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零三章 戰與和

雖然善後過程中弄出不少烏龍,但偽齊終究還是成為了歷史,韃懶掌權的金國朝廷終于第一次對南宋作出了願意和談的暗示。第一個得知此事的,自然是當初韃懶放回的秦檜了,現在他雖然不掌實權,可門生故舊數目甚多,很快便將這消息散布了出去,他很清楚,自己要想在一兩年內再次登上相位,就只能抓緊這次的機會了。

不過,雖然歷史上戰無不勝的岳家軍剛剛遭受了重創,但宋金之間的總體形勢卻還是比歷史上第一次和談時要稍好一些,而且因為現在要比歷史上第一次和議早上兩年,南宋的主戰派內部還沒有明顯分裂,所以秦檜工作的難度自然也要大了很多。

但秦檜並未氣餒,因為其他人想不想與金談和不要緊,只要趙構這個大宋皇帝想議和就行了。何況目前若從表面上來看,對于軍費一直居高不下的南宋朝廷來說,和平顯然要比戰爭更有吸引力。

趙構很快便動心了,不只是因為金人許諾的和平,而更是因為秦檜說金人願意歸還他被俘的生母韋太後、以及父皇徽宗的骨骸。對于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的趙構來說,除了他自己的性命,母親比世上的一切都更重要。如果動用武力,雖然也有可能將母親救回,但卻更可能因此投鼠忌器,甚至母親死于戰火之中也是不無可能的,還是通過和議要回更為穩妥一些。

可是與歷史上第一次和議時不同,此時南宋的主戰派勢力要強大得多,趙構的聖意遭到了普遍的非議,而百姓們由于對金人的刻骨仇恨,也大多不贊同朝廷求和,趙構「昏君」的名聲又再次甚囂塵上。趙構雖然還是頂住壓力,偷偷派出使者王倫與金人接觸,但他心里卻也實在沒底,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最終說服群臣。

就在趙構夜不能寐的時候,他的寶貝兒子趙卻顯出了他的一片「孝心」。趙親自趕到臨安覲見,對趙構求和的做法在口頭上表示了支持。這對趙構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及時雨,因為目前南宋諸軍之中,淮南的衛軍戰績最佳,只要他們支持議和,那麼壓制群臣的不同意見就大有可為了。

不過趙很快便提出了他的條件,「和議雖然勢在必行,但如果使者所托非人,我大宋勢必蒙受巨大的損失。而且若金人因此小看我國,他們便很可能肆無忌憚地撕毀協議,到時候不但父皇的苦心付諸流水,而且皇祖母也未必就能平安歸來。所以,請父皇將議和條款的決定權交予兒臣」

見趙構仍在猶豫,趙立刻又拋出一個誘餌,「只要父皇信得過兒臣,兒臣一定會想辦法勸服軍中的大將們贊同議和。」

趙構大喜,他很清楚,只要那些大將們都支持議和,朝中的主戰派沒了資本,也就不好多說什麼了。于是趙構便將議和之權完全交給了兒子,兩人商議之後,趙構最後任命禮部尚書秦檜為議和大使,馬擴為副使,在泗州城與金國使者展開和談。

秦檜擔任正使是趙的主意,一則是因為秦檜的外交才能確實遠在其他人選之上;二則是因為將他派到談判的一線去,他便不能在後方搞鬼了,比如泄露軍情之類。歷史上秦檜正是通過在後方搗亂,使得南宋在議和時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從而相對地抬高了議和成果的價值,而為他自己謀得了更大的功名。

現在趙這樣一來,秦檜便玩不出什麼花樣了。而秦檜是一個功利之心很重的人,他決不會放過立下大功的機會。無法投機取巧的情況下,他反倒只能老老實實地辦好差事了

而副使選擇馬擴也很有深意,表面看來似乎只是利用他與金國高層良好的私交,以在議和中謀求更大的好處。但趙深知秦檜雖然在金人面前奴顏婢膝,可面對本國的官員卻一直眼高于頂。而馬擴在金國上層頗受敬重,秦檜如果當著他的面在金人面前卑躬屈膝,便會與馬擴形成鮮明的對比,那時秦檜的臉面就掛不住了。所以有馬擴在,秦檜即使想要做出一些有辱國格的事來,也會有所顧忌

何況,就算這些都不能如願,還有趙最後把關,又怎麼會出大問題呢?

不過,以秦檜禮部尚書的官餃,出任議和大使似乎過高了一些,這樣便顯得好像是南宋主動向金人求和。為了挽回面子,趙便將談判地點選在了南宋統治下的泗州城,這樣便扯平了,因為到對方國土上談判,這可是主動低頭的表現。

如果是其他城市,驕傲的女真人一定不會接受,但泗州卻是一個特例。上次他們在泗州城外敗得那叫慘啊,而且更郁悶的是,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是怎麼敗的,如今有了窺探軍事秘密的機會,他們又怎麼會放過呢?

不過趙對此並不擔心,自己記憶中歐洲的稜堡在大家都會建造的情況下,還花了幾百年時間才能最終破解,何況是陳規這個守城天才搞出的綜合防御體系?恰恰相反,當女真人發現無論如何也無法找到攻破泗州城的辦法時,他們內心便會愈發恐懼,那對談判可是很有好處的。

勸服群情激奮的眾將,在趙構看來很費心思,但趙有一幫得力的謀臣,並沒有花費多大的力氣。張俊、楊沂中一直是緊跟組織,只需趙構下詔,他們就不會嗦什麼。而吳玠那邊,只需他弟弟寫封信就行了。

而對岳飛和韓世忠,趙就不得不跟他們說說心里話了,他在寫給二人的信中說,和談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為的是從談判桌上取得我們在戰爭中無法取得的利益。而且目前宋軍久戰力疲,正需要時間修整擴充,和談不管能不能成,最後都應該會拖很久,正好騰出了足夠的時間。

而金人素無信義,即使和議成功,和平也未必能夠維持多久,到時候他們理虧,而宋軍則更加佔據道義上的優勢。何況即使在和談期間,也並不是不可以發動進攻的,只要打得好,趙擔保朝廷不但不會降罪,以後反而會有封賞,因為前線的優勢越大,談判起來就越有底氣。只不過,必須做到「有理、有利、有節」才行,如何找理由就看大家的本事了。當然,如果能夠完全滅口,也是可以的

兩位大將閱信後大喜,紛紛上表支持議和,而主戰派現在的領袖張浚的動作居然比他們還快。因為在趙的建議下,趙構讓其代管戶部一個月,現在南宋百廢待興,到處都要用錢,而理財專家趙開又被趙挖走了,張浚很快就忙得焦頭爛額,終于明白了南宋目前財政上的巨大困難,而不再像以前那樣整天喊著北伐了。

不過閑下來的張浚卻又與趙鼎斗得不亦樂乎,最終將其排擠出了朝堂,但這一過程中張浚得罪了清流,為他自己再次下馬埋下了隱患。而趙鼎在離職之前,上了一份令南宋朝野一片嘩然的奏折,也令趙一時間呆若木雞

趙鼎的上疏中說,趙構身為皇帝,不可以動不動就私自出宮,而且還做出將自己穿過的內衣送人這種不檢點的行為。這下趙構被氣得著實不輕,張浚也利用這一機會將趙鼎徹底打倒,一口氣發配到嶺南去了。而趙得知此事的詳情後,一下子就懵了,因為趙鼎上疏中提到的另外一位當事人,是個男的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