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死你(下)

在戰斗中,金軍在這些細節上的努力的確令宋軍壓力倍增,然而,劉本來就沒想過要與金人面對面硬拼……眼看越來越多的金軍鐵騎加入戰團,宋軍士卒紛紛取下攜帶的竹筒扔到地上,蓋子也隨之滾到一邊,濃烈的豆香味迅速彌漫了整個戰場

原來,那些竹筒里裝的都是用香料烹煮過的豆子,它們的香味對馬匹有著難以抵擋的吸引力。再加上金軍的戰馬已經好幾個時辰沒有進食了,聞到這股香味後,立刻不約而同地停下腳步,低頭吃起散落在地上的豆子來

沖起來的騎兵是最可怕的,而一動不動的騎兵還不如步兵,一時間動彈不得的金軍騎兵們成片地慘死在宋軍步兵的刀斧之下。雖然很快就有一些騎術精湛的金兵控制住了自己的戰馬,但在戰場上片刻的疏忽都可能影響整個戰局,等他們搞定馬匹的時候,成千上萬的金軍士卒已經成為了孤魂野鬼。

即使如此,金軍畢竟人數眾多,未必就全無挽回局勢的希望。然而,女真人文明程度較低,士卒普遍都很迷信,而他們又往往只看到戰馬失控的表現,而沒有去深思其中的緣由,于是,自當初泗州大捷之後金軍之中就開始甚囂塵上的言論——「宋軍現在有鬼神相助(要不然怎麼連洪水也幫他們?),是根本贏不了的。」再次彌漫全軍,令他們完全喪失了繼續戰斗下去的勇氣。

女真精兵是金軍的骨干,他們率先逃跑,其他民族的士卒還不有樣學樣?于是,數萬金軍很快便兵敗如山倒,連兀術派出的督戰隊也失去了作用,被暴風一樣的潰兵輕易卷走。兀術目眥盡裂,「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而即使在追擊中,那些豆子也幫了宋軍的大忙,不知有多少金軍的騎兵因為坐騎只顧吃豆子而不肯走,結果冤枉地死于非命,令第一師獲得了超乎大家想象的戰果。據戰後的初步統計,順昌軍民一共殺死金軍四萬多人,還抓了一萬兩千多個俘虜,繳獲戰馬上萬匹,各種軍械和糧草物資無數。而劉也憑借著順昌一戰中神鬼莫測的表現,一舉躋身天下最頂尖名將之列

在潰退的路上,兀術搞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對劉不禁恨之入骨,這廝實在太陰了,簡直是玩死人不償命。越想越不服氣的兀術收聚敗兵之後,又與後續兵馬會合,湊出了十萬大軍,準備再攻順昌城。兀術就不信了,劉的計謀還真能次次奏效?好運也總該有個盡頭吧?

但是金軍士氣已經低落到了極點,而且越來越炎熱的天氣對他們也構成了很大的威脅,中暑病倒的比比皆是,而且疫病也開始在軍中流行,又奪去了不少人的性命。而劉早就洞悉了這一切,連番派兵夜襲,令金軍愈加疲憊和沮喪。

「屋漏偏逢連夜雨」,由于女真人缺乏在多雨地帶作戰的經驗,兀術選擇安營地點時犯下了違反軍事常識的低級失誤。偏偏一場在中原地區很少見到的大暴雨突然傾瀉而下,結果地勢低窪的金營全被淹沒,雖然轉移及時沒死幾個人,但糧草卻全被浸濕了,得病的金兵與日俱增。

到了這個時候,連一貫百折不撓的兀術也對攻克順昌感到絕望了,因為似乎連老天都在幫助對手。但他卻沒有想過,當年女真起兵時老天又何止幫過他們一次呢?強者不求老天,老天也會幫忙;弱者再求老天幫忙,也沒有任何用處。無論是個人,還是集體,越是處于低谷,就越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只有當命運設下的桎梏被艱苦的努力粉碎之後,順水推舟的好運才會接踵而至,這就「天道酬勤」的真相

