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一十九章 軍費問題

原本,解潛最中意的是岳飛的神武後軍,為此還曾多次上書。可是趙構卻覺得解潛資歷太老、官位太高,怕年輕的岳飛管不住他,便沒有應允。而岳飛則將擅長屯田的解潛視為神武後軍的「糧倉」,也不想將他帶到前線去,結果解潛只能年復一年地與稻田為伍

就在解潛失望透頂的時候,衛軍的迅速崛起給他帶來了新的希望,衛軍名義上的主帥是太子趙,官家總不必擔心自己會因為官位和資歷的問題而不听話了吧?不過,想到王彥這個老對頭也在那里,解潛又實在是不好意思開頭,他可不想被人以此認為是自己怕了那廝。

就在解潛猶豫不決的時候,趙構的聖旨卻發到了荊南,解潛的面子問題被解決了,他立刻按照詔書上的要求率領軍中部分敢戰能干的年輕人一同前往淮南接受趙進一步的安排。本來解潛還打算裝出一副自己很不情願,卻礙于聖旨嚴令,不敢不遵的樣子,以免被王彥笑話,結果來到淮南後卻發現王彥已經許久不在此地了,心中本該輕松歡喜,卻不知何故,反而隱隱有些失落起來

解潛的離開令岳家軍的糧草供應受到了很大影響,為了平息岳飛的不滿,趙構請出了前任宰相呂頤浩兼任了荊南鎮撫使一職,呂頤浩在軍方威望極高,即使是岳飛,對其也是敬畏有加,而且呂頤浩理財的能力也相當不俗,岳飛後方大安,便不再多說什麼了。只是呂頤浩威望太高,言語中對岳飛自然是呼來喝去,而且他年事已高,也不知道還能堅持幾年,所以岳飛總感覺不如解潛在荊南的時候舒心。

而岳飛的幕僚之中,也有幾個明白人意識到這或許是趙構對岳飛的聖眷開始減退的表現,不由更是憂慮。只是岳飛忠心耿耿,而性格又迂直泥古,他們這些文人也不好當面點破,只能不時旁敲側擊,希望岳飛能夠略微注意一下自己平素的言行。畢竟他不知不覺中得罪的人太多了,一旦失勢,不知會有多少人來落井下石

由于郭浩和解潛的到來,衛軍的兵力進一步擴充,達到了八萬余人,即使只看兵力,也已經成為大宋最強的一支軍事力量。可是由于趙對精兵策略的偏好,他並沒有建立第三師的打算,何況也確實找不到與吳璘、劉陳搭檔同一級別的天才將領。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考慮到目前衛軍還沒有專門的二線部隊,趙下令成立兩個屯田師,即農一師和農二師,這兩個師長的職務自然交給了新挖來的兩大干才。

和一師二師這樣的主力師不同,屯田師因為還有開荒屯墾等非戰斗任務,所以人數比起他們來要多得多,滿編時可以達到三萬左右。不過兩位新來的將軍雖然手中的兵力大增,心中卻並不怎麼高興,因為這兩個師並非以他們帶來的人馬為骨干,而是由一師二師之中抽出部分老兵作為基本的軍官框架,再將他們帶來的軍隊充實進去,而他們手下的那些軍官則需要經過所謂的「教育」之後才能重新上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兩位將軍在短時間內將根本指揮不動他們的部隊

不僅如此,連這兩位老將(指資歷,而非年紀。)自己也得參加那所謂的「皇家陸軍學校」里開辦的什麼「短期培訓班」,這更是令他們火冒三丈。兩人都認為趙這個孩童純粹是尋自己開心,紛紛稱病不去。

但趙一眼就看出了他們的把戲,派吳璘(注1)和虞允文分別將這兩位請了出來,以讓其散心為由帶著他們在特區各處走了一遍,當然,軍營也沒落下。這兩位宿將都是老江湖了,一下子就看出了特區的不凡之處,但他們觀察的側重點卻有所不同。

郭浩內政上極具才能,但他揚名立萬卻是以金州這塊狹小貧瘠的土地實現上萬軍隊收支上的盈余,所以他首先關注的是特區的財政收支狀況。兩人現在都已了解到衛軍目前的雄厚實力,但郭浩卻不明白,特區的面積並不算大,人口也不是很多,百姓的稅負更是不重,究竟是怎麼維持這樣一支龐大軍隊的?

要知道,吳玠的西軍才不到六萬人,每年所需的軍費就高達兩千萬貫以上,這還是和平時期,如果是戰時,那麼這一數額就更是驚人。以郭浩的估計,要維持衛軍這麼一支精銳之師,沒有每年四千萬貫的投入是根本不可能的,但趙卻告訴他,衛軍現在每年的軍費只有大約八百萬兩銀子(約合不到兩千萬貫),而當郭浩問淨投入的時候,趙很坦然地答道,「我們衛軍從來都是賺錢的」

在了解到衛軍的繳獲是統一分配後,郭浩開始部分理解衛軍為何有利可圖了,可是要將這麼大一塊肥肉從前線將士那里挖走而且還不影響他們的士氣,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此時的郭浩只是簡單地認為是趙的太子身份與其特殊的個人魅力,令其做到了大宋歷史上從未做到過的事,直到許多年後,郭浩主修心理學的曾孫才發現了其中的奧妙所在

而更為重要的財源,則是衛軍可以對新佔土地重新分配,事實上衛軍也正是因為以土地代替部分金錢作為軍餉支付,才大大減輕了短時間內沉重的軍費壓力。不過郭浩也有些疑惑,土地越分越少,總有分光的一天,以趙表現出來的英明睿智,不會意識不到這一嚴重的隱憂吧?但他卻不知道,趙從前世記憶中獲知了一種非常無敵的解決辦法,那就是將土地的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開來。不過目前時機尚未成熟,趙打算等到全國範圍的改革開始後,再開始推行這一新規定。

而地位日益重要的財源,則是衛軍旗下的一些產業,比如軍營農場、造船廠、煉鐵廠等等。由于軍人服從性高、紀律性強,再加上王府的暗中扶持,這些軍工企業的效益普遍不錯,而且發展極快,逐漸成為軍費來源的一個大頭。另外,當因為戰爭等原因而導致軍費突然暴漲的時候,王府也可以選擇將其中部分企業高價轉讓給民間資本,以獲得足夠的流動資金。

不過,衛軍的軍餉待遇明顯低于宋軍其他部隊(至少表面看是這樣),也許才是軍費偏低的更主要原因。即使是一師、二師的精銳士卒,每人每月也才十兩銀子的俸祿,和下等的禁軍士卒差不多,但他們的戰斗力卻要強過太多,明顯是給少了。而那些輔兵與新入伍的戰兵,俸祿就更低了。

並且與其他各路宋軍都搞終身制不同,衛軍是有退役制度的,一旦因為老病傷殘等原因而影響了戰斗力,就必須退出現役。這樣一來,衛王府是省下了大筆無用的開支,可衛軍官兵的利益看起來卻顯然是受到了不小的損害,但即使如此,衛軍的士氣卻一直十分高昂,而百姓也紛紛踴躍參軍,郭浩對此實在是很好奇

注1︰吳璘待人謙遜有禮、處事公平,而且心胸也遠比他的兄長開闊,所以吳璘在西軍之中人望很高。歷史上即使在他受到趙構打壓的時期,那些官位暫時高過他的西軍將領見他時依然是畢恭畢敬。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