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三十二章器 量(上)

第三百三十二章器量(上)

遼國派赴河東的使者是一個年輕的西域突厥人,名叫阿合木,雖然為了方便趕路換上了漢服,但只要對西域稍有了解的人,看到他那高鼻深目、發須卷曲的西域人典型外貌,都會明白這個年輕人絕非中原人氏,不過由于大宋「蕃客」到處都是,扮成商人的阿合木一路上倒也不算特別引人注目。其實前文也曾提過,耶律大石派阿合木出使河東,只是為了買糧和借道,而阿合木抵達太原後,卻因觀察到河東宋軍的不利處境而擅作主張,走了那位李師爺的門路,打算誘降解潛。現在那個李老頭來找他,嘴里說他已經成功地說服了解潛,但如果真是這樣,這個老頭又為什麼不跟他一起去,而且一副焦急不安的神情呢?可是,既然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阿合木可不想因為自己一時的膽怯而功敗垂成,為了他的主人耶律大石,也為了他自己的前途,就算危險再大,他也要賭一賭

阿合木本是一個奴隸,呃,應該說他一直都是一個奴隸(就像清代的年羹堯和李衛,雖然後來成了朝廷大員,但他們依然是雍正的奴才。耶律大石在西域立國後,為了安撫國內佔據人口大多數的穆斯林,除了提拔一些穆斯林為官外,也破例選擇了一些穆斯林青年擔任他的貼身侍衛,以示信任。

但耶律大石對西域的當地人來說,畢竟是一個征服者,潛在的反遼分子比比皆是,如果選人不當,耶律大石和他的家人恐怕會有性命之憂。即使耶律大石對自己的識人之明很有自信,卻也不會無謂地冒險,于是他想出了一個取巧的辦法,也就是從那些穆斯林奴隸中選人充任自己的侍衛,因為自己令他們擺月兌了奴隸身份,這些人自然多少會有一些感恩之心,用他們作侍衛,總比從那些被自己征服的穆斯林自由民中選人要安全得多,而阿合木也正是由此成為了耶律大石的近侍。

侍衛對君王來說,不但是安全的保障,也是自己的門面,因此長相上不能太難看,至少也得五官端正,不然就太沒面子了,而阿合木的相貌則遠在這最低標準之上。或許正是因為生了這樣一副好皮囊,阿合木在二十歲之前的歲月簡直可以用暗無天日來形容,不但因為奴隸的身份而自小便失去了自由,從十二三歲開始還被不知道多少個陌生男女褻玩過,而「酬勞」則全部歸他那個無良的主人所有,境況比ji女都不如。後世有個專用詞匯形容當時的阿合木,那就是「*奴」,而且阿合木還是罕有的雙性向,那就更悲摧了

由于西域的大環境影響,阿合木自懂事起就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他二十年來不知向安拉真主祈禱過多少次,境況都沒有半點好轉,直到耶律大石出現在西域的那一天。不可否認,長得好看一般來說還是會佔些便宜的,但武藝算不上精通(練武是有的,身材好一點價錢也高些,不過他的主人也不會讓他練得太厲害,不然讓他逃了、甚至行凶報復怎麼辦?)的阿合木之所以被耶律大石選中,除了看著順眼以外,他的聰明伶俐與談吐不俗(這也是他主人為了多賺錢才請人來教的,在盛行奴隸制的伊斯蘭文化圈,文化修養高的奴隸比文盲可要值錢得多了,身價動輒上千金幣,高的幾萬都有才是更主要的原因。

當然,這也是因為耶律大石當時身邊不缺勇士,所以阿合木這樣的智力型(當時的阿合木還算不上,只能說可以這麼培養。)人才方有機會入他法眼。但是阿合木卻對耶律大石感激涕零,尤其是發現這個新主人似乎對他並無特殊的興趣(古代好男風的基本都是出身上層,耶律大石雖然皇族出身,卻是血緣相當遙遠的支系皇族,要不然他年輕時也不會去考科舉了,所以沾染上這種不良習慣的可能性應該不大。)之後更是如此。

而其後隨侍他左右的過程中,阿合木又親眼見證了耶律大石創造的奇跡,對這位新主人(耶律大石並沒有把侍衛們當成奴才,但阿合木奴才當慣了,死不改口的感情也迅速由感激變成了崇拜(注1)。而自此耶律大石眅依「聖教」(以阿合木的聰明,不可能看不出耶律大石的眅依遠不若蕭塔不煙那樣虔誠,只是一個人一旦盲目崇拜起某個人來,總是會將心目中的偶像往好里想的,而眅依伊斯蘭教在阿合木看來,無疑是一大善行。)之後,阿合木對其愈發忠誠,已經到了可以為他去做任何事(包括比死更難的事)的地步。

奈何阿合木武藝一般,耶律大石自然不會將其放到身邊當護衛,那不是拿自己的性命當兒戲嗎?因此阿合木這幾年來寸功未立(阿合木雖然聰明,卻也並沒有意識到,其實他是侍衛之中唯一能與耶律大石交流的人,不但令他調節了心情,阿合木的一些看法對耶律大石也多有啟發,要不然耶律大石早就將他調走了,他可是最討厭那種光拿錢不干事的官僚作風的。),這令他十分羞愧,總覺得自己對不起主人。好在耶律大石這次派人出使河東,需要一個絕對忠誠而又擅長應變與口才的人選,可耶律大石征服西域幾乎全靠武力,外交人才極為匱乏,于是耶律大石就想到了阿合木。

對于阿合木的忠誠,這些年耶律大石一直看在眼里,而他的聰明伶俐更是人所共知,同時他還極具語言天賦,這幾年里他除了原來就會的大食語與突厥語(稱語系更合適一些)外,已經能將契丹語與漢語說得非常流利,所以也不存在語言上的障礙。除了外交經驗上還比較欠缺,阿合木的確完全有資格勝任這次的任務,因此耶律大石選擇他來擔此重任,一方面是無人可用,一方面也有培養阿合木的意思。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遼軍東歸以後,北方形成了三國鼎立(大漠諸蕃分別依附與遼金兩國,目前還不能算是獨立的勢力。)的局勢,而且遼國最弱,因此外交人才就變最好得極為重要,繼續當初的「天下布武」路線是不行的。然而,重視歸重視,若是耶律大石得知阿合木這個第一次外出辦差的小伙子竟然會擅自改變他布置的任務,恐怕還是會驚訝得張開嘴巴吧?

事實上,連阿合木自己,見到解潛之後,也差點因為過度緊張而一時說不出話來,要不是解潛的神經比較大條,沒有看出什麼異常,恐怕阿合木連原來的任務都很難保證完成了

注1︰雖然屬于一神教的伊斯蘭教在原則上是反對膜拜除唯一神安拉以外的任何事物,但個人崇拜也許算得上是人類的一種固有感情,不是那麼容易鏟除的。甚至嚴格意義上來說,基督教徒對于耶穌(這個例子中,基督教以將耶穌神格化的方式予以了部分解決,因此基督教也成為了三大一神教中最具優勢的一個。)、穆斯林對于穆罕默德的膜拜,事實上是違反了它本來的基本教義,可這麼多年下來,卻沒誰敢公開指出並宣揚這一點。這樣看來,中國人在文革中的狂熱情緒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了,畢竟中國人還不受宗教律條束縛,自然更容易產生個人崇拜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