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三十六章敢死隊的威力

第三百三十六章敢死隊的威力

這還得感謝耶律大石的妻子蕭塔不煙,要不是她因故眅依了伊斯蘭教,並勸說丈夫一並眅依,這些「聖戰者」們只怕還在大遼境內繼續進行恐怖活動呢。不過即使如此,只是在形式上眅依「聖教」的耶律大石依然對主張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極端勢力有著深深的戒懼。因此眅依伊斯蘭教並與那些極端勢力「和解」之後,耶律大石就開始讓留守的蕭斡里剌將這些狂信者盡量都送過來听他指揮,到現在人數已經超過了三千人,此後西域的治安狀況果然大有改觀,同時這些不要命的瘋子留在耶律大石身邊,也便于監視,還能拿來殺敵,真是一舉三得

除了那為了「聖教」完全不要命的三千多「聖戰者」以外,現在耶律大石麾下還有兩萬多官兵都是虔誠的穆斯林,他們在講經人的鼓動下也能如同敢死隊一樣拼命戰斗,絕對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用來做眼前急需的炮灰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如果這些人只是普通的教徒,總會有人看出耶律大石的用心狠毒,這既是為了對付眼前的金軍,更是要借刀殺人除掉他們啊可是這人一旦陷入狂熱之中,縱有高智商也會變得愚蠢,這些狂熱的宗教(其實一般也就一神教特別狂熱,不過只要有人從中搗鬼,即使是最溫和的佛教徒,也會出來「護法降魔徒一想到能夠為了「聖教」殉道就熱血沸騰,又怎麼會去質疑耶律大石的「請求」呢?

自然,這些人中不乏假裝虔誠的偽君子,可是這時周圍的戰友個個慷慨激昂,他們若敢說半個「不」字,只怕立刻就會被周圍狂熱的真正穆斯林亂刀砍死,因此也只能無奈地隨大流,去搏一搏那一線生機。而那個講經人奴爾阿訇雖然其實只是借著宗教的力量謀取私利(畢竟穆罕默德那樣的聖人幾百年都未必能出一個,事實上歷史上的大部分神棍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可是他的口才又哪兒能與善于雄辯(不靠宗教的力量,帶著百余騎遁入大漠,居然一通演講後就能忽悠來上萬精兵,雖然那些部落對遼國較為親近,歷史上也再難找到第二個類似的例子了)的耶律大石相比?只是幾句話,奴爾阿訇就被耶律大石給擠兌得只能率眾送死去了,畢竟為真主安拉戰死好歹還能得到死後哀榮,家人也會有好日子過,何況也不一定就必死無疑;而如果貪生怕死,再被耶律大石出言調撥一下,只怕他立馬就會被憤怒的教眾撕碎,還會禍及家人,他能怎麼辦?只能拼了

這下好了,僕散忠義的戰術素養再高,也架不住成千上萬人不要命地猛攻,而且金軍之中足有接近一半都是沒打過硬仗的新兵(相對來說),光是那些狂熱的穆斯林們不要命的氣勢就將他們嚇壞了(在冷兵器時代,不要命的決死攻擊對敵軍造成的心理沖擊還是很可怕的,特別是對那些沒有體驗過戰爭殘酷性的新兵來說。別說這種面對面的白刃戰了,連二戰後期日本「神風特攻隊」的自殺式攻擊都導致不少美軍海軍士兵精神崩潰,那離得可遠多了),不少人甚至還沒與他們接戰就轉身逃跑,金軍本來還算嚴密的陣勢一下子就被沖開了一個大口子

這樣一來,即使是一向以遇變不驚而聞名(其實也不怎麼有名)的僕散忠義也不由失色,他雖然深知耶律大石的厲害,卻也想不到他麾下竟有上萬個(其實耶律大石麾下真正不怕死的也就那幾千人,但人是社會動物,有很強的從眾心理,那幾千人拼命沖在前面,跟在後面的其他穆斯林、甚至契丹本族官兵也就全都忘記了死亡的恐懼,所謂殺紅了眼,大概就是指這種情況吧?)不要命的瘋子啊可是現在僕散忠義再怎麼努力也無力回天,他領命出戰時心中唯一的那點擔心居然真的變成了事實,金軍有所圖謀的緩緩退兵結果真的演變成了一場空前的大潰敗

