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一十八章 將帥不和

不過,由于此前輔兵與民夫都是臨時征調,在與戰兵的配合上多少存在著一些問題,再加上軍屯事業的迅速發展,趙逐漸意識到,在精銳的兩個戰兵師之外,再組建一些二線部隊也是很有必要的……為此,趙想盡了辦法,甚至不惜走**的門路,總算讓父親趙構下旨再撥給他兩個重要的人才,分別是原西軍吳玠麾下極重要的大將郭浩,與位高權重的荊南鎮撫使解潛。

郭浩曾是吳玠手下最重要的大將之一,若論軍事能力,他較另外一位大將楊政稍遜一籌;而若論勇猛,他不但比不上西軍一猛將王俊,甚至也比不上相對來說更擅長練兵與指揮的吳璘。但是,郭浩的攻城能力卻是西軍第一,而更難得的,是他居然擁有即使在文官之中也極為罕見的內政才能。王彥當初離開金州後又過了一年多,此地由郭浩率軍數千人接管,而這塊原本貧窮的土地也迅速繁榮了起來。

因為金州向來貧窮,所以當初王彥駐守此地每年都得由朝廷撥給數十萬的錢糧,可郭浩接管之後,從第二年開始,不但不向朝廷伸手要錢,反而還多次上繳錢糧貼補國庫,每次都在十萬貫以上

郭浩這樣的軍政全才自然早就引起了趙的覬覦,然而郭浩是西軍大將,要想將他挖走的話,不但會因此得罪吳玠,而且就是郭浩自己也未必會答應,畢竟他的年紀要比吳璘大上不少,基本沒有希望等到趙將來當上皇帝的一天,這從龍之臣的身份未必會有多大的吸引力,而趙現在所能給出的官位和待遇,他早就得到了。

然而,正如歷史上發生的那樣,吳玠因為「宋萬年事件」與郭浩反目成仇,甚至到了隨時可以刀兵相見的地步。這時,趙要將郭浩弄走就沒有太大的阻力了,而且還能同時贏得雙方的感激,可謂是一舉兩得。

其實這所謂的「宋萬年事件」,根子卻在趙的老爹趙構身上。自從西線戰事停止之後,趙構發現吳玠在川陝的勢力已經漸漸有了尾大不掉之勢,再加上川陝交通不便,正所謂「山高皇帝遠」。而且,戰事一停,西軍官兵沒了立功的路徑,歪門邪道的想法必然會隨之滋長,而吳玠的表現也確實日益跋扈,趙構不由心生警惕。

經過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人事調動,大宋傳統的「以文制武」體制在川陝重新建立了起來,為此趙構不惜對吳玠未經請示便擅殺多名地方官吏的劣跡視而不見,以作為對吳玠的安撫。盡管如此,由于新任川陝宣撫使胡世將能力有限,吳玠的勢力雖被大大限制,卻依然牢牢掌握了將近六萬的軍隊,一旦他真的造反作亂,南宋就算能夠平定也得月兌掉幾層皮。于是,趙構便又對吳玠的一些部將動起了心思,而西軍大將郭浩則成為了主要的突破口。

郭浩是北宋末年的西軍名將郭成之子,與吳玠是同鄉,也是吳玠早年的老上司。富平之戰後,他率部分潰軍跟吳玠上了和尚原。因人少勢單,郭浩反倒受制于吳玠。蜀口三戰的勝利,使吳玠成為一顆新升的將星,也使郭浩更為黯淡無光。但郭浩若論綜合才能,並不在吳玠之下,昔日又是吳玠的上級,心里自然憤憤不平。在趙構的縱容與挑撥下,兩人的矛盾持續升級,最後終于因為「宋萬年事件」徹底決裂。

宋萬年時任利州路提點刑獄,郭浩時任利州路經略安撫使兼知利州,兩人關系一直很好。一日,吳玠查到宋萬年有通敵嫌疑,先讓郭浩逮捕宋萬年進行審訊,但郭浩卻說宋萬年並無通敵嫌疑。

