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三十五章算 計

第三百三十五章算計

計策一定,完顏亮便讓擅長各種陣法、而且戰術素養出眾的僕散忠義先率大隊人馬作為誘餌,將遼軍誘離太原城,因為在距城太近的地方,金軍就算打敗遼軍,他們也很容易逃進城去,那便等于是白忙活了。而之所以要用主力(只是數量上的)作為誘餌,是因為耶律大石並非尋常人物,小利是調動不了他的。可雖然精兵基本都被完顏亮抽出,但如果數量上損失太大,金軍一樣會一蹶不振,畢竟那些精兵總會老死,如果女真與渤海這兩個基干民族的青壯人口都沒了,以後金軍便無以為繼了。

帶著十幾萬大軍,在敵人長時間的追擊下退而不亂,不致大敗,還得給敵人點甜頭,不將他們甩掉,絕非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很高的戰術素養與陣型控制能力,即使是完顏亮與紇石烈志寧兩人都難以勝任,只有金軍之中的頭號陣法大師僕散忠義才有可能,因此完顏亮這次便難得地對其委以重任(論軍事才能,僕散忠義與紇石烈志寧各有所長,綜合來說差距不大,也許紇石烈志寧稍強一點,但更主要還是因為完顏亮與紇石烈志寧是發小的關系,平時自然盡量提攜紇石烈志寧了,因此僕散忠義平日就相對不太受重用。)。

只要僕散忠義完成任務,遠離城池的遼軍就將遭到金軍真正的精銳主力從其側後方發起的夾擊,完顏亮與紇石烈志寧雖然都不是耶律大石的對手,可是耶律大石再厲害也沒有分身,只能顧得了一頭,而正所謂「兵敗如山倒」,只要軍勢的一端被擊潰,在另一端主持的耶律大石再怎麼天才,也無力回天了

耶律大石老謀深算,不可能意識不到敵人可能的詭計,但正如完顏亮預料的那樣,他下了這麼誘人的餌食,又有誰能不上鉤呢?畢竟這可是接近目前金國一半的兵力(而且如果不是金國透支國力來豪賭一把的話,這個數目差不多就等于它的全部軍隊了。),有誰會舍得拿這麼大的本錢出來犧牲呢?這也太瘋狂了,因此耶律大石很自然地產生了一絲僥幸心理,而且就算真的是計,只要在金軍的後招發動之前,將這支接近二十萬的金軍吃掉,那麼就一切都沒有問題了

創造過無數次奇跡的耶律大石當然有這樣的自信,因此他立即就召集了其麾下的主力出城應戰,城里只留下了不到一萬老弱與解潛所部一起守城,而指揮權也一並交給了解潛,令這個實誠的老漢愈發感動不已。耶律大石一下子幾乎傾巢而出,自然是有道理的,雖然兵帶多了,一旦中計的話,損失就更大,可是如果因為帶兵少了,金軍恐怕不用計策就能將遼軍擊敗了,所以還不如集中全力,以最快的速度將這支將近二十萬的金軍人馬一舉殲滅,反而會更加安全一些。

正如耶律大石懷疑的那樣,兵力明顯佔優的金軍沒打多久便開始向後緩緩退卻,雖然耶律大石也看出了面前這支金軍的兵員素質良莠不齊,平均下來只能算是一般,但也不至于這麼不堪一擊吧?耶律大石立刻意識到其中一定有詐,若是換了吳璘這種性格謹慎的將領,這時也許會選擇乘勝收兵,以免落入金軍的圈套,但耶律大石自當年起兵西征以來,無數次以少勝多的經歷不但令他空前自信,更養成了他大膽冒險的軍事風格,因此他見到金軍使詐,不但沒有心生退意,反而打算將計就計,一口氣吃掉面前這個誘人的香餌

