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 報

不過,雖然找到了用船只運載馬匹的方法,但馬匹的食量是人的十倍,蔡景芳的船隊雖然規模不小,卻也不可能帶上太多,兩三百匹頂多了。這點馬匹就算帶回去,也不可能組建出一支強大的騎兵,花費卻大得嚇人,幾乎可以說是毫無意義。在這種情況下,蔡景芳僅憑著自己極有限的那點相關知識,就找到了最合理的做法,那就是買**回去配種。

買**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省錢,因為阿拉伯馬以母馬為貴,公馬的價格卻要便宜很多。盡管如此,由于蔡景芳認為,**帶回去配種後,由于母馬素質不行,馬駒的各方面素質勢必受到拖累,所以**的素質一定要盡可能地高,那代價自然也就成倍增加。而且因為阿拉伯馬中最優秀的貝多因馬不會輕易出售,蔡景芳為了打通關節,又花了相當多的金錢。

最後,蔡景芳一共購買了三百七十九匹公馬,和十匹準備作為禮物獻給趙的小母馬,都是毛色純白的貝多因馬。為了這些良馬,蔡景芳幾乎是散盡家財,平均每匹公馬的身價高達三百多阿拉伯金幣(注1),而那十匹還未長成的小母馬則更是天價,每匹都在千金以上。

若再算上那些為了多裝飼料而騰出的貨艙以及臨時購入的一些阿拉伯快船,蔡景芳損失的金錢就更是驚人,而即使他像愛護寶寶一樣小心伺候著那些異國駿馬,依然損失了三分之一,若再扣去那些被海上的長途旅行搞廢搞殘的馬匹,那就實在是

「為了這些馬祖宗,這位蔡員外至少也投入了五十萬倆銀子」,趙看了看平安帶回並依然可用的那一百九十三匹阿拉伯駿馬,下意識地舌忝了舌忝嘴唇,「這些馬簡直就是金子做的啊!」

但即使如此昂貴,也是值得的,馬匹只需要四五年就可以長大,這些**一生中可以繁殖出數以萬計的後代,那些一代雜**縱然比不上純種的阿拉伯馬,也比金軍和大漠諸蕃的戰馬強得多。而且蔡景芳這一家海商畢竟財力有限,若是趙以重利誘使更多的海商購買阿拉伯的**,這一進程還會加快很多。也許,用不了十年時間,大宋就能有史以來第一次在面對北方強敵時獲得全方面的戰馬優勢

至于所謂的戰馬退化問題,趙根本不屑一顧,他前世可是學生物的,對遺傳基因的性質再了解不過了。即使良馬因為環境等因素性狀明顯下降,但它們內在的基因並不會有半點變化,只要想辦法保證他們不早夭、生育能力也不下降,就算**的外表再怎麼不堪,只要給予它們後代適宜的環境,其優秀的血統便會毫無二致地表現出來。

其實歷史上中國也曾引進過阿拉伯馬(解放後),可惜由于蒙古馬種數量太多,繁殖種群時又缺乏長遠規劃,結果那些阿拉伯**的優良基因都被湮沒掉了。趙自然不會再犯這樣的失誤,他一方面讓那些阿拉伯公馬瘋狂配種,只要不致精盡馬亡就好;另一方面則嚴格控制那些母馬,讓它們只與阿拉伯公馬配種,以保證後代血脈的純正。

由于目前阿拉伯母馬太少(路上又死了三匹、廢了一匹,現在只剩六匹了。),阿拉伯馬種內交配時必定會出現嚴重的近親繁殖現象而導致退化,這是一定要想辦法避免的。趙後來采取了雙管齊下的方法,一方面努力再從黑衣大食購入一些阿拉伯母馬;另一方面則根據遺傳學中性狀分離原理,將阿拉伯馬純種後代中素質下降的清除出交配圈子(這個名詞好邪惡),而其他馬種尤其是(阿拉伯馬與其他馬種的)雜交馬種之中極為出眾的個體則酌情加入交配圈子,數量不超過總數的兩成。到二十年後,大宋將會擁有素質不遜于原產地的優良阿拉伯種戰馬三萬多匹,加上其間引入和培育出的其他優質馬種,總數不下十萬匹,到那時北方諸蕃族的戰馬在質量上終究會被遠遠地拋在身後

當然,目前想這些似乎還太早了,但蔡景芳立下如此大功,甚至不惜家產大為縮水(較出航前至少減少了七成),趙又有言在先,不重賞他是不行的。于是,趙便依照約定,上書為其同時求取三大市舶司的提舉職務,畢竟雖然在繪制海圖的任務上蔡景芳完成得不太好,可是他這次遠航作出的貢獻已經超過了趙當初的要求。

