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零六章動蕩的天下(二)

河北宋軍的主將是智將劉,他雖然與張俊一向關系不好,卻並沒有對其大軍過境多加刁難,這正是他的性格,清高孤傲,卻又寬仁大度。當然,那只是給別人的感覺,在劉心里還是根本看不起張俊這個老土匪的(劉出身將門)。而張俊自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雖然在外人看來,劉表現出了善意,但張俊卻根本不領情,甚至明知這次南下的金軍規模不小,也沒有留下哪怕一兵一卒助劉一臂之力,除了那些掉隊的和開小差的

劉麾下不過三萬多人,縱有智計也難以完全彌補實力上的巨大差距,本來他還試圖憑借大名府的城池與金軍打持久戰,然而他的部下見金軍勢大(其實細作暗通和造謠的功勞也很大),竟然成片地投降或是潰逃,其中甚至還包括劉一向疼愛有加的親佷子劉汜,劉郁結于胸,當晚嘔血而死,天下有數的堅城大名府也因此轉眼之間就陷落了。在臨死之前劉終于明白趙當初為什麼不讓他獨當一面了,劉這個人智勇雙全,但領導力卻十分低下,只要帶兵時間一長,部下很容易離心離德。因此無論是歷史上還是在這個時空,劉自己領兵作戰時幾乎無一勝績,而與陳規搭檔互補後則戰無不勝。在彌留之際,劉終于確認了趙當初對他們兩人的評價,「陳規若無劉搭檔,尚可守土安民;劉若無陳規匡扶,只能運籌帷幄。」,但是這時已經太遲了

進入河北大平原後,金軍的鐵騎更是如魚得水,在得知張俊的大軍還沒走遠後,完顏亮認為機不可失,不顧眾將的反對,親率三萬鐵騎火速南下追擊。張俊人馬眾多,又以步兵為主,雖然嘴上喊著勤王的口號,一天最多也就走上四五十里,而金軍的騎兵一天走上三四百里都並不稀奇,沒過多久就趕上了。結果倒霉的張俊正在渡河的時候,完顏亮的三萬鐵騎卻正好殺到。張俊當時已經上船(就算沒上船,只要有逃跑的機會,這廝估計還是會逃的,只得眼看著自己那仍然滯留黃河北岸的八萬多部下被金軍的騎兵像割稻子一樣伐倒

面對金軍的屠刀,這八萬多宋軍將士表現各異,其中像沒頭蒼蠅一樣亂跑與直接扔下武器投降的,都是入伍沒多久的新兵,他們幾乎不會給金軍造成半點傷害,最多就是耗費他們一點力氣而已。因為步兵跑得再快,也比不上騎兵,所以逃跑是必死的。而在混亂中扔下武器投降,也根本不會有金兵來受降,尤其現在金軍人少,宋軍人多,與其冒險受降,還不如直接砍倒了事。

而老兵則會盡量結成簡單的陣勢(實在沒時間就兩個人背靠背,也有很明顯的效果,畢竟騎兵的沖鋒也就剛殺進來的時候有用,後面還是得一個個砍過去。),以長兵器攻擊戰馬、或者是騎兵的腰胯部,因為攻擊那里的話,騎兵無法挪動位置以閃避敵人攻擊。而用短兵器的,就要吃虧得多了,基本上很難傷到金兵,除了少數有江湖背景的練家子,即使如此,也往往架不住金軍兵力集中而產生的局部兵力優勢。老兵也怕死,而這次敵襲又令他們陷入了極為不利的境地,勝算實在很小,所以投降的老兵也不在少數。但老兵投降卻不是像新兵一樣傻站在原地扔掉兵器乞降,而是盡可能地扎堆,這樣金軍就不可能很快吃掉他們,而他們只是采取守勢,並不主動殺出,敵人就會優先對付別的宋軍,等到大勢已定的時候,大家再集體投降,成功率和安全性就要高得多了

