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零八章動蕩的天下(四)

秦檜見狀不禁心中冷笑,這些家伙別看說得一套一套的,其實不過是想保存實力罷了,畢竟大家雖然知道肯定能贏,但金軍臨死前的反撲也足以令他們損失慘重,因此大家都不願自己的軍隊打硬仗,全指望著別人先去啃骨頭,將肉留給他們。而且金軍北歸的時候,肯定已經獲得了大量的戰利品,他們那時再打,東西就都歸他們了,自然要劃算得多(當初建炎年間就是這樣,老傳統了,連韓世忠岳飛都不能免俗

和武將們不同,文官們倒是大多主張即刻派兵援救官家,因為他們都很清楚,如果趙構真的出了什麼意外,最大的得利者只會是那位被貶到瓊州的年輕王爺。他們雖然不像張俊那樣知道趙雖然受挫但實力仍在、東山再起是早晚的事,但也絕不會以為趙會蠢到連天上掉下來的皇位也放過

可是,文官們再怎麼「忠君」,他們畢竟沒有軍隊,除了慷慨激昂地喊喊口號,沒有任何作用。秦檜見狀不禁有些氣悶,前幾年他想做賣國賊,結果各路宋軍節節勝利,現在他好不容易解開心結,準備全心全意當好首相(在大宋勢強的時候,賣國是不劃算的,反而不如將國家治理好,他個人的權威自然也水漲船高了,當然,秦檜只是打算認真做事,有錢撈的話他還是不會錯過的,結果卻遇到這種情況,由不得他不郁悶。

不過,現在畢竟不是建炎年間了,雖然眼下大宋因為皇帝外逃而局部出現了較大程度的混亂,但相比這十年里已經有至少二十萬主力部隊被殲滅、所有精華地帶都被戰火涂炭過的金國,情況還是要好得多,皇帝和宰相的權威也非趙構當初剛登基的時候可比。所以只要秦檜直接指派任務,那些武將們就算再不願意,也肯定不敢抗命,只是他們如果刻意拖沓,秦檜卻也沒什麼好辦法。

最後秦檜不得不采納了張俊的意見,先從水路順流而下前往建康,然後再南下勤王,因為趙構一般來說是不可能向西走鑽山溝的,在與水師主力匯合前也肯定不敢走海路,所以路線應該是兩浙東路-福建路-廣南東路。而無論是秦檜還是張俊,都深知大宋御林軍的戰斗力以及楊沂中的將才,所以並不認為那支金軍真的能夠威脅到趙構他們,他們之所以急著勤王,只是為了表明自己對皇帝的赤膽忠心罷了,因此路線選擇上是以速度為優先。

在速度壓倒一切的前提下,張俊的路線之所以選擇走折線而不是直線,是因為走水路是順流而下,船速很快,一天能行三百里以上,至少抵得上陸路六七天的行程,速度上反而快得多,而且不必擔心金人伏擊,因此也安全得多。另外,還可以從船隊中分出一小部分經湖口進入鄱陽湖(一般來說,湖泊在有人類歷史以來都是逐漸淤積而越來越小的,春秋戰國時期的雲夢澤足有兩個省那麼大,後來因為大部分淤積,變成了很多小湖,而洞庭湖和鄱陽湖就是其中最大的兩個。因為同樣的原因,宋代洞庭湖比現代要大好幾倍,鄱陽湖沒這麼夸張,但湖區面積也相當驚人,直接與三路接壤,所以水上的交通十分便利,訊息自然也相當快捷。)打探消息,比完全依靠陸路的通訊要快捷得多,畢竟信鴿雖然更快,但在江南動蕩的局勢下,總是不那麼可靠,尤其金人還有信鴿的克星——獵鷹「海東青」。

不過張俊這樣安排,其實也有私心,因為他的產業主要就分布在兩浙,勤王大軍經過那里,有利于更快恢復當地局勢的穩定,他也可以少受點損失。如果運氣好,家里的田莊沒受破壞的話,張俊還可以包下大軍的糧草供應,發一筆橫財。秦檜自然明白張俊的小九九,但是這點私心無礙大局,也對他沒什麼損害,秦檜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抵達建康後,所有的人都很驚訝,因為金軍根本沒有打到這里,秦檜與張俊這兩個人精卻不約而同地感到一陣莫名的擔憂。建康是長江以南的第二大城市,雖然比不上「行在」(名義上的國都是開封)臨安,卻也是極富庶的,金軍居然放過這里,顯然他們這次行動有著更大的圖謀。至于金軍畏懼建康守軍眾多、城防堅固,所以放棄進攻這里的可能,秦檜卻以為根本沒有討論的價值,建康防守力量再強,也不可能與帝都臨安相比,金軍既然敢直接攻向臨安,就肯定也有能力攻下。

畢竟雖然宋室南渡以來,建康本就相當堅固的城防更勝從前,大概除了昔日陳規親自設計建造的泗州新城,天下就數它最難攻克了,但是在建城思想上,建康卻是防北重于防南、防西重于防東的,而金軍來襲時正在建康的東南方向,以他們的實力,真的發起狠來,攻下建康還是很有可能的。可他們居然放過建康不打,究竟是打的什麼算盤呢?難道他們大老遠來到南方發動一次形同賭博的奇襲,目的真的只是為了「斬首」嗎?可大宋又不是沒有皇位繼承人,而且以那位千歲的性格,就算老子被抓,他也不會投鼠忌器的

沒過多久,派往鄱陽湖區的探子就帶回了令他們更加惶恐的消息︰楊沂中戰死殉國、官家失去音訊。而據一些中途掉隊(跟不上隊伍或是被沖散的)的大臣和宮人所說的情況來看,金軍對趙構等重要人物追逼得很緊。這下大家頓時亂成一團,趙構如果遇到不測,那麼一直在他身邊的皇後吳芍芬與二皇子趙敖必然也難幸免,身為皇長子的衛王趙自然就成了大宋皇位的唯一繼承人,而這些人中有很多昔日都曾得罪過趙,生怕他繼位後打擊報復。在焦慮和不安中,某些腦子進水的家伙居然想要上表「勸進」以向趙示好;更有一些膽大的想起那些剛被金人放回的北宋宗室,意圖擁立他們以阻止趙登上皇位

秦檜其實也不想趙構出事,雖然他倒沒有因趙那些離經叛道的舉動而生出敵意,但他一直覺得趙不知何故、似乎對自己相當厭憎,即使他多次示好也沒有明顯的效果。所以秦檜也漸漸死心,而越來越傾向于希望二皇子趙敖繼位,他可沒有下濺到熱臉去貼人家冷。畢竟現在的秦檜,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失去一切的金營俘虜,而是一舉一動足以影響整個天下的大宋權相!

不過秦檜的心理素質畢竟不是那些中下層官吏可比,他很快就安慰自己道,「官家應該是有驚無險,不然以金人冒險渡海奇襲的動機來看,他們肯定會到處宣揚,但是官家目前的處境肯定也不太好,所以才遲遲沒有消息傳來,如果勤王大軍去得太晚,官家脾氣再好,也會有沖天之怒的」

于是,秦檜讓張俊從建康守軍中挑選出八千精銳,與他自己帶來的一萬八千人一起火速南下勤王。由于張俊曾在江南長期剿匪,道路熟悉得很,向導就不必找了,要不然時間就更緊迫。然而,心急如焚的張俊離開建康沒多久,就感到寸步難行,盡管他根本就沒有踫到金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