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四十章淆亂的天下(一)

第三百四十章淆亂的天下

而且耶律大石將河東封給解潛還有一個目的,萬一大宋勢強,遼國也可以將解潛拋棄以求得大宋的諒解,他們可一直都沒強佔大宋的河東,只是宋將解潛鬧獨立罷了,而遼軍進駐太原,只是為了與金軍作戰而已

在耶律大石離開這個世界之前,他那個一直留在西域的兒子耶律夷列總算及時趕到太原見了父親最後一面。因為兒子的到來而「回光返照」的耶律大石,對兒子說出了他最後的話,「都說‘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兒啊,你要記住為父今天所說的每一句話,這對你很重要」

「你雖然在西域長大,對那里更熟悉和親近,但你一定要記住,如果有可能,一定要將國都遷回東方(目前大遼的國都還在虎思斡耳朵,太原連行在都算不上,依耶律大石的意思,昔日的「五京」還是首選,但現在卻一個都不在遼人手中,只能靠兒孫們繼續努力了。),因為這里經濟富足、文化昌明、人口稠密、交通便利。西域雖然廣闊富饒,但是土地破碎(中亞多沙漠、戈壁、雪山、沼澤,精華地帶集中于一條條河谷與零星分布的綠洲之中,罕有連片的大面積平原。)、民族混雜,除非沒有別的選擇,只宜以之為屏藩,不宜建都于彼」

「你自幼聰明,但不像為父那樣歷經坎坷,更不曾受過刀兵之苦,雖有才智,膽魄不足,在大事上要听你母後的,更要多多學習」

「每種宗教都有可取之處,但絕不能讓某一種獨大,那只會影響政權的穩定,這上面不要听你母後的你沒有經歷昔日的苦難,也不必背負我們這一輩的仇恨,與別國的關系,怎麼做有利便怎麼做,不必固執」

「人才是國家的根本,民眾是一切的源泉,你一定要選賢用能、善待百姓,其實也沒什麼訣竅,只要做到‘公平’二字(說起來容易而已),百姓必然安分守己、人才自然源源不竭(但地大人多的國家還是很佔便宜)」

「除了宗教問題之外,你盡可以放心地將一切交給你的母後,不過別忘了學習,你的母後也已經不年輕了」

「大遼尚未復興,根基還很淺薄,可堪大任的人才,現在朝中並不多,將來還得依靠你自己去發掘。你的那位岳父雖然有大將之才,卻是桀驁不馴之輩,好在他並沒有不臣之心,而且現在的大遼也確實少不了他,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歡,都還是得重用他。只不過,你千萬要記住,對于蕭斡里剌,你要‘用而不信’。一方面給他施展才能的機會,因為現在的大遼只有他這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之才了;另一方面,你固然要與其處好關系,卻不能讓他利用你的信任過分擴充勢力,如果這兩點都做不到,你會非常危險,他那個人雖然對皇位沒興趣,但換個皇帝卻是完全可以的」

「解潛雖是南宋降人,你卻是完全可以信賴的,朕花了那麼多的工夫在他身上,可不是白費的,他是一個實誠之人,既然感念朕的知遇之恩,一定會竭盡所能地輔佐你。至于他漢人的身份,其實並不打緊,我大遼的歷史上,也不是沒有過漢臣執掌大權的例子,某種意義上來講,他們甚至比宗室更加可信只不過,解潛除了屯田以外,將才並不突出,戰事緊急時卻有些不堪大用。所以你對他,要‘信而不用’,他決不會有害你之心,但你也別指望他能夠幫你解決難題。解潛的最大作用,是對蕭斡里剌形成制衡,同時也令你身邊能有一支絕對可信的軍隊」

「時代已經不同了,如果可以努力,就要盡最大的努力,即使只為了你自己;如果困難實在太大,也沒必要逞強,想要逆勢而為,真的很累很苦」

「萬一朕是說萬一走投無路的時候,去找你姐姐,她會幫你的」

布置完身後事,耶律大石也終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所生活的年代,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之一,但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而以耶律大石的死為標志,一兩個天才的出現就能改變一國命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以後各國將要比拼的,是它們各自的國力,尤其是可動員的國力

耶律大石死對于遼國上下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損失,但對太原城外進退兩難的金軍卻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完顏亮也堅定了自己打下去的決心。但是在這種危局下,遼國剛剛稱制臨朝的太後蕭塔不煙卻展示出了非凡的政治手腕,她巧妙地運用各種手段,很快就平息了內部的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令遼國可以集中力量一致對外,而解潛也沒有辜負耶律大石的信任,竭盡所能地輔佐那對孤兒寡母,為其掃除了後顧之憂。遼國上下一心死守太原,令原本打算渾水模魚的金軍連連踫壁,在一個多月的攻城戰中,金軍除了丟下兩萬多具尸體,可以說是一無所獲

沒過幾天,完顏亮又得知了大宋四川、陝西、甘肅三地連成一氣的消息,不禁對吳璘指揮的數十萬大軍心生忌憚,而變得有些猶豫不決起來。這時,完顏亮帳中的一個渤海族文官張浩看出了他的心思,進言道,「方今天下金、遼、宋三國爭雄,恰似昔年漢末三國時魏蜀吳三足鼎立的態勢,弱者要想自強,就必須聯合起來,對抗那個強國」

完顏亮也算是聰明之主,自然明白張浩的意思,只是堂堂大金國居然成了「弱者」,他的臉色頓時變得很不好看。

不過這張浩確實很會說話,他並沒有直說是金國目前很弱,而是迂回道,「昔年曹孟德揮師數十萬大舉南下,結果卻逼得孫劉聯合,遂有赤壁之敗。如今我軍如果逼迫遼軍過甚,只會令其與宋人靠得更近,同時對抗兩大敵人,殊不可取。還不如‘退一步海闊天空’,讓它們兩家爭斗起來,我們大金國便可以扶持一家對抗另一家,從二者的均勢中漁利。」

「繼續說。」,完顏亮嘆了口氣,在心底里他已經接受了張浩的意見,只是終究還是有些不甘心。

「何況,卑職以為,王爺您的隱憂,不在這太原城,也不在遼宋二國,而在咱們的上京城」,張浩說到這兒,聲音已經變得有些陰沉。

完顏亮听後默然不語,張浩這話正中他的心坎,雖然昔日大權獨攬的梁王兀術早就將自己這個佷子視為他的接替人,如今完顏亮更是成為了他們大金國的第一號權臣,可是國內「听調不听宣」的仍然大有人在,不知道多少人等著看他的笑話。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完顏亮在外征戰,為大金國累死累活,反對他最凶的卻反而都是那些女真貴族,其他的民族和階層反倒較為平靜。而且,據上京的眼線回報,在那些老家伙的挑唆下,那個低能的皇帝完顏合刺正準備收回完顏亮的兵權

左思右想之後,完顏亮覺得目前既然沒有一舉搞定遼軍的把握,不如听取張浩的建議,暫時先退出河東,讓遼宋兩國狗咬狗去,而自己則騰出手來,將國內那些局勢稍好一些就站到自己對立面的老頑固們清理一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