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一十一章動蕩的天下(七)

其實,以張俊的身家,一百萬石存糧估計都是有的,但問題是家里的財權張俊都下放給了自己的如夫人——昔日的揚州名ji張儂,現在臨安殘破,張儂估計和其他的官吏眷屬一樣,都跟官家一起南下了,或是到別的什麼地方逃難去了,反正張俊現在與她失去了聯系,很多倉庫所在他自己也不清楚,就只記得臨安城外的這個秘密糧倉了

但不管怎麼說,有了這三十萬石糧食,張俊再發揮其多年斂財練出的靈敏嗅覺,又從部分奸商手里挖出二十多萬石的存糧,再加上兩浙百姓自己家里多少還能有點存糧(金軍再厲害,也不可能將每粒米都搜刮干淨的,兩浙人口接近千萬,每家哪怕只有十幾斤米,湊起來也有百萬石了。當然,張俊也沒本事將其全部集中,幾天之內只摳出了大約五十萬石,但總算能夠暫時應一下急了。),都被張俊集中了起來,足以維持上百萬人一個月的需求,反正這些老百姓也明白朝廷的難處,不會奢求吃飽,餓不死就行。

由于局勢尚未完全糜爛,目前兩浙地區糧食被完全搶光的家庭大約有八九十萬戶,張俊讓邊緣地區的百姓到相鄰的江南東路和淮南東路去,由當地官府救濟,這樣做要比大家集中于一地等待朝廷施粥的運輸壓力小很多。有秦檜發出的鈞令,兩路的官吏不敢不照著辦,這樣一來就立刻解決了超過十萬戶的吃飯問題。再加上張俊自己軍中收容了不少人,他們的家屬自然也得包下,又是幾萬戶得到了解決。

為了避免來年出現更大的饑荒,兩浙的農田還能收割的要趕快收割,地里的莊稼被破壞而不能收割的也要趕快搶種晚稻,因此這些種地的農民無論如何是必須留在(或者回到)家鄉種地的,朝廷再困難也得竭盡所能想辦法讓他們吃飽飯。這樣一來,口糧的問題就全部集中到了二百多萬不會耕作的市民身

這二百多萬人中,至少有一百三四十萬來自于沿海城市,其中光是臨安這個國都就有七八十萬人(包含那些在金軍來襲後逃出城去,卻沒走遠的那部分)。口糧的這部分缺口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堵上的,而市民習慣于結群,一旦因為饑餓而暴動起來,比鄉民更難鎮壓。犯愁的張俊不自覺地眺望遠方的海岸線,卻突然眼前一亮,不如將這些人都送到海船上開進大海深處,便可以沉下心來想辦法。到時候,等他想到辦法,再將其中還活著的人放下來。就算想不到辦法,這些人遠離海岸,也不必擔心他們鬧出什麼大亂子來,實在不行的話,讓人將那些船只弄沉就行了

由于時間緊迫,張俊來不及向秦檜請示,就立刻開始付諸實施了。于是,目前身處沿海(以三日內能夠步行走到某個港口為標志)地區而又不會(或者沒有能力)耕作的一百多萬人,被張俊全部塞到了船里,並用水師的大帆船將它們拖到了大海深處(距海岸線五十里以外)。市民的素質平均來說比農民要高不少(這是肯定的,因為先有農村,後有城市,如果城市生活不比農村更好,就不會有城市出現。而市民的前身是農民中的佼佼者,平均來看素質自然肯定要比農民高,當然,個體的話就要因人而異了。),聰明人自然很多,很快就有人發現了官軍的意圖。然而,當那幾個帶頭跳水的都立刻被亂箭射死後,其他的人就再也不敢妄動了,畢竟那些人也只是猜測,並沒有什麼證據,而人總是有僥幸心理的

就這樣,一百多萬人被張俊的軍隊以最快的速度塞進了緊急征集而來的一千多條大小船只,由于時間緊迫,張俊弄到這麼多船已經是他能力的極限了,所以這些船只來源極其復雜,有漁船、有商船、也有官船,有帆船、也有槳船、還有槳帆並用船,不但大小不一、質量也層次不齊,其中大部分的船只其實都是只能在近海航行的。

但是,張俊現在已經顧不了這些了,為了盡快將所有人都送到海里去,他的部下幾乎是將那些市民塞進了船艙里。因此,在大部分都是小船的情況下,這支龐大的船隊中平均每艘載人超過八百人,這簡直就是拿人當貨物來運。「船員」們一個挨一個地擠在狹小的船艙里,就好像沙丁魚罐頭一樣,吃喝拉撒也只能就地解決,于是沒過多久船上便臭不可聞,疫病也因此開始迅速出現。還好張俊與趙過從甚密,懂得了一點防疫知識,及時作了隔離,疫病蔓延的速度才受到了遏制。但是對于病人,卻無疑是更大的不幸,因為所謂的「隔離」,就是將病人扔到海里

也許是病人落水時濺起的浪花激起了張俊的靈感,他突然有了一個主意,大宋目前是不可能有余糧養活這一百多萬人了,可是別的國家也許有啊?而且就算沒有,也可以搶,畢竟不是自己的國家,心理負擔總要小得多。而且大家現在身處海上,前往周邊國家也並不是不可能的,至少總比陸路快得多,那麼究竟該送他們去哪個國家呢?

首先,距離不能太遠,畢竟這些船上也給「船員」準備了十天的口糧,而且淡水也沒帶多少(主要是船艙實在沒空間了),如果路途太遠,估計還沒抵達目的地,這一百多萬人就全死光了,主要是這些船只良莠不齊,速度自然快不到哪里去。這樣一來,候選國家就只剩下三個不對,如果衛藩也算一個國家的話,那就是四個

金國是敵國,而且軍力強大,這些人過去如果被他們消化,那就是資敵,如果金人也沒余糧消化不了的話,殺光他們也不會費多大的氣力。而且遼東地廣人稀,他們就算過去也不可能對金國造成像這次金軍在江南肆虐一樣的傷害,只是白白送死而已。

高麗距離最近,但大宋一直與其關系不睦,南渡之後因為某個白痴使臣的緣故,兩國愈發交惡。雖然商貿上的往來一直沒停,可僅憑這層關系,遠不足以讓他們收容這麼多難民,他們與女真人可是同宗。何況以高麗的國力,不過幾百萬人口,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這麼多人過去,他們也未必養活得了。

衛藩雖然是大宋藩屬,而且趙與張俊關系也還不錯,但他細想一下就覺得似乎也不太適合。首先,衛藩雖然一直在吸納移民,但它現在總人口才不過幾百萬,一下子涌進來太多,肯定會消化不良的,趙又不是傻子,如果張俊真將這麼多人送過去,趙可不會謝他。而且,即使是目前這幾百萬人口,衛藩在糧食供應上依然不能做到自給自足,每年都需要從境外進口大量的糧食。何況衛藩的主要領地都在遙遠的嶺南,琉球倒是較近,可都是些小島,更加無力養活這麼多人了,而且張俊現在嚴重缺乏航海測量方面的人才,以這支七拼八湊出來的龐大船隊,很難順利抵達目標那麼小的目的地

那麼就只剩下日本了,九州島大,定向容易,而且本就慣熟了的航道,即使有經驗的船員不多,應該也不容易偏離航向開到別的什麼地方去。而且以日本一千多萬人口尚能在糧食方面自給自足,想想辦法的話,應該有余糧可以填飽這一百多萬人的肚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