不過上天還是給兀術送來了一個退兵的借口,岳家軍在宋金重新開戰十天後再次挺進中原,由于這次他們已是輕車熟路,一路上勢如破竹,照現在的勢頭,過不了多久他們就要打到開封了。兀術大驚,立刻率軍返回開封,順便擺月兌了現在戰退兩難的尷尬處境。

不得不說,兀術的經驗還是非常老道,現在他這支金軍剛剛遭受重創,如果現在就貿然去和銳氣正盛的岳家軍硬踫硬,只怕會再次受辱。而若回開封略作修整,再與後續援軍會合後,才與岳家軍決戰很明顯更為實際。

「歷史的慣性還真是大啊!」,趙看到順昌發來的捷報後非常驚訝,他想不到在歷史改變了這麼多的情況下,順昌之戰居然還能爆發,而且細節上也頗有類似之處,不由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因為連一個事件都會明顯受到歷史的慣性影響,何況是天下大勢呢?趙肩上的擔子可著實不輕啊!

不過,趙對劉的表現卻是十二萬分的滿意,因為自從輪調制度在衛軍之中推行以來,高級將領對此頗有異議,因為這會大大削弱他們對于軍隊的控制力。盡管由于趙的身份與威望,他們不敢明著反對,可是就算趙這個外行都看得出衛軍各部的訓練水平明顯下降,擺明了就是那些高級將領的問題。倒不是說他們肯定從中搗鬼,但只要他們心有芥蒂,工作積極性便會大受影響,對訓練工作的妨害也一樣很大。

趙本來對如何說服他們頗為頭痛,但劉的順昌大捷卻將這個問題輕易化解,因為這次大捷恰恰是在輪調制度實行之後取得的,而劉甚至還是剛接手第一師沒多久,就更是有力地打擊了那些所謂「輪調制度會大大削弱軍隊戰斗力」的輪調。

而且劉閃光的表現還可以激發其他將領的好勝心,這便可以大大增強將領們的工作積極性,令那些企圖以消極怠工迫使趙放棄輪調制度的家伙徹底絕望。不過,劉從此以後想必會成為大部分將領心目中不受歡迎的人,如果再考慮到人類的嫉妒之心,就更是這樣了

雖然輪調制度總算可以繼續下去,但趙卻在這次無聲的風波中對老將們非常失望,而捷報中所述魏勝的功績就更是堅定了趙大力提拔年輕將領的決心。與那些習慣于自晚唐以後「兵為將有」傳統的老將們不同,年輕人在軍校中接受了各種新思想的燻陶,更能接受「軍隊國家化」的近現代觀念。

誠然,年輕人銳氣有余、經驗不足,衛軍勢必會因此蒙受損失;但就像趙明知高級軍官輪調制度會影響軍隊戰斗力,卻依舊堅持推行一樣,這些都是必須付出的代價,只有這樣國家才能不必擔心武人作亂,對外戰爭時才能全力以赴。

打個比方的話,如果說在軍隊國家化之前,軍隊本身的戰斗力是100,之後則降為80甚至70;可在改革之前,對外作戰時宋軍卻因為中樞對武將的猜忌防範,而連兩三成的實力都拿不出來,改革之後卻至少也能拿出七八成的力量。

也即是說,軍隊國家化之後,單支軍隊的戰斗力有所下降,但整個國家能夠動用的軍事實力卻大大增強了,要不然近代的西方列強紛紛這麼改革,難道都是腦子進水了不成?

但不管怎樣,隨著各項新軍事制度的建立,至少那些精銳部隊的戰斗力確實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為此趙進一步增加了對火器研發的投資。其實,可用的火繩槍和大炮早在一年前就已經試制成功,燧發槍估計也用不了多久就能面世,奈何趙對炸膛問題極為重視,所以槍炮才遲遲無法投入批量生產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