耶律大石自然不會放過這一致勝之機,立刻下令全軍發起總攻,而那些已經殺紅了眼的穆斯林們更是發瘋似的繼續殺向金軍陣勢深處,一時間金軍死傷無數。僕散忠義眼看大勢已去,心中不由悲嘆一聲,作出了他自認為最合理的應對,他親率麾下萬余名女真本族的精兵迎了上去,試圖暫時阻住遼軍的攻勢,給大部隊一個重整陣勢、恢復士氣的機會,同時讓軍中的斥候拼命地吹響骨笛,告知那兩支距離這里還有段距離的精銳鐵騎盡快來援。然而,上萬人同時發起瘋來是很可怕的,何況後面還跟著契丹與奚人的百戰精兵,沖鋒在前的僕散忠義不但沒能力挽狂瀾,反而一下子就被那恐怖的「洪流」沖下馬來,一陣馬蹄過後就為國盡忠了,落得了個死無全尸

金軍本就已經漸呈敗勢,現在主將又掛掉了,自然馬上就兵敗如山倒,等到完顏亮與紇石烈志寧這兩支精兵趕到戰場,那支誘敵的大隊人馬已經完全喪失了戰意,完顏亮原先計劃好的「三面夾攻」變成了「首尾夾攻」,對遼軍的威脅大減,最終還是讓遼軍主力全身而退(「穆斯林敢死隊」因為太投入的緣故,兩萬多人殺得只剩下兩三千個四肢健全的,不過遼軍的主力始終只是契丹人和奚人,對西征起家的新生大遼而言,大漠諸蕃、甚至漢軍官兵的地位都比突厥系穆斯林更高一些,盡管形式上耶律大石眅依了伊斯蘭教。)。但他們好歹在耶律大石將僕散忠義率領的大隊人馬全殲之前趕到了戰場,要不然金國恐怕真的就要永無翻身之日了

雖然主動退卻的是遼軍,但金軍上下只有腦子進了水的,才會以為他們獲得了這一次戰役的勝利。據戰後不完全統計,此戰金軍損失極為慘重,各族兵馬損失(指的是陣亡、重度傷殘以及失蹤等永久性減員)十萬以上,即使女真本族的精銳也傷亡了兩萬余人。還好,遼軍畢竟是被擊退了,沒能大獲全勝,要不然金軍的傷兵與潰兵肯定都是非死即俘,那樣的話金軍減員數目恐怕要接近二十萬,好不容易才恢復一點昔日氣象的「大金國」可就真的要一蹶不振了。

饒是如此,金軍這一次的損失還是太大了,而且一下子產生了大量的傷兵,在他們痊愈之前,完顏亮的大軍雖然實力仍要強過遼軍一籌,卻再無攻下太原城的可能,甚至也難以有效地控制其所佔的河東部分州縣。盡管如此,完顏亮卻為了自己的面子而遲遲不肯撤軍退出河東,真是「打腫臉充胖子」。然而,就在紇石烈志寧等人拼命苦諫的時候,早就派進太原的細作卻傳回了一個令大家不敢相信的好消息

在太原城東一戰中,遼軍雖然由于兵力不足,最後還是不得不主動退卻,但與金軍相比,他們無疑佔了很大的便宜。耶律大石帶出去的七萬人中,平安(只要沒有少胳膊少腿,都算平安)返回太原的只有不到四萬人,但是其中死掉的大多數是遼軍之中的突厥系穆斯林人馬,契丹與奚人士卒的傷亡加起來還不到一萬,相對金軍而言損失可以說是相當小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