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零七章動蕩的天下(三)

那些日本士卒的表現張俊也看到了,他們這種不需要主將身先士卒就能自發拼死苦戰的特性對他這種「愛惜生命」的將領來說,簡直就像是量身定做的一樣,于是他很快就做出了決定,要在軍中進一步增加日本人的比例,當然,原則不變,只能由宋人指揮日本人,反之則不行,功勞太大不升職不行的話就推薦給平家當武士去,他張俊可不會養虎為患

但是想到這里,張俊突然又泛起愁來,他現在已經很老了(六十歲在這個年代確實已經老了,要在年輕的時候,這個「悍匪」才不會像現在這樣謹小慎微,人總是越老越怕死的,何況他現在家大業大,自己的這支「張家軍」練得再好自己也用不了幾天了(注1),可是張家第二代子佷中除了張子蓋這個佷子還算是年輕有為之外,其他的全是紈褲子弟,讓他們上戰場簡直是去送死。雖然張俊也知道,以他富可敵國的身家,和在官家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即使子孫不太像話,榮華富貴還是能保住的。但是現在天下再次掀起戰亂,有兵就有權,有權就有錢,在亂世中武力是地位和財富的保證,只要國家的危機不解除,即使是在一直崇文抑武的大宋,當個獨當一面的軍頭,也比光有富甲天下的錢財可靠得多。

思前想後,張俊終于下定決心,在自己百年之後,如果官家還沒收走兵權,他就要將家主之位和自己的這支精兵(張俊自己是這麼認為的交給佷子,而不是那幾個不爭氣的兒子。除此之外,張俊也狠下心來,決定將自己幾個年幼的孫子送到衛藩接受新式教育,自己太寵著他們了,就算他們有些資質也很難成才,只能讓別人教會他們什麼叫作「規矩」了,他已經六十了,罩不了他們多久了。

托張俊的福(其實是為了便于監視),岳雲和他的「背傀軍」也早早撤到黃河南岸,而意外地逃過了一劫,不過岳雲是不會因此感激那位心黑手狠的大叔的。而且,一開始以為金軍攻擊燕雲只是一次佯攻以配合南邊行動的岳雲,現在終于從對岸那殘酷的事實中意識到情勢的不妙。在國家危難面前,因昔日在衛軍中服役的經歷而比歷史上成熟了很多的岳雲最終選擇了以國家利益為重,而決定冒著張俊南下後打小報告構陷他們父子的風險和其分道揚鑣,並立即率軍前往淮南與趙立會合,如果有機會的話,能夠北渡淮河與衛軍李顯忠部會合就更好了,到那時淮河以北將有三萬精銳鐵騎,就算金軍再怎麼勢大,想要吃掉他們也沒那麼容易了。

張俊無論從哪個角度,都肯定不願放岳雲離開,然而現在他的大軍損失大半,已經無力再約束岳雲的行動了。畢竟岳雲麾下雖然不足萬人,卻都是天下一等一的精銳,而且全是騎兵,真的火並起來,張俊那所謂的幾萬「主力」雖然兵力要多一些,但無論是將領還是兵員素質都比「背傀軍」差一大截,還真未必是他們的對

心有不甘地放走岳雲他們之後,張俊率軍抵達了故都開封,自他北上燕雲之後,河南地區已經由他昔日的部將、前兩年分出來獨領一軍的趙密接管。趙密為人陰險狠毒,而且妒賢嫉能,但他對張俊這個有著知遇之恩的老上級,還是一直敬畏有加的,听說張俊南歸,趙密立刻親自出城迎接。見到態度恭敬的老部下,張俊的心情頓時好了不少,還趁機厚著臉皮向趙密「借」了大約一萬精兵,自己軍中也抽出了一些骨干,合計一萬八千精銳,準備只帶他們前往荊湖地區。

因為勤王之戰幾乎必定是野戰,所以兵力太多只會影響部隊機動力,並增加補給壓力,而且兵力太多的話,金軍很可能避而不戰、游而不擊,對大宋的損害更大(其實是因為張俊家族的產業遍布江南,他想盡量少被戰火波及罷了。),所以兵貴精而不在多。而趙密的任務是堅守河南,糧草可以就地解決,又得分兵駐守,所以兵力比精銳程度更重要一些。而趙密雖然人品十分低劣,但若論將才,卻是張俊一系諸將中最出眾的,只是人緣不好、升遷太慢才名聲不顯,有他坐鎮中原,還有十萬大軍听他調用,金軍雖然勢大,也未必就能討到好去,趙密是絕不會讓靖康年間的尷尬重演的,金軍絕不會有機會從容渡河。至于自己現在這兩部分軍隊的配合問題,張俊並不怎麼擔心,畢竟這兩支軍隊里面全是老兵,而且他們三年前可還都是他的部下呢。

有趙密的方便和協助,張俊這支不到兩萬人的隊伍很快就渡過了長江,他剛踏上荊湖北路的土地,就得知首相秦檜已經趕到襄陽舉起了勤王大旗,張俊不敢怠慢,連忙趕去拜見。此時秦檜身邊並無多少兵馬,根本不能和張俊帶來的相比,但張俊卻不敢有半點失禮。除了大宋重文輕武的傳統,秦檜這個權相本就是張俊在當今世上最為畏懼的幾個人物之一,即使皇帝趙構也比不上(注2),大概也只有那位在嶺南蟄伏的衛王千歲,才能比張俊面前這位干瘦的中年人更令他敬畏了。

荊湖兩路是兩宋之交南宋與偽齊爭奪最激烈的地區,稍微文弱一點的都早已魂消骨滅,其後岳飛(荊北)與解潛(荊南)二人分鎮這里多年,大興屯田,民風較之以前愈發悍勇。秦檜剛到襄陽時,因為中國人普遍不肯當「出頭鳥」的毛病,各府縣的宋軍都在觀望,但張俊帶來這接近兩萬精兵後,他們很快就雲集襄陽,不到一個月的工夫,趕來襄陽勤王的各路兵馬的總兵力就超過了十萬

秦檜見到勤王大軍人數暴增,信心不由大為增強,現在他已經了解到金軍這次不過是一次奇襲,因為他們連長江防線都沒驚動,只可能是冒險渡海而來,所以兵力必定不多,十萬大軍就算打車輪戰,也足以耗死他們了,畢竟現在宋軍的士氣與信心,已經不是靖難年間可比的了。可是大家的態度卻令秦檜很失望,武將們幾乎全都反對火速派兵救援行朝,認為金軍現在銳氣正盛,和他們硬拼不劃算,而應該「避其鋒銳、擊其墮歸」,傾向于勤王大軍應該穩扎穩打、步步為營,扼守那些險要之處,斷掉金軍北歸之路,而不應急著全軍出動和金軍決戰。畢竟比起宋軍,孤軍深入的金軍才更追求速戰速決。

注1︰趙構本來是打算收了諸將兵權的,拿岳飛開刀只是個開始,這一點張俊是知道的,他也不打算抗命,不過金軍奇襲臨安之後,趙構只要不是腦子進水,就決不敢在金軍徹底覆滅前再嘗試收兵權了,既然兵權還是繼續下放給大將們,張俊自然希望還將兵權掌握在自家人的手里,如果能發展成昔日西軍的將門世家就更好了

注2︰張俊對趙構絕對忠心,兩人之間的君臣關系也親密到疑似有「基情」的地步,但對他怎麼畏懼則談不上,歷史上的史書記載中,張俊曾經多次公開無視甚至批駁趙構的旨意,而對于秦檜,張俊卻連自己平時的一點點細節都不敢大意,畏懼之心可見一斑。E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