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三十章決不降金

第三百三十章決不降金

解潛準備不可謂不充分,但在二十余萬金軍壓倒性的實力面前,還是根本難以抵擋。只是一個多月的工夫,金軍就拿下了大部分外圍州縣,先鋒直逼河東的首府太原,這還是完顏亮為防意外、盡量穩扎穩打,要不然只會更快。解潛從來就不以奇謀見長,面對金軍咄咄逼人的攻勢,一時間顯得有些束手無策。

當然,向陝西與河南求援的信使還是派出去了,可兩地友軍的回應卻令解潛十分絕望。河南的趙密與解潛關系一向不睦(解潛愛民,對趙密虐民的行為極為反感,說起來解潛與王彥勢同水火,恐怕也與昔日的「八字軍」軍紀不佳有很大關系。),根本不願出兵,反而推說金軍勢大沒有勝算,為確保黃河以南萬無一失,他不敢輕易分兵救援河東;而陝西的精兵則因為與遼軍之間剛剛發生的那點「誤會」,兵力都被牽制住了,而不敢調出主力,怕被遼人鑽了空子,因此也不能及時派出大軍趕到河東增援。

本來太原城素以城堅池深聞名天下,而且自解潛率軍進駐後又對城防的一些薄弱環節修葺加固了一次,金軍縱然勢大,也絕難輕易攻下,但是由于解潛來到這里的時候河東並非鄰近金國的邊境,所以其麾下的士卒大多都是沒有什麼戰斗力的屯田兵,此時見金軍兵多勢大,不免有些怯戰。再加上解潛的統率力本就一般,結果金軍只是一些游騎殺到城外耀武揚威,城內的宋軍就開始人心浮動,開小差也就算了,竟然還有部下勸解潛獻城投降。

按這些「膽小鬼」(注1)的說法,反正這次的金軍雖然人數眾多,但軍紀卻出奇得好,不過偶爾發生幾次奸擄掠的事,案犯還都立刻受到了懲罰,一時間民心大悅(別覺得奇怪,河東這塊地盤從未被衛王府的人染指過,因此盛行的還是傳統思想,古代漢人的民族意識並不強,只要統治者能夠善待百姓,他們才不管誰當皇帝呢,即使是異族也沒有多大關系。歷史上金軍殺進揚州的那次,城內居民居然還熱烈歡迎,要不是那時的金軍紀律太差,到處胡作非為,逼得大宋百姓紛紛反抗,南宋說不定早就滅亡了。順便說一句,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如果他們采取懷柔的手段,結果就很難說了,但考慮到他們發動侵略戰爭的動機,就會明白他們是不可能會選擇懷柔路線的,他們是來侵略的,不是來做慈善的,這又是一個歷史的悖論),據說那些不幸被擒的降卒也沒被殺,既然如此,大家何必要為了趙官家去拼命呢?反正肯定打不贏,援軍又來不了,不如投降金軍算了。

听了那些鼠輩的怯懦之語,解潛毫不客氣地抽出寶劍,當場斬下了他們的頭顱。開什麼玩笑,且不說趙構登基後待解潛不薄,不戰而降令人不齒,只要想起昔日的血海深仇(據史書記載,解潛本是山中獵戶,金軍佔領他的家鄉後,一家老小除了他們兄弟二人當時外出未歸而逃過一劫,其余的全都慘死在金軍的屠刀下,解潛回來後看到那一幕慘絕人寰的景象,心中痛不欲生,這才憤然投軍,其後因為勇猛過人、屢立戰功而被趙構不斷拔擢。雖然後來解潛不擅于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弱點逐漸暴露了出來,但卻同時意外地顯出屯田方面的杰出才能,最後終于成為出鎮一方的封疆大吏。說意外,是因為他自己根本不會種地,又沒什麼文化,卻能將屯田工作管得很好,實在有些出人意料,歷史上岳飛紹興十年的北伐在糧草上也多虧了解潛的臂助。解潛官運亨通,而他的弟弟則一直在民間顛沛流離達十年之久,直到哥哥當了大官,他才趕去相認,結果好日子沒過多久,便因富貴後拋棄了對他有過救命之恩的發妻,而被曾為游俠的妻子殺死,一時間全國皆知。解潛雖然心痛兄弟之死,但在得知實情後,卻並沒有倚仗權勢為難弟妹,這個故事頗有傳奇色彩,曾被寫成志怪小說。順便說明一下,中國古代以人治為主,類似棄婦殺死前夫一類的事因為常能得到輿論同情,而往往可以免罪,所以古代雖然是一夫多妻,男人也未必就一定比後世幸福),解潛寧可戰死,也絕不會向那些「金狗」低頭。

可這時他的那位唯一的幕僚(在中國古代,能夠出鎮一方的大將肯定會有幕僚,但有多少個則視其個性與權位而定,岳飛的幕僚是南宋諸將中最多的,足有幾十個,他之所以戰績卓絕,與這些人的出謀劃策也不無關系,而解潛是個不通文墨的粗人,所以本書之中他就一個幕僚,歷史上究竟如何則不得而知)卻憂心忡忡地說道,「只怕如今有此想法的,遠不止這麼幾個啊」

解潛一向寡謀,聞言不由蹙眉,一時也不知道應該如何是好。雖然他平時看不慣自己這個姓李的師爺的文人做派,但對他的才智還是挺佩服的,現在火燒眉毛只得放下架子向其求助,「不知先生有何妙策?」

「小人不敢,自當盡力而為,以目前的情勢,金軍人馬眾多而不急躁冒進,實在不是一兩個計謀就可以打敗的。所以我們只有兩條出路,一是求援,二是撤退。」,那個姓李的老學究搖頭晃腦地說道。

「不成不成,他們一個個貴人事忙,等援軍過來,俺們恐怕都被金賊剁成包子餡了」,解潛頓時把腦袋搖得像個撥浪鼓似的,「你還是說說撤退該怎麼辦吧?真不甘心啊,撤離河東的話,這一年來的心血就全白費了」

「要撤走的話,必須先將府庫焚毀,不然那麼多糧草落入金軍手中,為禍甚大,官家縱然仁慈,也拗不過御史彈劾的」,那個李姓學究面色凝重地說道。

「不成,那些糧草之中至少有一半將來還是要賣給百姓的(也即是用來防止奸商囤糧待漲的儲備),如果全都燒掉,來年這里得餓死多少人啊?俺實在不忍心」,解潛的頭搖得更厲害了。

「可是現在想要帶走已經來不及了,而若其落入金軍手中,不但助紂為虐,而且以金賊的暴虐,一樣很可能將其全部征走,不留一粒給百姓的。學生可不認為那些禽獸不如的混帳會突然洗心革面做人,他們現在突然一副愛民如子的模樣,想來只是為了瓦解我軍的斗志罷了」,李學究滿臉憂色地應道。

「娘的,干脆打開糧倉,讓百姓自己來取,能拿多少拿多少,總比全給金狗一鍋端了好」,解潛咬牙切齒地沉聲說道。

注1︰這樣評價並不為過,即使按照西方的價值觀來評判,也是一樣。西方人不歧視某些降卒,是因為︰一,他們雖然投降了,卻不會倒戈殺自己人;二,他們是侵略他國,而非保衛自己的祖國。而二戰期間面對德軍不戰而降的法軍高層,即使以西方人的價值觀,也一樣視為民族敗類。軍人就是為了守土安民而存在的,如果有外敵侵略祖國或是國內發生叛亂(這方面如果是政府太不像話則另當別論),而軍人卻不能挺身而出,不是膽小鬼是什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