然而,趙雖然貴為太子,也深得父親的寵愛,卻並非什麼事情都可以辦得到的。滿朝大臣一听到趙居然想將三個最肥缺的市舶司都交給同一個國內的商人,幾乎全部表示了強烈的反對。他們這些士大夫對于各階層地位的變動有著天生的敏感性,可不希望商人階層趁機崛起,威脅到他們讀書人的地位。在他們心目中,寧可將這些職務給外國人(因為外國人不會有政治野心,不過只是士大夫們自己這麼認為。),也絕對不能給國內的商人,這是原則問題。

而且南宋海商每年在海外貿易中獲利至少數千萬貫,可朝廷能拿到的不過百余萬,大頭都被各大市舶司的提舉官與海商們私下按比例分掉了,這種不合理的制度居然在大宋歷史上從未有人提出異議,自然是文官集團都被那些市舶司提舉們收買了的緣故。現在趙這個不懂事的小女圭女圭居然一下子將三個最有油水的市舶司全部要走,到時候大家找誰去要孝敬啊?即使是目前財源廣進的秦相爺,也絕不願意少拿一份好處,所以他倒是難得地沒有借機打擊異己,而是選擇了附議。

結果,趙本來信心滿滿的許諾,卻成了一塊「注水肉」,這令他的顏面大失,從此對朝中的那些文官更加厭惡。好在大家也算給這位太子爺留了一點面子,將廣州市舶司提舉一職授予了蔡景芳。其實蔡景芳對能夠獲得廣州市舶司提舉一職已經非常滿意,據他估計,他在上次海貿中的損失以及少賺的錢,當他掌管廣州市舶司以後,只需半年即可賺回。

雖然如此,趙依然為自己沒能實踐諾言而自責,再加上目前時機也已成熟,便在原有的三大貿易公司的基礎上,又新建了一個西洋海貿公司,由蔡景芳的大兒子擔任董事長。與另外三個都是國有資產或者說是特區官產作為最大股東、而佔據支配地位不同,這個新公司之中趙雖然也有參股,但只是拿拿分紅,而基本不介入公司的運營,在自由度上要比那三個公司高得多。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再加上蔡氏家族的經營有方,西洋海貿公司雖然基礎比三個老大哥薄弱得多(因為巨商的資金基本都被它們吸走了),但發展卻更為迅猛,這一事實也令趙進一步意識到,私有制經濟的確具有不可或缺的意義,並在二十余年後加速了帝國經濟私有化的進程,不過至少在他生前,大部分生活必需品的生產與銷售還是牢牢控制在他自己的手中,那些要是也搞全面競爭,很快就會有貧民餓死。不過,趙自然也不會允許一個家族勢力過分強大,而制衡的方法他現在就已經想好了,在他看來這也是公私兩利,算不得是忘恩負義。

如果說本已以為回不來的蔡景芳滿載而歸,算是意外的驚喜,那麼趙主持下不斷深化的軍事改革就只能說是按步就班了,一切都按照他早就想好的思路做下去,中間再隨時增添一些他人的智慧結晶。

其實在衛軍組建以後不久,趙心目中的軍事改革第二浪就已經悄然開始,上次大破撒離喝一戰中,第一師的師長吳璘在趙的授權下同時節制兩個師的主力,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開端。

按照趙的規定,衛軍的將帥平時都不可能直接掌握超過一個師的兵力,只有戰時得到他的授權後才可以指揮更多的軍隊。這樣一來,即使將帥因為長期帶兵使得麾下的官兵對其過分信賴,也會因為兵力不足而缺乏作亂的本錢,就不需要將太多的精力和資源花費在防內上。

而各師聯合作戰時,則以嚴酷的軍法懲處那些不服從軍令的家伙,保障了主帥的權威,但各師師長也可以直接找趙申訴,避免因為權力過于集中而出現一言堂的情況。上次的大勝也證明了,只要主帥能力足夠,聯合作戰的效果並不比那些長期統一指揮權的軍隊差多少。當然,這與衛軍推行了戰術模式化、訓練標準化的原則,也有很大的關系。

進攻時集中兵力是必須的,但防守時師級單位已經足夠用了,所以趙便沒有規定防御作戰時聯合作戰的一系列原則。衛軍防御作戰能力天下第一,一個主力師加上配屬的輔兵民夫,至少也有三萬人,在據守堅城的情況下,金軍就算出動二十萬精銳也很難攻下,而他們是不可能有這個實力的。因為騎兵無法攻城,而以騎兵為主的金軍如果還能拿出二十萬精銳步卒,那南宋早該亡了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