其實方法很簡單,只要令金軍這次有組織的後退變成一場潰敗就行了,可是親率精兵試探性地沖陣之後,耶律大石卻愕然發現眼前這支數量龐大而且兵員素質也良莠不齊的金軍竟然組織得很好,每當遼軍騎兵逼近的時候,金軍的騎兵就會立即以橫列阻擋他們沖擊,而步兵的長槍更會從人縫里伸出以保護這些騎兵。這樣一來,遼軍若要硬沖,損失一定很大,而且也未必就能沖得開,耶律大石反復嘗試了多次都沒有找到空隙可鑽,與太原城的距離卻在不知不覺間漸漸拉開了。而因為金軍的騎兵比遼軍更多,所以耶律大石妄想依靠騎兵的機動性反復扯動,以調動金軍,使其陣勢露出空隙的嘗試也很快便以失敗而告終

「想不到金軍之中還有如此奇才,居然能將步兵陣法與騎兵的戰術融會貫通」,耶律大石不禁有些疑惑,既然有這麼厲害的人物,為什麼先前的戰斗中沒有派他出戰,而且現在兵力優勢巨大居然也不主動進攻?不過耶律大石畢竟人老成精,很快就想到可能其中有金軍內部爭權奪利的因素,另外擅長陣法的人往往在用兵上不夠靈活,只擅正面作戰,其實也未必就一定好用

盡管如此,但僕散忠義一心只想阻止遼軍騎兵沖破金軍陣勢,即使是耶律大石一時也沒什麼好辦法,只能以弓騎兵逼近敵陣後施放箭雨進行襲擾。可是金軍人多,騎兵裝備與遼軍差不多,而步兵則配備了盾牌與長弓,對射起來一點也不吃虧,何況弓騎戰術本來就只能用來騷擾,在大規模戰爭中實際殺傷力相當有限(因為騎兵的短弓拉力太差了,敵軍只要有鎧甲護身,就幾乎造不成什麼傷害,除非湊巧到射進眼楮等鎧甲保護不到的部位,或是下馬以長弓射箭,但那樣做的話萬一敵人以騎兵沖擊過來,可就死定了。歷史上蒙古騎兵以弓騎戰術完勝東歐騎士團的那個戰例,其實只是因為歐洲騎士沒有裝備弓箭的習慣,又追不上蒙古輕騎兵,結果一直白白挨打,最後士氣崩潰了,被蒙古人追上去一路砍殺,才會出現大面積的傷亡,死在弓箭之下的其實沒幾個人,要知道那時歐洲的騎士還沒裝備重甲呢。當然了,如果以能夠在馬上拉開一石五斗以上硬弓的神射手執行這一戰術,還是相當恐怖的,但即使在大漠這樣的騎射高手也不過區區幾百人頂天了,在大兵團面前實在是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以遼軍騎兵每人兩壺箭的攜帶量,就算把箭射光也無法予金軍以重創

不過,耶律大石畢竟有著豐富的戰爭經驗,他很快就發現金軍的陣勢看似無懈可擊,但如果發起狠來,也並不是絕對沖不開的。因為這支金軍其中的大部分很明顯並不是身經百戰的老兵,若是遼軍不顧犧牲地發起猛攻,他們心里難免會有些慌亂,只要一亂他們就根本擋不住遼軍的鐵騎了。只是那樣做的話,率先沖陣的幾千人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那可是相當慘痛的損失,因為一般來說,不管哪個國家,能夠每戰披堅執銳、沖鋒在前的先登敢死之士都不會有多少,培養起來殊不簡單。僕散忠義也正是料定了如今兵力不足的遼軍舍不得拿精銳當炮灰,所以才有恃無恐。

但是,這項任務並不需要多高的軍事素養,只要不怕死、敢拼命就行,而耶律大石現在麾下卻正好有一支雖然算不上精兵卻能夠視生死如無物的人馬,那就是所謂的「聖戰者」。這些人以前一直是西遼國內的不安定因素,在耶律大石西征的過程中沒少吃他們的虧,想不到現在卻派上了用場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