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二十二章 參謀人才

說到皇家陸軍學校,這是趙自降生到這個時空以後建立的一個軍事院校,雖然一年前才開始籌辦,但意向早在趙三歲大的時候就確定下來了,畢竟正規化、系統化的軍事人才培養制度一直是古代中國的短板。然而,在沒有任何相關辦學經驗的前提下,想要辦成一所合格的軍校絕非易事,首先教材就是大問題。

像《孫子兵法》之類的傳統兵法太過籠統,不是天才很難掌握,對于以培養介于連級到團級之間的中級軍官為目標的首所軍校來說,無疑有些華而不實。而宋代的官修軍事教材《武經總要》又太過繁冗,再加上擔任主編的是兩個毫無戰爭經驗的文官,其中的錯誤疏漏不在少數,不足以作為衛軍這支新式軍隊的正式教材。

所以趙只能想辦法自己解決,但是要編纂一部像樣子的中級軍事教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編纂的人選就是一個大難題,尤其是在趙高標準要求之下

不過,和議達成以後,教材編纂的條件已經完全具備。在當時的衛軍之中,有擅長正面野戰與各種陣法的吳璘、還有綜合守城學的奠基人陳規、擅于謀略的劉、擅于偵查與騎射的王德、擅長突陣、武藝高超的岳雲、擅于敵後抗戰的王彥、擅于發動群眾的趙立等天下奇才,其後又有擅于編制軍隊錢糧收支賬目的郭浩,與擅長營田之法的解潛加入,還有百年不遇的軍政天才虞允文擔任主編,現在又難得地不在打仗,若這樣還編不出一套令趙滿意的軍事教材,那中華幾千年的戰爭史豈不全都給狗吃了?

這些逸才沒有令趙失望,在「皇家陸軍學校」的校舍尚未完工的時候,適于中級軍事人才的《軍事學基礎教材》初稿就已經編纂完畢了。而層次更高的《軍事學概論》與《兵法集注》也在編纂之中,到時機合適的時候趙會再興辦一所「皇家軍事學院」以培養高端軍事人才,尤其是現在奇缺的參謀。

衛軍現在將星雲集,可合格的參謀人才卻少得可憐,很多時候不得不由未參戰的將領客串,實在是令趙頭大。就他現在手中僅有的幾位參謀人才,還想建立起合格的參謀制度來?簡直是做夢

為了搞到更多合適的參謀,趙很快就盯上了岳家軍,因為岳飛的幕僚隊伍素質相當不錯,目前識人能力有限的趙便打起了先讓岳飛發掘,然後自己橫刀奪愛的主意。然而,岳飛現在名望極高,又十分禮賢下士,基本上都是一下子就將人拉走了,趙根本找不到插一杠子的機會,只能徒嘆奈何。好在即使岳飛親自出馬,也不是什麼人都擺得平的,趙總算有了一個難得的機會

此人姓袁名溉,字道潔,是理學宗師程頤的弟子,中過北宋的進士。理學在中國歷史上常被看成束縛思想的大害,但那是對世界觀尚未形成的童蒙而言,可袁溉卻是個極有主見之人,並沒有學成一個書呆子。袁溉一生所學甚雜,還曾經游學天下,只要有可學之處,縱使對方只是一個賣香的老翁,袁溉也會欣然執弟子禮恭謹求教。而且,袁溉還頗具軍事才能,在建炎初年他曾經組織義軍抵抗金軍,並成功地保護了眾多鄉民。

岳飛听說了袁溉的事跡後,親自去將其請入軍中,交談之下對其更是贊賞,想要其成為自己的謀主。可袁溉對岳飛的印象卻很不好,認為他身為武將卻泥古不化,幕僚中又沒有能夠補足缺陷的人才(薛弼等人謀身尚可,但岳飛性格太過強勢,不是他們可以說服的,這一點從歷史上薛弼苦勸岳飛下廬山的經過就可以看出。),將來恐怕沒什麼好下場。

可是岳飛的性子執拗得很,袁溉不敢當面拒絕,這些丘八可都是殺人不眨眼的主,韓世忠、吳玠等人都殺過文官,最後屁事沒有,何況他袁溉還只是個平民。于是,袁溉找機會逃出了襄陽,不愧是曾經游歷過天下的,跑功著實了得

岳飛在南宋諸將中,是最尊重文人士大夫的,自然不會像韓世忠等人那樣亂來。而且看過袁溉給其留下的信後,岳飛心知其人不可能為自己所用,便死了這條心,只不過岳飛一向自信,並沒有將袁溉的逆耳忠言放在心上。

這位連岳飛都請不動的人才,會不會願意為自己效力,趙心中並沒有底。而通過面談見識到袁溉的卓越才能後,趙就愈發患得患失起來。誰知袁溉與趙粗略談了一會,又到淮南城鄉以及衛軍的軍營和訓練場轉了一圈,便欣然接受了趙的邀請,成為他麾下的首席參謀,而虞允文也終于可以不再大才小用,能夠在合適的時機入主中樞了。

多年以後,袁溉在一次閑談之中,說出了他對趙這個主君的評價。在袁溉看來,趙其實與岳飛頗為相似,都是極為執拗之人,那他為什麼當初拒不接受岳飛的邀請,卻很樂意地為趙效力呢?難道這位奇才竟然是一個趨炎附勢之徒嗎?

這一謎團直到袁溉彌留之際才終于解開,在他看來,趙雖然執拗,但比起岳飛還是要好一些,不過這只是一個次要的原因。而最根本的,在于趙是君,岳飛是臣。執拗而不知妥協對于一個臣子來說,雖然有可能助其建功立業,但對于他自身的處境卻非常不利。因為,若皇帝雄才大略,必定極為高傲,幾乎肯定無法容忍臣子動不動就抗命不遵,甚至自行其是;而若皇帝是個寬容開明之主,這種弱勢性格的人卻又往往很難具備足以駕馭岳飛的能力。

如果皇帝同時具備以上兩個優點,那袁溉投奔岳飛也沒什麼問題,然而那種「聖人」型的君主,即使縱觀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極難見到,而趙構顯然還差得很遠很遠。

這樣一來,岳飛還剩三條路可走,一是改掉自身的性格缺陷,但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哪有那麼容易?何況固執這種性格特點本來就是最難改變的;二是擁兵自立,但岳飛雖然才能卓越,可若是造反,成功的概率卻並不大,畢竟猛虎架不住群狼,何況道德觀較為傳統的袁溉也不會願意和一個叛賊同流合污;三是接受命運的安排,以一世的悲劇換取萬世的英名,但這對袁溉來說卻沒有半點好處,他才沒那麼傻呢!

可趙是君,先天佔據了道義上的優勢,即使為了改革弄得腥風血雨,但只要最終成功了,史書上必然只有溢美之辭。而袁溉等從龍之臣,也可以作為一代名臣永垂竹帛,雖然趙所謀甚大,改革必然有不小的風險,但袁溉還是願意賭他一賭。

袁溉在歷史上後來終未出仕,而以理學名家的身份被載入史冊,其中他對太極圖的研究貢獻最大。但在這一時空,袁溉成了高官,自然沒有那麼多閑暇研究哲學問題,再加上趙的長期打壓,理學受到了沉重打擊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一蹶不振。

不過,袁溉在參謀崗位上的出色表現多少改變了一點趙以前對理學的成見,理學的道統倒是延續了下來。不過趙嚴令禁止任何人向未成年人教授理學,因為它的思想導向性太強了,結果這樣一來,理學逐漸發展成了一門「限制級」的學問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