他率軍南下準備對大理國用兵,有著試探的用意。如果吳璘拒絕,雖然也確實合理合法,但趙就再也不會將其視為自己人,就算不打擊報復,以前的功勛他也準備在將來推行新的軍功制度後予以抹殺了。既然吳璘識相(其實,以吳璘一貫的原則,他是絕對不會反抗朝廷的,但只要朝廷沒有下詔制止,他就會遵從趙的命令。但徹底控制了父親的趙事實上已經獲得了無法被取代的大義名分,所以他的確完全可以將吳璘視為自己人了,畢竟就算趙構再生個兒子出來,好歹也要懷胎十月呢何況趙後來又與父親約定好,只要再有弟弟出世,就全部都要送到他那里養大,直到他徹底控制大宋的那一天,不過這是後話了,而趙構此後也再沒有新的兒子出世,趙便也不吝惜他的信任,而衛軍的陣容之中也一下子多了十幾萬的精兵。

當然,有了當初的教訓,趙再也不會干出一下子在衛軍之中混入過多舊式軍隊的錯誤了,他從吳璘帶來的十萬精兵中選出三萬人,打散後派進總兵力接近十五萬的衛軍陸軍之中,同時派出大量的政治思想工作者進入吳璘所部,對其進行反復的洗腦。而為了避免這些政工干部反被舊式的軍隊習氣所同化,趙再次使用了如今已經非常嫻熟的「輪換**」,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雖然過于頻繁的輪換無疑會削弱軍隊的戰斗力,但是衛軍(含新近編入的官軍)官兵的適應與應變能力卻在此過程中進步神速,不說別的,光是消滅了「炸營」這一令古今不少名將都很頭痛的惡**件,就絕不能說趙的輪換是得不償失了。

而且,雖然交趾人面對衛軍的進攻,真的做到了上下一心、頑強抵抗,但是上次戰敗後交趾元氣大傷,至今仍未恢復過來,再加上衛軍壓倒性的實力,與南方佔婆人的協助,不到三個月時間,交趾人便都當上了亡國奴。不過趙卻一點都不敢大意,他心里很清楚,無論在哪個年代,交趾(或者說越南)之所以難以征服,並不是他們的軍隊戰斗力有多強,而在于這一民族的堅韌性格,與當地令外人難以適應的自然環境。歷史上只有法國人曾經依靠比越南人先進上千年的武器裝備,又踫巧當時的越南政府**無能,才成功地佔領越南全境,但依然只是作為殖民地,而非直屬領土,並且也沒堅持多久,除此之外,無論是盛極一時的元軍、明軍還是後來的美軍都失敗了,與這兩個因素自然是分不開的。

對于後者,趙現在無需擔心,已經在類似環境中生活了數年的衛軍將士對此幾乎沒受到任何挑戰,再加上還有佔婆人的幫忙,就更是輕松了,倒是交趾人連綿不絕的自發反抗更加令人頭大。歷史上明朝征服安南後幾十年間安南人的抵抗從未停息,並涌現出黎利這樣擅于用兵的民族英雄,多次擊敗明軍,最終逐漸為文官集團把持的明朝政府由于財政不堪重負(其實以明朝那時的國力,還是勉強支撐得起的,但文官們撈錢的余地就小了,他們才沒那麼傻呢。北方一直是邊防重點,錢省不下來,就只能在南邊節約開支了。),而不得不退出越南,默認了它的獨立,而現在趙要想征服交趾,也必然得面臨同樣的困難。

也許正是因為考慮到解決這一困難的艱難,趙在與佔婆人瓜分了交趾之後,只分走了與廣西相鄰的交北(即現在越南紅河以北的國土)地區,其他的部分都交給了佔婆。趙樂觀地認為,以「下層路線」和移民策略化解民族性抵抗的犀利,再加上壓倒性的實力優勢,與不惜在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往里面貼錢的決心,他就不信連人口不超過兩百萬(注1)的交北地區都消化不了。

為了避免移民的不必要傷亡,趙不但選擇的都是有一定軍事知識與戰斗經驗的退伍老兵或是鄉勇民兵,而且還讓他們一開始不要與交趾人雜居。可是即使這樣,移民聚居點遭襲的消息依然頻繁傳進趙的耳朵里,令他極為光火。趙這才意識到,想單靠強調階級意識完全消除民族情緒是不可能的,即使力量對比再懸殊也不行,這是由于每個民族的精英分子因為血緣與語言上的親近感,都始終要比外來的宣傳者更具優勢,除非他們對本族下層民眾過于苛刻,徹底失去了民心。當然,其他民族未必會像交趾人表現得這樣激烈,但「活人不會被尿憋死」,趙沒過多久就有了一個點子,「對了,想想蒙元與滿清是怎麼統治漢人的,不就行了?雖然漢人的抵抗沒有交趾人那樣頑強,也不怎麼團結,但實力卻要強得多了,應該不會比他們更好對付吧?(南宋那麼垃圾的官府還堅持了五十年,如果蒙古人或者後來的明軍也拿出這股勁來打越南,幾乎不間斷地走暴力路線五十年,估計越南人早死光,他們的後代也不可能有吹噓的資本了」

那兩個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政權,能夠長期(注2)統治人口比他們多得多的漢人和其他民族,確實是有法寶的,那就是「保甲制度」。但保甲制度也並非什麼時候都一定管用,吏治如果太**,這種制度也不過是形同虛設而已。

最快,注1︰交趾北部當時到底有多少人已經難以考證,但交趾當時稻作水平甚至還在南宋之上(陳的《農書》得到應用之後就不同了),所以交趾與佔婆兩國人口加起來應該不少于一千萬,這還是考慮到當時很多熱帶病都是不治之癥,南洋居民普遍短命的因素。南宋初期的交趾已經經過了長期的擴張,在各方面都要強于佔婆,人口則是國力的基礎,應該也不會少,而交北是交趾國都所在,人口自然要偏多一些,即使經歷了戰爭和饑荒,這一兩年內也不會減少太多,兩百萬應該還是有的

注2︰蒙元雖然只有一百年壽命,看似很短,但其實也相當長了,古代人早婚,那至少也是六代人呢,六代人什麼概念?而且要不是蒙元那邊出了阿合木與元順帝妥歡帖木兒這對活寶,反元義軍又人才輩出,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擱到其他亂世都有問鼎的可能,而他們的部下更是星光閃耀,朱元璋系統的不算,也還有張定邊等大妖人。若不是這兩方面的因素湊到了一起,漢人還真未必就能那麼快將蒙古人趕回大漠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