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二十一章 邊區經濟

適齡少年參軍後,會先在屯田師或者工兵師(具體是編入那類二線師,視新兵的出身、文化程度與身體條件而定,適當考慮本人願望……)里服役三年,以訓練基本的戰斗技能和熟悉基本的軍事制度、軍事原則和各種常用戰術,同時藉此機會學會一兩樣可以糊口的技藝,不過若有必要,也需要參加一些戰斗,但除非是敵軍入侵或者大規模叛亂,一般強度不會太大。

當這些新兵年滿十八歲成年時,他們的身體差不多發育完成,也熟悉了部隊的生活和制度,甚至還具備了一定的戰斗能力,則會編入主力師擔當重任,服役期為五年。

當服役期滿後,士兵若未能成為軍官或者自己提出要求,則將退出現役,轉為預備役,同時他們還將回到原來的屯田師或者工兵師再待五年。不過雖然看上去和原來一樣,但區別還是有不少的,首先,空閑時間會多不少,收入也會大幅度提高,接近市場同類勞動力價格;其次,現在可以結婚了,而且若自己找不到滿意的,軍方還會幫其牽線搭橋

預備役一般不會被要求執行戰斗任務,只是幫忙教導新兵,但如果國家開始總動員,則可以將預備役部隊全部轉為現役,兵力在短時間內便可暴漲到原來的兩至三倍,應急響應能力大大增強,而那些敢于冒犯大宋的宵小之輩,則必將受到應有的懲罰。

一個衛的實力是非常強大的,即使在第一次擴編之前,便已經令人生畏了。一個早期的「衛」,用于野戰可以對抗十萬精兵,用于攻城則可以在工兵師的輔助下大展神威,而用于防守的話,只要駐守的防線條件不是很爛,他們更是完全可以抵擋傾國之軍的長期進攻。

話雖如此,但若將「衛」視為單純的軍事單位,那就大錯特錯了,它同時還是經濟單位與行政單位。更準確地說,「衛」是大宋後來向外擴張並鞏固消化佔領地的基本單位,而這一點除了趙自己和少數幾個知情人士,直到十年後才有人開始明白過來

中國古代無論是哪個大一統朝代,基本上對周邊各國都有著壓倒性的國力與軍力優勢,但其疆域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卻始終被限制在漢代時的國土範圍以內(注1)。究其緣由,除了北方游牧民族因為蹤跡難尋,不易找到決戰的機會;南方雨林地帶疫病蟲蛇殺人不見血,以致于徹底征服的一次性成本過高以外;就算打垮了敵人的主力,也不知道如何治理民族不同、語言不通的新佔土地,才是更重要的原因。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則在于中國古代的統治者大都把征伐和生產孤立了開來,而沒有將其統一起來進行籌劃。

屯田算是一種還算成功的範例,但在中國古代,大多是作為一種防御性措施,而並非出于進攻的目的。只有秦始皇敢于將這些移民與軍屯結合,用在了新佔的國土上,所以才能迅速控制住河套以及嶺南地區。可惜秦代因為吞並六國速度太快而消化不良加上中樞出了問題,才過了區區十五年就滅亡了。

此後的朝代大都標榜「仁政」,根本沒有魄力像秦始皇那樣強制移民上百萬;而推行暴政的就真是純粹的暴政,只知掠奪而不顧生產,與秦國的所謂「暴政」全然不同,他們又怎麼會想到開發邊疆的事情呢?只有朱元璋同時具備魄力與遠見,在位期間多次強制移民,可惜明初漢人剛剛從蒙元百年的黑暗統治中解月兌出來,全國人口有限,東部平原地區尚且是地廣人稀,又哪兒有余力去經略邊疆呢?若是朱元璋時期就有一億人口(注2),估計東北早被充分開發,那就沒有後來建奴的事了,可惜即使是朱棣這樣的雄主兼暴君(這樣才能有魄力,不然就會考慮眼前利益受損的問題而下不了決心),也沒有其父的遠見

