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二百四十八章 保護費(下)

版;些積年的海商來說。航海的風險有多大他們是心斤有默。,所以一開始他們並沒有特別重視,不就是一兩支船隊沒回來嗎?這太常見了,興許是遇到了暴風雨或者海盜吧?沒關系,反正海貿利潤巨大,哪怕只能回來一半,這些大商人也一樣可以賺得盆滿缽滿。然而,當他們發現幾乎沒有一支船隊平安歸來,而同行們的情況也都差不多的時候。即使他們之中最笨的人也終于意識到不對了」

原來,趙籌充分發揮衛藩海軍的優勢,將沒有交保護費拿到船標的船隊全都在外海截了下來。因為俘虜都暫時被押到琉球等遠離中土的海島上去了,那些心急如焚的海商根本就不知道到底出了什麼事。但就算他們之中有聰明人想到是趙籌在搞鬼,去找朝廷的高官求助,也是白搭。因為他們沒有證據,趙辜完全可以來個死不承認蔡景芳等忠于趙籌的海商自然並無損失,卻也有些物傷其類,于是便自動推舉出蔡景芳作為代表向趙籌求情。但趙籌卻並沒承認是他派人干的,反倒岔開話題問他們這一年來生意如何,大家頓時恍然大悟。競爭對手一少,商品的價格自然直線飆升,難怪即使是一些以前用來壓艙的雜貨現在也變得特別好賣了……

商人重利,既然意識到那些倒霉鬼被截可以增加自己的利潤他們也就不再為其求情了。有些聰明人更絕,造謠說如今海盜猖檄。要不是他們有海軍保護,只怕也要遭到人財兩空的同樣下場了。這給了趙籌很大的啟發。他立刻發出公示說,由于海盜經常偽裝成商船對沒有艦隊保護的商船發起突然襲擊,所以為了保護廣大海商,衛王府準備派出強大的艦隊到大洋深處執行掃蕩任務。為了減少水手的傷亡,衛軍將以遠程攻擊方式為主,直接擊沉海盜船,所以希望各位海商豎起船標,以免誤認

這下海商們全傻眼了,再加上朝廷似乎對此也無可奈何,畢竟在死,無對證的情況下,趙籌一心耍無賴,的確令人頭痛,結果海商們只得老老實實接受海軍的「保護」而趙籌並不以搞定廣州市舶司一地為滿足,他很快便將黑手伸得更遠,到紹興十五年底,在東海和南海幾乎所有的航道上,任何沒有船標的船隊出海都是有去無回,這令朝廷各大市舶司的收入銳減其實朝廷拿到的本來就沒多少,關鍵是給官員們的孝敬也銳減了……朝廷的高官們終于坐不住了,

但這時趙籌已經比當初老辣了許多,他以分出利潤拉攏部分大臣的手段迅速分化了朝中相關的官員們,使他們不得不將大部分精力用在內耗上,而他又表示願意每年上繳朝廷兩百萬兩銀子作為補償,這樣一來朝廷方面無論公私都得了好處。于是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再過問,而衛王府也從此壟斷了大宋與周邊各國的海上貿易,從中樓取了難以計量的暴利。

海商們對此自然是敢怒不敢言,尤其是那些被迫上繳「保護費」的,但時間一長。他們就發現有海軍的「保護」也未必就是什麼壞事。因為海外貿易雖然利潤豐厚,但風險也是極大的,即使稱其為「九死一生」也不為過,而海軍的保護則可以幫他們大大降低風險。其中最可怕的,莫過于海上的暴風雨了。運氣不好的話整支船隊全部覆沒也不是不可能的。但現在就不一樣了,海軍的艦船普遍比一般的商船大得多,抗沉性也更強,有海軍一起同行,就算發生海難,獲救的可能性也大得多。而即使真的遇到必死無疑的大海難,有這些軍爺陪葬,心里也總歸平衡一點注?除了天災,也很令人膽寒,那些海盜自不用說,即使一些海外番邦的王公,也常常凱覦宋商的財富而心生不軌。而大宋的海商還沒有像歷史上後世明朝的海商集團那樣完全軍事化,以船上有限的武裝力量。對付小股海盜尚可,遇到上規模的海盜注,以及那些官匪難分的地方王公,就往往只能破財消災了。萬一遇到那種極度貪婪而目先,短淺的家伙,就更慘了,等著被「殺雞取卵」吧,

但有了強大海軍的保護,就再不用擔心這些不知好歹的家伙了。而且在與外商洽談價格的時候,心中也更有底氣。

結果不出兩年,海商們就紛紛發現,雖然每年都要上繳大筆的「保護費」但大家的利潤卻不減反增了。而後來在趙籌的指點下,大家開始在海外投資。那利潤就更是令他們樂得合不攏嘴,而這種事若沒有強大武力的支持,在毫無國際秩序的古代,根本就是痴人說夢而朝廷之所以放任趙籌如此「胡作非為」除了他的一些手段奏效之外,也因為最近的一些傳聞令臨安很放心,因為昔日生活極為節儉的趙籌如今似乎也變得驕奢婬逸起來,他居然建了一座「海上王宮」所以無論是趙構,還是士大夫們,都覺得趙籌已經沉溺于享受之中,不復幼時的雄心壯志了。因此他們便都愈發放心,而趙構心中也更加內疚,頻繁地下詔賞賜,不過這樣一來,本來進度就已經慢如蝸牛的舊都重建工程,恐怕真的得等到猴年馬月才能完工了其實,所謂的海上「王宮」小不過是一艘滿載排水量超過十萬石合殆四一陽炖的巨艦罷了,但由于趙籌前往夷洲或者大陸的時候都是乘坐這艘巨艦,而且其上的各種生活設施也一應俱全。簡直就像是一座海上的城市,不明就里的人將其誤認為趙籌的行宮,到也可以理解」

注︰此時的世界上中國與歐洲海盜都還不算猖檄,但印度洋上的阿拉伯海盜雖然人種上以突厥系為主,但阿拉伯人本就是宗教與文化民族,所以他們一般還是被稱為阿拉伯海盜。卻異常囂張,可能與大食阿巴斯王朝衰落有關,秩序混亂有關。

注這種心理相當常見,例如當年朝鮮戰爭中毛岸英犧牲後,得知這個消息的志願軍戰士打起來更加不要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