雖然遭遇了一些抵抗,但以三萬精銳騎兵對付措手不及而且群龍無首的步兵,完顏亮並沒有花費多少時間。但是張俊軍中還是有一批人引起了完顏亮的注意,這些人不但裝束與發式頗為怪異,而且身高普遍很矮,五尺出頭的在他們中間就已經算是高個子了。這些「矮子」的裝備也十分簡陋,武器基本都是粗劣的竹槍,只有幾十個人使用一種有著特殊弧度的長刀(這些人也是下級兵士,沒有中級以上軍官,最大的也只是指揮十個人的隊正,他們裝備較好是因為立過大功,得到了張俊「慷慨」的賞賜而已。),看起來十分笨重,但一刀劈下卻顯得銳不可當,甚至有幾個女真騎兵只是一下子就被其連人帶馬劈成了兩半;鎧甲就更是寒磣,大部分都披著殘破不堪的竹甲,小部分裝備著質地一般的皮甲,而有鐵鎧護身的則不足百人,竹甲擋擋騎射的箭矢還行,但只要踫上任何一種近戰兵器,披著它們簡直和沒披甲一樣。

不過,這支宛若叫花子一樣的軍隊作戰卻十分勇猛,看起來幾乎完全沒受主帥張俊不在的影響(日本人服從性太強了,歷史上老烏龜德川家康多次在戰斗中逃跑,軍隊都沒崩潰,其中大阪夏之戰中他自己逃跑全軍卻打贏了,這種情況在中國是很罕見的。當然,這只限于中下層,但在混亂中的群眾行為全靠大家自發,所以群龍無首對日本人的影響遠沒有對中國人那麼大。但是主將戰死的話,情況則相反,中國人往往會激起勇氣死戰,而日本人則常常崩潰。不過就具體事件來說,張俊許諾的高額撫恤金也是一個原因,能以自己的一條命,讓家人在日本過上好日子,對極度貧困的日本平民來說,沒幾個不願的,而宋人太富裕,這招就基本無效了,到了後來其他各部宋軍幾乎都停止了抵抗,只有這幾千人還是死戰,完顏亮不由微微動容。對任何一員將領來說,主將逃跑仍然能夠奮戰到死的士卒肯定是他們夢寐以求的,雖然這支軍隊個體戰斗力並不太強,但只要這個特點能夠保留下來,換上更好的兵器與鎧甲,他們就可以一躍而成為一直真正的勁旅,畢竟對一支軍隊來說,勇氣遠比身高更重要。

然而,雖然完顏亮生出了招攬之意,最後還是未能如願,這倒不是因為那些日本士卒誓死不降(日本人雖然遲鈍點,但是大勢已去後他們還是看得出來的,總有些人會因貪生怕死而放棄抵抗,盡管不是很多。),而是因為雙方語言不通(張俊麾下自然有精通漢語的日本武士,但那些人他都是帶在身邊的,而單獨編隊作為炮灰使用的日籍兵卒都是不會漢語的,需要出戰時再派那些身邊的武士(百夫長級別)和通日語的宋軍將領(千夫長級別)前去指揮,這是張俊的小聰明,不過確實是一箭三雕。)。語言不通就不能快速準確地交流,就算這些人投降了,完顏亮也沒把握用好他們,他們的數量又沒多少,實際戰斗力很值得懷疑,再想到因為輕敵,上千名死在這些矮子手里的女真勇士,如果接納他們勢必引起部屬們的不滿,完顏亮不由自嘲地笑了笑,放棄了剛才那個不切實際的想法,手里的馬鞭輕輕一揮,漫天的箭矢頓時如飛蝗般射向了那一千多名已經被壓迫成了一團的日籍兵卒

最終有驚無險地登上黃河南岸的張俊目無表情地看著對面那慘烈的一幕,心中多少有些沮喪,但想到最精銳的主力部隊都已經成功南撤,將來還是有機會重振旗鼓的,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