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七章 萬里求親

那就再好不過了,漢人本來就是愛好和平的民族,即使主動出擊也只是為了消除潛在威脅,如果契丹人真有誠意,那麼不是正好讓國內百姓過一段太平日子嗎?反正歷史上的經驗也證明了,胡人一旦漢化,儒學的副作用比在漢人身上更大

既然計議已定,趙立刻準備起西行事宜,由于知道此事告訴父皇的話他肯定不會讓自己冒險遠行,所以趙干脆來了個先斬後奏,還不到十天就一切準備就緒,隨即率隊出發,結果趙構知道後急吼吼派出的使者愣是沒追上

趙一次性帶上了兩千名歸順了的契丹騎兵,既然要去面會耶律大石,讓他驗驗貨還是很有必要的……不過這些人畢竟大多歸順未久,其心未定,為了確保趙的安全,岳雲率八百余名精銳的內衛騎兵隨行保護。這八百多人不但具備極強的戰斗力,而且經過孫默的仔細挑選,基本可以確認每個人都忠誠可靠,正是有了這些人的保護,一向忠心不二的孫默才能放心讓趙西行

精銳部隊自然有特別的待遇,他們不但每人配備了六匹戰馬,以確保他們不但可以通過換馬連續作戰,甚至給養裝備也完全可以由馬匹負載以實現同速機動,戰術上的靈活性因此大大增強,甚至可以使重騎兵達到輕騎兵的行軍能力。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支不足一千人的騎兵,若采取機動作戰的方式,即使上萬敵軍也不是他們的對手。而即使正面作戰,他們也完全可以戰勝數倍于己的勁敵,因為他們是這個時空世界上第一支全員裝備了火器的部隊

在歷史上,槍炮等管型火器的大量應用令騎兵陸戰之王的地位迅速削弱以至不保,但在中國明朝,騎兵所用的三眼銃卻比步兵所用的火器在戰場上取得了更加明顯的效果。原因很簡單,三眼銃的加工難度小,質量要求低,基本上不會炸膛,而且還可以當錘子來用,適用性很強。歸根結底,三眼銃其實是一種帶有熱兵器屬性的冷兵器,非常適合冷熱兵器過渡時期的軍隊,但由于長度不夠,步兵拿來戰斗的話並不好用,所以三眼銃被騎兵沿用了很久,而步兵所用的三眼銃則早早就被淘汰了。

而衛軍的火器工場因為趙對炸膛的特別重視,也是這類騎兵所用火器首先在軍中得到推廣。不過,由于陳靈提出的可丟棄藥筒設計,騎兵只要手法嫻熟,將可以在馬上完成重新裝彈,即使只作為熱兵器使用,也有相當大的威力。

而且因為工藝不斷革新,以及在更先進的管理制度下工匠們干活較為認真細致的緣故,雖然這種三管馬槍依然和它歷史上的同類一樣有著精度較差、射程較近的缺陷,但比起歷史上明朝射程只有三十來米而且單發時幾乎不可能打到人的三眼銃,卻要強上太多。

而岳雲這次帶著上路的八百多人所裝備的樣槍,性能則更加出色,因為這些家伙個個體力過人,所以可以將槍管鑄得更長更粗(注1),而且因為制造數量較少而且又是樣品的緣故,槍膛內壁也打磨得更為光滑,精度也有所提高,至少在測試中,十五丈以內的距離上,只要三管齊射肯定可以百分百地打到一人高的靶子

當然,這樣一來,這**槍若由普通士兵使用就顯得過于沉重,不過好在這批官兵個個都有一把子力氣,坐騎也都是精選出來的,完全沒有問題。而岳雲的那把特制貨就更加恐怖,別人是三聯裝,他卻是六聯裝,而且還玩雙槍,那份量都快趕上他以前的一對鐵錐槍了,這廝還嫌太輕不趁手

重量大了也不全是壞事,至少一錘子砸下去,威力更是恐怖,敵人不死也得殘廢。而且在這些家伙的強烈要求下,這些馬槍當初還曾經被「改良」了一次,也即是在槍管外壁加上了很多鐵質突刺,這擺明了就是狼牙棒嘛。這樣厲害的大殺器自然人人喜歡,除了它們的目標以外。而即使是見過無數兵器類似的岳雲,在最初幾天也常常沒事就抱著自己的愛槍傻笑

對于這種即將改變世界戰爭形態的新兵器,本來無論是它們的主人,還是負責制造它們的工匠,都為其想出了不少好听又霸氣的名字。奈何「缺乏情趣」的趙以便于管理為由,給其簡單命名為「三眼馬槍零一型」。不過私下里大家都稱呼它為「驚雷槍」,因為一隊齊射時的聲響太可怕,當初為了讓戰馬適應這種巨響可沒少費力氣

當然,任何新兵器裝備部隊後,都需要花上一段時間才能熟練運用,但大家的運氣顯然不錯。由于迎親隊伍一看就肥得流油,再加上耶律大石在西域實行的是間接管理,所以地面上很不太平,一行人在路上沒少遇到殺到馬匪,而在經過大漠期間,遭遇當地部族搶劫的情況就更頻繁了。可是他們又怎麼可能是這隊精銳騎兵的對手?于是他們就成了大家狂刷經驗值的好對象

當趙率領大家抵達西遼舊都葉密立城的時候,死在他們槍下的亡魂已經不下幾千人,而內衛們之中卻只有兩個人倒霉地被人射中了眼楮,其他人連皮都沒擦破一塊。出現這麼驚人的傷亡對比,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那些倒霉的敵人是第一次接觸到火器,結果還沒接戰他們的戰馬就被嚇得四處亂竄,想不輸都難啊!

雖然這些戰斗的含金量並不高,但大家卻借此熟悉了火槍的運用,而且漸漸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戰法。因此,不但這八百多人的戰斗力大大加強,而且這些戰法還可以推廣到其他部隊,意義之大簡直難以估量。光是沖著這一點,趙就覺得不虛此行了。

跟隨趙西行的漢人可遠不止岳雲以及八百多內衛,除了必要的書記官之外,還有一百多個衛軍騎兵的中級軍官,可以說衛軍幾乎超過一半的騎兵軍官都跟著來了。趙這樣做是讓他們熟悉一下西域的環境和氣候,並記住往返的路徑。

耶律大石東歸之後,西域便會出現實力上的真空,雖然大宋目前還沒那個實力將觸手伸進西域月復地,但卻完全可以設法維持西域各大勢力之間的均勢,直到將來大宋可以大規模對西域用兵的那一天。而無論是其間支援性的小規模出兵,還是時機成熟後大規模地出兵,這次隨趙西行的經歷都將成為軍官們重要的財富。

趙抵達葉密立城後就停下不走了,他這次萬里迎親已經給足了耶律大石面子,如果一口氣跑到虎思斡耳朵,就未免顯得自己好像太急了點。另外,安全因素也是必須考慮到的,在鄰近大漠的葉密立城,即使發生什麼意外,大家也很容易突圍而出遁入大漠,以擺月兌敵人的追擊,而一旦深入西域,那生死可就由不得自己了。在潛意識里,趙總是習慣于將人想壞一點,這樣如果他真的不好,自己早有防備吃不了大虧,而如果與自己想的不符,那就是意外的驚喜,怎樣都不吃虧。

注1︰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槍管炮管越長,射程就越遠,而只有將管壁加厚,才能在加長的情況下依然保證其強度和耐用性。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