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二百七十五章岳飛的決意

江南氣候溫暖濕潤,而且百姓富裕馴良,大宋的官吏自南渡後普遍樂不思蜀,連光復的中原故地大家都不太願去,更別說是遙遠寒冷的河套平原了。于是乎,本來河套地區的管理就已經很差了,官吏還嚴重不足,朝廷對它本就不強的控制力自然更是一落千丈。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河套平原年年豐收,那些無法無天的當地官吏也未必願意履行趙當初與耶律大石定下的的協議,畢竟自己拿去偷偷賣掉,收益可要大得多了,何況由于管理不善、人口流失,河套平原的很多軍墾農場甚至已經開始虧損了,又能有多少余糧呢?

河套地區糧食產量大減,能夠輸出境外的糧草就更是十不余一,而套外的遼軍則當其沖,紹興十三年的糧草供應量幾乎比上一年少了一半,為了填補缺口不得不千里迢迢從西域運來,代價之大可想而知,而且數量上也有不小的差距。說實話,要不是東征之前,耶律大石已經清空庫藏,囤積了大量糧草,恐怕到紹興十三年冬天,遼軍就有斷糧的危險。趙當初同意將外套地區讓給遼軍牧馬(其實是當時北方久經戰亂後已經變得地廣人稀,趙對河套地區的開只能依軍隊屯田,人力畢竟有限,只夠開墾更為富饒的內套地區,所以就將相對貧瘠而且易攻難守的外套當作便宜人情了,畢竟要利用遼人,也總得付出點代價,解決了部分問題,但隨著遼軍數量日益增加,就算耶律大石舍得殺馬充當軍糧,也終究只能算是權宜之計。在外套屯田倒是一個辦法,但外套水土不如內套,遼軍又沒有屯田的傳統(他們貼補軍用的傳統是「打草谷」,即搶劫,開荒種地效益太低了

耶律大石為了這次西征可謂殫精竭慮,自然不可能甘心退回西域,而糧草問題又無法視而不見,無奈之下耶律大石只得打起了內套的主意,而目前內套的亂象則給了他趁虛而入的機會。不過,此事如果處理不好,遼宋之間就可能反目成仇(其實只要不打起來,耶律大石就不怕。),那時金人可就要高興壞了,所以耶律大石並沒有急著動手,而是又耐心等待了數月。幸運的是,沒過多久,整個北方的局勢就生了令耶律大石驚喜交加的變化,雖然一開始傳來的也未必就算得上是什麼好消息

早在收復河東之後,岳飛就開始著手準備攻略燕雲,但是燕雲地區易守難攻,只要守將不犯錯,即使是精銳的岳家軍,也得拿人命去填才行。在這種情況下,岳飛開始瞞著朝廷偷偷擴軍,如果連有一定戰斗力的輔兵也算上,到紹興十三年底的時候,岳家軍的總數已經接近三十萬之眾。雖然其中新兵居多,但岳飛練兵的本事屈一指,只要他好好訓練幾年,金國的燕雲防線再怎麼固若金湯,岳飛也完全有信心將其攻破。

岳飛並不是不知道這種私自增兵的行為不但不合規矩制度,也是宋朝開國以來朝廷最忌諱的情形之一,但岳飛這個人往好里說是「堅持真理」,往壞里說卻也可以叫做「剛愎自用」,只要他自己認為是該做的事,哪怕違法,哪怕會因此送命,甚至因此身敗名裂,岳飛也絕不會有半點猶豫。岳飛的想法很簡單,他要盡快收復燕雲十六州,絕不能拖延太久、讓金軍恢復元氣,而這項艱巨的任務也只有他可以完成。雖然「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但岳飛覺得只要瞞住朝廷幾年,讓他來得及收復燕雲就行。只要燕雲重新回到大宋手里,宋軍就將重新奪回對北方胡人戰略上的優勢,那時只要有一個合格的大將坐鎮就行,那朝廷會如何處置自己,就沒那麼重要了,至于個人的安危,岳飛從來就沒有在乎過。

但宋代士大夫階層對于武將的防範是有傳統的,何況無論是原來的相張浚,還是現在第三度成為相的秦檜,與岳飛的關系都不太好,對這個封疆大吏自然是格外關注。張浚志大才疏,除了不斷向趙構打小報告中傷之外,想不出什麼有效的手段來制約岳飛,所以岳飛尚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下去,但秦檜就要厲害得多了,完全稱得上是「殺人不見血」

當初趙提出邊疆地區自治的思路後,趙構越用越是舒心,朝廷什麼都不用管,還可以獲得不少純收入。雖然遠比不上直接收稅那麼多(但卻是純收入),可是想到中原故地重建的可怕開銷,就明顯要劃算太多了,因此即使在長子南下之後,趙構也沒有廢棄這一政策,反而開始在陝西、河東、河南、河北、山東以及南方的廣西等廣大地區普遍推行自治模式。而張俊、韓世忠、劉、趙密(張俊麾下最具將才的一個,智勇雙全但心胸狹隘,而且為人陰險毒辣。)、楊政(吳玠部將,因為吳璘還在「守孝」,所以西軍暫時由他統率,沒什麼特別的才華,但極少犯錯。)、解潛(屯田第一將,從趙麾下「反正」之後被朝廷提升為山東兩路制置使,權力之大不亞于岳飛韓世忠等一線名將。)、郭浩(和解潛情況類似,但權位要差不少,受命在甘肅屯田,實際上朝廷是要他制衡「吳家軍」。)等一大幫將領則都被委以重任,將這兩年新收復的北方土地基本上「瓜分」了個干淨(其實就是藩鎮,只不過它們是要上繳一小部分稅收,而不向朝廷伸手要半文錢的新型藩鎮,遇到力不能及的大規模戰事或者天災,藩鎮可以向朝廷求援,但該地的主官也得換人並接受調查,所以不到萬不得已,那些大將們肯定會盡量死撐的

注1︰生產搞不上去,官吏們還拼命貪污,屯兵的生活日益艱難,開小差的自然就多了,而且又沒幾個外地人願意過來,自然這里的人口越來越少了。某種意義上來說,若不是遼軍東征抵達外套後,在事實上形成了一道屏障,河套平原只怕就要因為抵擋不住大漠諸蕃的侵襲,得而復失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