吳玠大怒,將宋萬年提到川陝宣撫司,親自審訊。在審訊中,宋萬年對自己通敵一事供認不諱。然而,郭浩卻說吳玠所得之口供與自己所得之口供完全不同,言下之意,即是說吳玠用了逼供手段。兩人為此鬧得不可開交。

當時的四川安撫制置大使席益出面調解無效,便請求宋廷下令調防。于是郭浩被調到金州,掛了個有名無實的永興軍路經略安撫使的頭餃(永興軍路早已淪陷),而從前掛著涇原路經略使(有名無實)頭餃的楊政卻代理利州經略使,獲得了實權。

不過,郭浩到了金州以後,卻反而擺月兌了吳玠的掣肘,而獲得了大展拳腳的機會。在軍事方面,宋將柴斌在金州曾募集金、均、房三州保甲,編練成軍,號為「保勝軍」;又招募了3000名禁軍,組成「必勝軍」。郭浩所部人馬原本不多,但柴斌留下的這兩支地方武裝、以及原駐守均州的格禧一軍,卻使郭浩一下子得到了許多人馬,兵力超過萬人而獨立成軍。有了這支軍隊的掣肘,趙構終于放下心來,再也不擔心西邊出什麼大亂子了。

所以,當趙上書表示想要將郭浩調入衛軍之後,趙構就犯難了,這郭浩離開後,吳玠誰來防呢?但趙的運氣著實不錯,這時吳玠卻因為常年服食有毒的丹藥而病倒了,趙構在確認這一消息後終于放下心來,便下旨讓郭浩率軍趕赴淮南,听候衛王趙差遣。

至于吳玠病倒後西線的防務,趙構卻並不擔心,吳玠的部將楊政能力全面,攻雖不足,守卻有余,現在由于神武後軍與衛軍的崛起,金軍的戰略重點已經東移,楊政之才已經足夠鎮住局面了。而且楊政還是吳玠的親信,用他暫時代替吳玠的職務,不會引起吳玠的反感。可是,由于此事的耽擱,趙上書所催促的盡快接收和議中還給大宋的陝西一事,卻被大大延後了

吳玠那邊沒問題,可郭浩卻不甚樂意,他好不容易才混到一塊自己的地盤,可以自由發展,這下全泡湯了。不過郭浩可不敢抗旨不遵,雖說這里趙構管不太到,但只要他一放手,就自己這點人,很快就會被吳玠這個冤家對頭吞掉的。想到這里,郭浩只得整軍上路,連妻子兒女也全帶上了,自己是等不著太子登基了,可兒子等得到啊!想到這一點後,郭浩的心情一下子好得多了,他們這些武將之所以願過刀口上舐血的生活,還不都是為了謀個封妻蔭子?可父輩戰功換來的蔭官,又怎麼比得上自小跟隨太子的好處呢?尤其趙還是官家唯一的皇子,基本上沒有什麼風險

比起郭浩,趙原以為解潛願來的可能性更小,因為他現在的官位已經相當高了,在衛軍之中只遜于虞允文一人(趙這個太子不算),又何苦到淮南來做小?而且當初被派到趙麾下的都統制王彥現在雖然被派到更遠的河北去組織義軍去了(山東的義軍及其親屬已經基本都撤到了淮北,而王彥和趙立二人則帶了數千骨干趁著撒離喝與吳璘大戰的機會潛入了太行山區。),可誰都知道他依然是趙的人,而解潛和王彥的梁子由來已久,又怎麼會願意與王彥共事呢?

誰知,解潛接旨後卻大喜過望,立刻整軍趕到了揚州。原來,解潛原是獵戶出身,一家數十口人之中除了一個失蹤的同胞弟弟,全部死于金人的屠刀之下,此仇不共戴天。後來,當時還很年輕的解潛便加入了北方的義軍並屢立戰功,並在義軍南下後受到了重用,成為一方大員。可是,雖然內政工作十分出色,但解潛卻無時無刻不想回到抗金的前線去,為親人報仇雪恨。不過,若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就算回到前線也毫無意義,到時候不但報不了仇,反而得白白送死。而解潛手下雖也有些軍隊,但因為長期屯田的緣故,戰斗力下降得很厲害,是無法靠他們打敗金軍的。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