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二十九章吳璘出山

第三百二十九章吳璘出山

結果,早就為金軍勢大而憂慮的耶律大石,終究還是不敢與大宋全面開戰,見到沒有便宜可佔,立刻便主動收兵撤回了河套平原。大宋方面似乎也更忌憚金軍目前的強勢,而不敢再樹強敵,見到遼軍還算懂得分寸,便默認了遼軍對河套地區的實際控制,而沒有繼續北上。在這一輪的交鋒中,遼國沒死一兵一卒就獲得了肥沃的河套平原,在實際利益上還是大賺的,卻與大宋在事實上撕破了臉皮,從此以後兩國都不得不分出不少軍隊專門用于防備對方,這一變化不可避免地對整個天下的形勢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不可否認,楊政雖然只是西軍系統的過渡性主帥,但在岳飛等南宋第一代名將一個個辭世之後,他也算得上是一位相當出色的將領了,不過楊政雖然年輕時也以勇猛而聞名,作戰風格上卻繼承了西軍一直以來的傳統,往好里說是穩重,往壞里說就是保守。這樣一個輕易不敢冒險的將軍,他究竟是吃了什麼藥,居然會冒著與大遼開戰的風險,擺出這樣一副強硬的姿態?原因很簡單,這個命令根本就不是楊政下達的

事情還要從一個月前說起,當時的楊政已經得知了遼軍有些異動的消息,但他雖是一方統帥,但在西軍這樣一個重視資歷和出身的系統內,他還遠未服眾,因此根本不敢擅自作主向北出兵,只是下令部下嚴守陝西諸州軍(陝西因為有宋以來一直是邊疆戰區,所以軍州設置極多,甚至要超過常規的州府。),同時派人快馬加鞭趕赴朝中請示,可就他拖著因為巨大的心理壓力而難得地感到有些疲憊的身軀返回自己的宅邸時,卻發現家中來了一位久違了的貴客

「大帥」,楊政現在已經是大宋最重要的大將之一,但他見到來人,還是立即單膝跪地向來人行禮,因為那個不速之客正是他那個已經在家守孝兩年多的老上司吳璘。由于在西軍根基深厚,趙也並沒有責怪他當初兩不相幫的舉動(其實趙一直覺得,時刻以國家利益為重,而將小集團利益置于次要地位的軍人,才是真正的軍人,古代這種職業軍人並不是主流,但還是有的,例如唐初的二李,而吳璘顯然也是這種軍人的楷模。因此趙雖然當初對其沒有站在自己一邊有些不快,卻反而更加尊敬這位大將了。),並與其仍有往來,吳璘現在雖然沒有實職在身,但要說到消息靈通的程度,只在楊政這個西軍主帥之上,所以他自然也得知了遼軍南下的消息。

吳璘回老家給兄長守孝(吳玠比吳璘大九歲,有「長兄為父」之意。),本就是一種不願參與大宋內戰的逃避之舉,事情解決後他其實早就有心復職,奈何話一出口不能反悔,只能老老實實地在家呆著,反正三年也不算太長,就當是休息了。結果這次遼軍南下後,吳玠當年的好搭檔劉子羽得知了遼軍即將有所動作的消息,不顧自己年老病重,星夜跑到吳家勸吳璘出山。吳璘也正好就坡下驢,以「國事為重」為借口,來到了這里。吳家在西軍根基深厚,吳璘的威望更是無人可及,即使尚未得到朝廷的任命,楊政還是很自覺地將自己擺在了下屬的位置上,而吳璘來此的目的很明確,沒軍權可不行,便不再推托,義無反顧地接過了西軍的指揮權。于是陝西宋軍立即進入一級戰備狀態,並在不久之後全軍北上,一時間給了一度得意的耶律大石以巨大的壓力

其實,如果仔細分析的話,吳璘以往的用兵與楊政一樣保守,但是他對戰事的判斷,卻比楊政要準確得多,因此他常常能夠作出一些在外人看來非常大膽的舉動,而且只要沒有突發的外來因素干擾(比如歷史上德順軍之戰中趙構突然要他撤軍的詔書),吳璘從來都沒有失敗過,這是他成為當世第一流名將的兩大本錢之一(還有一樣是陣法的運用)。這一次吳璘也正是看出了遼人此次南下一開始只是為了解決糧草供應的問題,而其後楊政過于保守的應對刺激了他們的野心,令其想要佔到更大的便宜。在吳璘看來,契丹人雖然已經漢化,但終究還是胡人,欺軟怕硬、得寸進尺的傳統還在。但是,金人才是遼人的生死大敵,而大宋則至少是他們可能的盟友,耶律大石身為一代雄主,不會看不到其中的利害關系。結果正如吳璘預料的那樣,宋軍一硬,遼人的態度立刻就軟了下來

不過,由于遼人現在的口糧缺口實在太大,沒有河套平原這片利于屯田的肥沃土地做底,恐怕他們也無法放心地集中權全力向東進攻,一直在外套長期逗留,遲早會出問題;而大宋目前暫時也沒有余力控制那麼偏遠的地盤,吳璘也就做了個順水人情,默認了遼人對整個河套地區的佔領(吳璘會這麼做,也因為現在是亂世,國土變更頻繁,只要實力強了,隨時可以拿回來,如果在和平時期,各國實力形成了某種平衡,因此名分甚至比實力更重要,土地是決不敢隨便讓出去的。)。當然,即使吞下整個河套,遼軍的糧草還是只能勉強自給,不足以支持長期作戰,所以他們依然有求于大宋,這也是吳璘敢于稍微放一放他們的原因之一。

然而,吳璘接管陝西宋軍之後,也只能擋住遼軍南下的去路,耶律大石很快就將目光轉向了與河套平原相鄰的大宋河東地區。出于對吳璘的忌憚(注1),耶律大石一開始並沒有覬覦河東的野心,畢竟解潛雖然軍事才能並不出眾,但也算得上是久歷戎行,再加上河東地勢險要,即使是他御駕親征,想要一鼓而下也是幾乎不可能的。因此耶律大石一開始只是想從解潛那里多買些糧食,為下次東征作好準備,如果可能的話,能夠讓遼軍獲得通過河東的權利就更好了,漠北路線實在不是人走的啊然而,耶律大石的使者才剛剛出發沒幾天,完顏亮就集中金軍目前的大部分兵馬,掉轉矛頭,向著河東地區發起了連續不斷的猛攻

注1︰耶律大石雖然是一位在歷史上創造出奇跡(在大遼滅亡的前夕,率百余騎起兵于大漠,以過人的個人魅力與口才忽悠到上萬精兵,然後深入萬里之外的異域,在文化語言都不相通的西域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帝國,世界歷史上大概也只有征服印度的巴布爾可以與之比擬,但考慮到印度古代歷史上幾乎是戰無不敗,巴布爾建立莫臥兒帝國的事跡與耶律大石相比,實在是差之遠矣的杰出軍事家,但吳璘與之相較也毫不遜色。如果說耶律大石的特點是屢敗屢戰、愈敗愈強的話;吳璘的特點則是做事滴水不漏,用兵幾乎全無破綻,只要上面不沒事找事下詔瞎指揮,實力上也不明顯吃虧的話,可以說沒哪個人能夠擊敗吳璘,而且吳璘在進攻方面的軍事才能也並不弱,這就更為難得。再考慮到大宋西軍的精銳,即使是耶律大石這樣的梟雄,不到情非得已,也是不願與吳璘為敵的。事實上,那些天下第一流的名將,沒幾個不愛惜自己的羽毛,只要不是情勢所迫,他們幾乎是肯定不會去冒險玩什麼「巔峰對決」的C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