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三章 聯姻提議

果然,即使馬擴全是實話實說,耶律大石還是馬上就不悅地提出了質疑,「馬宣贊,如果你說的全都屬實,現在的大宋完全有能力自己打敗金賊,又何必派出使者不遠萬里來此與朕結盟?況且你們大宋的那位太子,也太朕實在是難以相信」

「陛下明鑒,如果只論軍力,目前的大宋確有這個能力,但若想直搗黃龍,卻不光是軍事上的問題……敝國太子殿下天生睿智,世人皆知,您大可以派人到中原查證。何況西夏人被打敗的消息現在也該傳到這里來了,您不會還不知道吧?」,馬擴這時已經恢復了他外交官的本色,不再提及舊事,談吐反倒明顯從容多了。

耶律大石頓時沉思起來,西夏人被打敗,丟失了大半國土的消息他自然已經知道,但當時他只以為是傳言者听岔了。因為在那時的耶律大石看來,大宋縱然有能力兼並西夏,按照他們打仗的習慣,也必定是節節推進、逐步蠶食,決不可能那樣鯨吞,所以他一直以為是那些人將金國听成了宋國。但現在來看,若大宋真的有了那樣一位能夠創造奇跡的太子,一舉將西夏打垮也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恐怕就算馬擴有所夸大,距離事實也不會相差太遠。

而馬擴所說的軍事以外的原因,耶律大石就更是一听就自認為明白,不過他卻誤以為那是指大宋一直以來外戰虧錢的怪圈。不過這倒令耶律大石的戒心消除了不少,因為只要大宋依然有這樣的毛病,那宋人無論擁有多麼強大的軍隊,都永遠不可能征服一個相對貧窮的大國,這樣一來大遼就不必擔心宋人利用完了自己就馬上卸磨殺驢,說不定還能利用他們對于戰爭的厭懼撈點好處

耶律大石不由有些心動,雙方的商談也因此很快就切入到實質性的內容。由于商談的性質已經不再是私人會晤,耶律大石自重身份,隱藏到了幕後,準備讓得力的大臣與馬擴面談。另外,出于對當年大宋背信棄義的憤恨,耶律大石要求大宋朝廷必須公開為當年的事情致歉,他才會派人與馬擴商談重續盟約的事宜。

馬擴對此據理力爭,雖然當年徽宗皇帝確有背信之處,但若不是遼人在百年和議期間依然動輒越境「打草谷」,甚至公然勒索大宋朝廷,傷害了大宋君臣士民的感情,也破壞了和約條文的公信力,大宋君臣也未必就會破盟背信。所以馬擴認為,在當年的悲劇中,兩國高層都有過失,所以大宋完全沒有必要向大遼道歉。

雙方在這件事上足足爭執了十天以上,耶律大石見馬擴的立場堅如磐石,又考慮到漢人素來重視面子,就主動作出了讓步。當然,這一切是在馬擴在宴會中假裝酒醉,透露出現在宋軍手里有數萬契丹與奚人戰俘的事實之後,耶律大石的態度才一下子軟化了下來

對于現在的大遼來說,無論是否重返故土,還是留在西域發展,若能得到那數萬本族兵馬,都將產生無法估量的意義。為了盡快將那些成為戰俘的倒霉蛋接來,耶律大石連具體的條款都沒耐心商談了,立刻放下皇帝的架子,再次接見馬擴,並向其直接提議沿用昔日的《澶淵之盟》,然後以西域特產良馬換回契丹與奚人戰俘。

耶律大石對自己的提議很有信心,因為大宋在對外上一向習慣忍讓,而那點歲幣對他們每年巨額的歲入而言也算不上什麼,倒是誰是兄誰是弟這個面子問題倒是可能要好好交涉一番。而那些戰俘在宋人手中只是白吃白喝的廢物,遠沒有戰馬的吸引力大,要知道西域馬的綜合素質猶在河曲馬之上,它們可是傳說中汗血馬的後代,而且即使收復了西涼,大宋依然需要大量進口馬匹。

誰知馬擴卻根本不為所動,因為趙當時對此專門有過交代,大宋有自己的方案,怎麼能隨便糊弄一下了事?再說,奪回西涼故地之後,大宋缺馬的問題得到了很大緩解,趙又不打算馬上建立一支十萬人以上的騎兵,所以戰馬的缺口並不算很大;而若論戰馬的質量,西域馬和趙從海外買回的神駿相比,明顯差了一大截,而從西域萬里迢迢運到大宋,成本也不比海路便宜多少。

但耶律大石急切的表現馬擴也看在眼里,他馬上不失時機地將趙當初擬定的部分條件列了出來,還非常大方地表示,只要大遼同意簽下這份盟約,那三萬多戰俘完全可以無償送還他們的故國。

耶律大石粗粗看了一下大宋方面擬定的盟約草案,似乎並沒有什麼強人所難的條件,可一向決斷明快的他,卻遲遲沒有作出決定。因為趙想要的盟約,不是一份互不侵犯條約,而更類似于攻守同盟,這在中國的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三國時的蜀吳聯盟與之有些類似,但那也不過是為了聯合起來對抗更為強大的魏國,可如果馬擴之前所言非虛,現在的大宋恐怕比自己的大遼與金國加起來還要強大,他們要與自己簽下這份協議,究竟意圖是什麼?而且即使是當年的蜀吳聯盟,也不過是各自出兵而已,而這份協議中卻居然提出雙方要建立常駐的使館,還可以派出一定數量的軍隊予以保護?而萬一之前馬擴所說的宋軍戰績存在水分,那宋人不守信義的毛病依然存在,盟約就更加沒有簽訂的價值了。

「這次盟約的內容是敝國太子殿下想出來的,雖然異常新穎,卻也不是找不到類似的例子。」,馬擴按照趙當初的解釋敘說道,「遠的就不說了,春秋戰國時期有很多,就拿近的來說,昔日貴國與西夏之間的關系就有些類似,只不過雙方的關系由臣屬變成了對等而已。」

耶律大石知道馬擴說的是當初遼道宗干涉西夏內政,派人毒殺掌權的梁太後,並將被架空的西夏王李乾順扶正的事,輕輕頜首道,「倒的確有些相似,只不過昔日遼夏結盟,是因為你們大宋的壓力,而現在金人似乎已經沒有當年那樣不可一世了。同時,當年遼夏之間有著較深的信任,雙方曾經多次聯姻,而遼宋之間的敵意卻要大得多。」

「現在的大宋已與往日不同,沒有什麼是一定不可能的,如果一定要雙方聯姻才能建立更深層次的信任,那麼也是可以考慮的。」,馬擴話鋒一轉,「不過在下西行之前,太子殿下曾經說過,歷朝那種以宗室女冒充公主出嫁的行為,無益于建立真正的信任,所以若必須聯姻才能結盟的話,一定要是兩國皇帝的親生女兒或者姐妹才行」

「這樣看來,他們倒是認真的,可是」,耶律大石沉吟不語。

「按敝國太子的意思,雙方必須互有嫁娶,而不是像漢唐一樣,只是單方面地嫁出公主。所以,自然不能像以往那樣由一方的皇帝娶另一國的公主,這樣幾代下來輩分非亂不可」,馬擴耐心地解釋著趙的真意。

「你是說,雙方結成兒女親家?」,耶律大石不由對提出這種思路的年輕人產生了一點興趣,這不是變著法子給自己找老婆嗎?還能擺出一副為國犧牲的樣子,還真有他的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