不過,秦始皇與朱元璋這些古代帝王,由于當時農業的勞動生產率甚低,邊地的軍事壓力又大,光靠軍隊無法完成屯田的重任,所以同時還強迫大量百姓移民。這樣做固然穩固了國家對于邊疆地區的控制,可是中國人的鄉土觀念極重,強制移民必定引起廣泛的不滿,雖然總有辦法排解,但畢竟不是什麼好事。

可是在趙的努力下,以培高田地技術大大增加了糧食產量,以古代農業機械的推廣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現在他完全可以不必強制移民,只靠屯田兵就能控制住新佔地區,並且還是解潛構想中戰斗力相當強的新型屯田兵。

而隨著各種已有農業技術的深入普及,以及一些新技術的發明,在不久的將來,即使將一個完整的衛派駐邊疆,也完全可以在財政上實現收支平衡,兩年之後還會有所盈余。而只要通過組織安排,為官兵們娶到當地的姑娘,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會考慮留在當地生活,這比起動員百姓移民無疑節省了很大一筆開支。到了那個時候,大宋向外擴張就會變得異常簡單,只需要集中精力處理好兩個問題就行了,一是必須肅清盤踞在當地的敵軍主力;二是語言問題。

趙對外語教學是非常重視的,如果語言不通,即使佔領了某地,當地居民也會長期將宋軍視為侵略者,抵抗也會連綿不絕。而一旦語言相通,當地人就容易接受宋軍的存在,而宋人代表的先進文明也將對其產生更大的吸引力。到時候再通過通婚等手段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系,就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將該地完全消化。

在了解外語教學情況的時候,趙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讀音沒有標準,隔了兩層師生關系便會完全走樣。為此,趙募集了上百名擅于吟詩作對(古時創作詩詞是要講音韻節律的,所以一般會作詩的人發音相對比較準一些。)的文人,創造出了幾十個符合漢字書寫習慣的音標。這樣一來,不但外語的教學效果今非昔比,官話的普及工作也順利了許多。

為了便利外語學習,趙將中國周邊主要語種進行了分類,如女真、渤海、高麗三族的語言雖有差別,但交流的話問題並不太大;而契丹、奚、蒙古等族的語言也是如此,這樣一來,只需學習每大類之中最通用的那種語言,便可以省下大把的時間。至于那些小語種,反正也不怕他們叛亂,順其自然就可以了

衛軍官兵在從軍之前可以在學校選學外語,而如果入伍後有任務需要,自己卻不會這類外語,卻又非常想去的時候,就只能去剛建立不久的「皇家陸軍學校」突擊培訓了。反正戰斗期間只要學會一些常用語句即可,而戰後有大好的環境和充足的時間,並不是很難學。

注1︰元清因為統治者並非漢人,所以沒有完全沿用前朝的統治模式,特別是對少數民族地區,他們的統治經驗更加豐富,所以這兩個朝代統治的疆域都相當廣闊。但若要將元清統治模式中的優點總結出來,與另一個疆域廣闊的朝代唐代相較,其實差別並不太大,都是邊疆地區高度自治、軍政合一,以盡量降低中樞所需支付的統治成本。雖然在其他制度不配套的情況下,這種做法會增加叛亂的風險,但正確的做法是應該不斷對邊疆自治制度進行修正改良(例如唐代的錯誤就是連很多非邊疆地區也被分給了節度使,導致國家直接掌握的地盤太小。),而不是因噎廢食,直接將其廢止。

注2︰在清代推行「攤丁入畝」之前,歷朝人口之中都存在大量的隱形人口,所以清代的統計數據才會一下子比明朝多出四倍,在農業科技並未有明顯進步的情況下,僅靠美洲高產作物,人口不足以暴增這麼多倍,畢竟沒哪個地方番薯的種植面積比水稻小麥還高,而且清代還有那麼多白吃白喝的旗人呢。關于這一點,本書中的設定是「攤丁入畝」的制度推廣後,各地統計人口平均增加五到六成,當然,本書只是小說,不可能為此做深入的調查,如有謬誤,請讀者見諒。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