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零九章動蕩的天下(五)

原來,這次金軍冒險南下發動奇襲,雖然僥幸得手,但是他們身處敵後,由不得完顏褒不戒懼。他很清楚,就算大宋官僚再怎麼尸位素餐,只要他們這支奇兵在江南逗留的時間一長,遲早還是會陷入勤王宋軍的汪洋大海之中的。因此金軍一路行來,幾乎從不在某一地停留太久,使得宋人很難準確判斷他們的所在,自然更難預測金軍下一步的動向了。因此,為了節約時間,這次金軍並沒有像十五年前「搜山檢海」那次一樣無惡不作,即使只是與此次任務目的息息相關的搜刮糧草、財寶以及焚燒屋舍,完顏褒也反復催促部下抓住重點、加快速度,就更不會給他們工夫去找女人和濫殺了。當然,有人反抗而不得不殺的話,那他也不會心慈手軟,只是他還是希望那些嗜血的狼崽子們最好更注重效率一些,能一刀將人弄死就別浪費時間砍第二刀

然而,對于大宋、尤其是大宋朝廷來說,完顏褒的「仁慈」卻比當初兀術的殘忍造成了更大的打擊。盡量不殺人,便意味著有更多張嘴要吃飯;而「征」走百姓的余糧,就迫使他們去別的地方搶糧(即使糧食被搶,手無寸鐵的老百姓一般也沒有勇氣反抗窮凶極惡的金軍,但是從比自己更弱小和老實的同胞那里補償損失,他們卻是敢的,于是江南的匪患很快就出現了,而且還像滾雪球一樣愈演愈烈。),于是本地糧田拋荒、而外地的農業生產也被嚴重干擾而貽誤了農時,大宋今年糧食必定嚴重減產,尤其是京畿周邊,要知道,光是臨安城內,就有將近一百萬張嘴等著吃飯呢;而在與「蕃客」們開始合作之後,就算完顏褒沒有想到,那些對金錢極度敏感的奸商們也不會放過囤積居奇、攫取暴利的機會,于是本就因為供應不足而開始上漲的糧價更是扶搖直

當張俊率軍進入臨安時,市面上的糧價已經上漲到了一石十貫文,而七八天後,這一數字又增加到二十貫文,而且還是有價無市。因為糧食極度缺乏,這座天下最大的城市已經開始有人餓死,再也不復昔日的繁華景象,當人沒飯吃的時候,什麼經濟文化都得靠邊站。

看到臨安周邊飛漲的糧價,即使是可以從中獲利匪淺(注1)的張俊,也感到極度地不安。擅于斂財的他很清楚,當物價高得離譜時,市場便會急遽萎縮,大宗交易的利潤反而會大幅度下降,而且糧價如此高漲,絕大部分家庭都會無以為繼,饑民餓極了什麼事都干得出來,要是被他們亂搶一氣,那損失就更大了。而且隨著江南經濟的蕭條,張俊名下的宅第酒樓等產業也會大幅度貶值,對他來說絕對是弊大于利,畢竟田產只是他張俊身家的一小部分而已。

饑民自發性地搶糧還只是個開始,當整個地區的存糧告罄後,饑民將不得不背井離鄉而成為異常危險的流民。如果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滿足流民對食物的需求(無非是增加供給或者減少需求這兩條路,盛世選擇前者,亂世選擇後者,他們將很快轉化成無法無天的盜匪流寇。流寇所到之處,原有的社會秩序必然遭到嚴重破壞,受到波及的地區農民也勢必無法安心生產,甚至會因為糧食被搶而不得不隨波逐流,成為新的流民,甚至加入流寇再去禍害更多的人。

這種滾雪球似的動亂一旦蔓延開來,對大宋朝廷和百姓的傷害甚至將不亞于昔日的方臘之亂,因為金軍的時間選得太惡心,剛好在夏收之前,在他們以及次生流寇的破壞下,今年兩浙地區的夏收肯定將大受影響。張俊讓他的管家粗粗估算了一下,如果不能在一個月內將已經開始迅速蔓延開來的匪患控制住,讓那些為了躲避金軍和匪患而被迫離鄉逃難的農民來得及回鄉收割地里的冬小麥(即使這樣,損失也還是很大,因為金軍破壞了不少田地,而匪患雖然現在還不嚴重,但僅僅那些饑民,刮起地皮來也足以令人生畏。),並及時補種晚稻的話,就意味著大宋最大的糧倉將在整整一年內幾乎顆粒無收。

再考慮到原有的存糧又幾乎都被金人和他們的新盟友以暴力與非暴力的手段搶走這一已經無法改變的事實,那麼毫無疑問,來年上半年將出現更大規模的饑荒,因為饑餓與匪亂而死的人數至少會超過五百萬,即使最終渡過難關,這一重創也足以令大宋南渡以來的努力前功盡棄。而稍有不慎,便是滅國之禍。從這一點來說,完顏亮的這次豪賭已經大獲成功,如果中途出現任何一點差池,金國都將會在一年內不戰而亡,但不幸的是,這次理論上成功率不到一成的賭博,竟然成功了,所以現在局勢大壞的就變成了原本佔盡優勢的大宋了

因為就算能夠趕在晚稻播種的最後期限前將匪患平定,江南大部分地區仍將面臨紹興十五年夏天到來年五六月份之前、接近一年的時間內幾乎沒有糧食產出的窘境,江南糧食供應將因此出現兩百萬人以上的巨大缺口(這還是假設有糧吃的人僅僅只吃不致餓死的最低進食量,實際情況只會更糟,為富不仁者從來都比樂善好施的多,再考慮到目前金軍正大舉南下,大宋就算想不打仗也不行,朝廷這一年內需要籌集的軍糧也絕不是一個小數目,萬一其他什麼地區再遭次災,需要朝廷扶持和救濟啥的

注1︰史載張俊最富有的時期有良田萬頃,每年光地租就能收到六十萬石米(以宋代的春米效率,一石米相當于兩石稻谷,也就是說張俊一年能淨收入六十萬石谷子,還是保底的收入,糧價漲到一石二十貫文的話,張俊一年光是地租就有一千萬貫文以上的收入了(如果賣得掉的話,事實上糧價如此高漲,結果是有錢買的不需要,需要的買不起,張俊反而賺不了多少,當今的房地產業如果繼續惡性發展下去,也是這樣的結果。),即使以他的身家,這也絕對算得上是一筆橫財了

PS︰意外地發現,張俊的地租比例似乎定得相當低,宋代江南稻田平均畝產接近二石(指米,不是稻谷;是一熟的產量,而不是一年。),張俊的田地都是良田,畝產只會更高,張俊一年收租六十萬石米,一熟則是三十萬石,至少一萬頃地,假設平均畝產是二石的話,張家的佃農繳租比例居然只有一成半。這個比例和宋朝普遍五六成的地租比例相較,實在是低得有些離譜。

張俊貪財如命,不可能買了這麼多良田卻來做慈善,根據歷史上他的軍隊待遇南宋第一來看,他買下的這些田搞不好是租給部下士卒的家屬的(古代當兵都是職業的,退伍的時候基本上也種不了地了,而軍屯的上繳比例往往比一般的佃農更高,所以不太可能主要租給屯兵或是退伍士卒耕種。),所以有優惠(那個張府看門老兵的民間傳說,某種程度上也可以作為一個佐證。不得不承認,南宋初期那麼多名將之中,張俊這個將才只算中等檔次的卻混得最好,不是沒有理由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