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一章 輕兵營

「開始!」,張子蓋大喝一聲,手中的竹槍如長蛇一樣刺出……豬三郎不敢向自己的衣食父母出槍,只求擋開張子蓋的竹槍以自保。但是張子蓋勇力過人,這一槍又凝聚了全身的力氣,結果豬三郎的長槍被一下子彈開了,而張子蓋的長槍則去勢不減,狠狠地扎在了豬三郎的胸月復之間。

豬三郎頓時發出一聲殺豬似的嚎叫,倒在地上抽搐了幾下,便再也不動彈了,鮮血流得滿地都是。其他的日本士卒都被這恐怖的一幕驚呆了,半三郎言畢竟膽子要大一些,在張子蓋的示意下上前一看,不由倒抽一口涼氣。

原來,雖然張子蓋的竹槍被去掉了槍頭,但他那一下的力量太大,直接戳碎了豬三郎的胸骨下緣,碎骨反向刺入心髒,要了豬三郎的性命。半三郎原本只是懾于船隊中宋軍的實力以及張子蓋在大宋的地位和權勢才甘心臣服,對其本人並無特別的畏懼,但此刻見到張子蓋的真功夫後,這廝算是徹底地心服口服了

「真沒用,如果他全力出槍,也許就不會死了。」,張子蓋冷哼了一聲,示意手下將那具尸體拖走,「給他的家屬發五貫撫恤,訓練中傷亡按照戰傷計算,不過他是新兵,因此只付一半。」

五貫銅錢在宋人眼里不算什麼,但在貧困的薩摩,這點錢足可以維持一戶人家一年甚至數年的生計,那些日本士卒在震駭于張子蓋的狠辣之余,也對其「慷慨守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到士兵們看向自己的眼神已經普遍充滿敬畏,張子蓋知道自己剛才「恩威並施」的表現已經征服了這些異國的部下,便開始講解起這種槍法的精義來。原來,這種槍法的宗旨並非是要士兵們以命換命,而是另有深意,而且它也並非張子蓋自創,而是另有來歷

其實,這種武藝不光包括槍法,還有(長)刀法和斧法,基本囊括了宋軍主要的制式兵器,只是刀牌組合由于不適合這種打法沒有對應的武藝,它的創立者將其命名為「搏命殺法」。放在此刻,任誰都想不到這位創出拼命打法的仁兄,竟然就是現在整天只顧著逢迎媚上、大肆撈錢的張俊張太尉。

然而,張俊十六歲被招安,成為一個普通的弓手,其後一路升遷,到趙構登基時他已經是帶兵數千人的將領,若只是會拍馬屁的話他早該死掉無數回了,敵人可不會听他說些什麼。而北宋軍官升遷之難看看韓世忠的履歷就清楚了,可見年輕時期的張俊確是立下不少戰功,而他的武藝比起岳韓,怎麼看都要差至少一個檔次,之所以能夠在那麼多激烈的戰斗中活下來,靠的是他腦子靈活,與敢于將一切都豁出去的賭性。

張俊到二十多歲時已經是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兵了,經過他的長期觀察,越是膽小怕死的人越容易死在戰場,反倒是那些不要命的卻大多能夠幸存下來。張俊自小愛動腦子,他就琢磨著「那麼完全不要命時豈不是最安全的?也就是說,完全不要命的戰斗方式,才是戰場中最好用的方式!」

不久之後,張俊自創了一套武藝,宗旨是完全忽視保護自身,只是一門心思去殺敵人,結果其效果好得出奇。如果敵人意圖躲閃、或是招架,他們被動還擊就已經慢了一步,思考如何保護自己又慢了一步,除非他們的身手明顯在張俊之上,肯定必死無疑;如果敵人意圖拼命,由于張俊是進攻的發起者,優勢依然在他一邊,何況張俊的武藝雖然比不上岳韓等頂級猛將,但他的身高(臂長)、力量與敏捷也絕非尋常士卒可以抗衡,所以勝算依舊高于對手。

何況絕大多數人都怕死,即使是正規軍也不過略好一些,只要心存畏懼,出招時就會猶豫,所以張俊很少失手。因為他可是幼年從賊,打小就不把命當回事的人啊!

當然,這種打法也有弱點,那就是必須是自己一方主動進攻,如果是遭遇戰之類的突發情況,這種打法破綻百出的缺陷就會暴露無疑,到時候恐怕最好的結果也就是一命換一命,夠本而已。不過張俊本人用起來卻毫無問題,他似乎天生對致命的危險有一種靈敏的嗅覺,所以雖然敗仗不少,卻從沒吃過大虧。這一點倒是與金國名將有些相似,只不過張俊是敗仗比勝仗多,而撒離喝則相反

不過,遺憾的是,隨著張俊得到趙構重用而平步青雲,他的性命越來越值錢,昔日悍不畏死的勇猛就再也沒出現過。而當張俊發現,逢迎上意居然比拼死殺敵得到的升遷還快時,他就再也不將打仗的事放在心上了,戰績也因此每況日下。

張俊自己雄風不再,五個兒子又都被他慣成了紈褲子弟,自然學不到他這種武藝的精髓,後來張子蓋與其相認時,張俊見他身上有自己年輕時的影子,便將這套功夫傳給了他。只不過,張子蓋此後一直受到張俊的暗中扶持,很快就成了一名中級將領,這門功夫也就又沒了用武之地。

不過,雖然這種「搏命殺法」很厲害,但張子蓋將其傳給那些日本士卒可不是要他們以此橫掃天下的,事實上「搏命殺法」對身體素質要求很高,以日本兵矮小的身材很難完全發揮效果。但是,這種不完全的效果,正是張子蓋所想要看到的︰如果對攻,敵人重傷而日本兵被殺死,但下一個日本兵就可以為他的戰友報仇,而考慮到其極其低廉的成本,別說兩條命換一條,就算五條命換一條金兵的性命也是劃算的;而如果敵人不想死,選擇招架或者閃避,那麼他們只會白死,日本兵最多受傷,張子蓋就更加高興了

這種打法說難听點就是對子戰術,日本兵尤其是薩摩兵無疑是最適合這種打法的,因為只有他們才會同時具備視生死如無物的勇敢、與近乎愚蠢的服從這兩大特質,而其他民族的士兵總會下意識地問一句「為什麼要這樣做?」,那這種打法就無法堅持下去了

詹會龍看到這支軍隊的訓練後很受震撼,覺得這與歷史上秦軍之中的「輕兵」頗為相似,便給這支日本軍隊起名為「輕兵營」。但此時這兩位結拜兄弟都沒有意識到,若真的踫上金軍精銳,「輕兵營」依然有著很大的不足,後來還是得到了某人的指點,才終于將問題解決。

不過,以初步練成的「輕兵營」對付那些烏合之眾,卻已經是小菜一碟了。詹會龍派半三郎帶著三百「輕兵」公報私仇,順便練兵,結果只花了半個月的時間,薩摩國不服半三郎的隼人頭目全被除去,前後一共殺死三百多人,而輕兵的傷亡卻不到二十人。此後輕兵們信心大增,越來越有一支精兵的樣子了,而張子蓋信守承諾對有功人等予以賞賜和拔擢,就更是令大家士氣高漲,對其更為信賴。

船隊隨後便分出七艘大船沿海岸線北上,在輕兵營中隼人的指引下一路來到了太宰府的門戶博多津(即博多港的意思),由于海船是沿九州東海岸北上,並不在主要航線上,船隊中的制圖師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批繪制出日本內海地圖的專業人士。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