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零二章 農村改革(下)

若是那樣的話,農業生產勢必大幅度萎縮,糧價必然隨之上漲,貧民活不下去就會造反,後果就很嚴重了。而有理由地剝奪地主的財產(自耕農的土地有限,而趙規定移民都將獲得一定面積的耕地,或者是受雇做工,反正不會吃虧,損失大的至少也是地主。),雖然會引起非議和不滿,但有錢人命貴,一般不會造反,兩害相權取其輕,趙這樣做還是很有道理的,何況處理起來確實方便很多

而且這條法令還改善了佃農的待遇,因為土地閑置太久便會被沒收,所以地主們對于佃農的需求便少了很多彈性,討價還價起來便沒那麼容易了。佃農這一大宋主要階層中唯一的一個弱勢群體,也因此漸漸過上了溫飽、甚至小康的生活

另外,趙還規定,林地不算在閑置土地之內,這主要是因為樹木的生長期長,土地的二次分配一般輪不到林地的緣故。但這樣一來,卻大大刺激了地主們植樹造林的積極性,大大推進了特區的綠化建設。因為以前大家都是買田留給子孫,但現在田地可能會被沒收,那就只能種樹留給子孫了。而林地面積的增加,在客觀上擠掉了不少耕地的份額,使得人口飽和更早到來,這無疑又大大推動了對外移民的浪潮

王府旗下的大農場分成兩類,一種是用來安置退役的傷殘軍人的榮軍農場,其作物類型由王府根據實際情況指定,收獲也由王府統購統銷,不必擔心市場價格的波動,如果是失去勞動能力的退伍軍人,王府還會無償為其雇工幫忙,這一福利持續到其過世,再加上相應的撫恤,足以令他們過上較為舒適的生活;另一種則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皇家農場,從雇工、農業機械、種子、肥料、除蟲、防災等各方面盡可能地追求高效率。

由于農場模式的高效率,特區及周邊地區傳統的一家一戶式的小農經濟很快便受到了嚴重沖擊。那些地主還好,畢竟他們土地較多,可以學習王府開創的農場模式,而且趙也不吝惜派人指導。但那些自耕農卻沒有那個條件,一則土地面積不夠,二則是農場模式所需一次性投資較大,他們拿不出也不舍得進行巨額投資。

雖然宋代由于土地兼並嚴重,自耕農在農村人口中的比例要比其他朝代小很多,但若他們難以維生,還是會對特區的安定造成很大影響。趙為其想了兩種出路,第一種是搞合作化,主要適用于連片的平地,作物以糧食和油料桑麻等重要經濟作物為主,收成的一半必須以固定價格由王府統一收購,這樣做一是為了降低物價波動對農民的傷害,二是保證王府手中糧食等戰略物資的庫存。

第二種出路也一樣是集體化,但在經營上卻是由農民完全自主,主要適用于地形復雜的破碎地塊,作物種類不受限制,王府也不予以包銷承諾。這種模式自由度高,特別適合水果蔬菜等副食的生產,集體的主要作用則是在農閑時組織大家干些挖掘或整修渠道之類改造地形的小工程,這是單靠一家一戶無法辦到的,另外畜力和機械也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其實第二種模式非常類似于趙記憶中的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但承包的最大好處是降低了管理難度,而在生產效率上是無法與集約化經營抗衡的(看現在小崗村的情況就知道了),尤其是在糧食等大宗農產品的生產方面就更是如此。而且中國是一個災害多發的國度,其間更有明朝後期持續一百來年災害連綿不絕的艱難時期,而單家獨戶在這方面的劣勢就更加明顯。

不過有一些農產品市場較小而且波動很大,不適于進行大規模生產,比如特種養殖之類的,那麼也可以讓一些腦子活、眼光準的聰明人自己試著闖一闖。也正是出于這一想法,趙還特別要求淮南日報上面留出部分版面,專門談論特種農業技術與需求方面的問題。

不管是哪一種方式,趙都盡量提高其勞動生產率,在充分利用所有土地的前提下,讓更多的農業勞動力轉移到其他行業。因為雖然農村是國家穩固的根基,但只有城市,才是進步的動力。

不過比起種自己的地,當農場的雇工雖然收入更高,卻因為隨時可能遭到解雇,明顯缺乏安全感,而工商企業(哪怕只是手工作坊和小商鋪)的效益就更不可能有種地來得穩定。為了緩解新工人的不安,趙選擇了與他們簽訂長期合同的做法,只要他們完成上面下達的指標,而且沒有嚴重違紀的現象,王府便不能單方面解雇他們。這一做法因為較為符合宋代的傳統,而很快在那些私人的農場和工商實體中得到了大面積推廣。

而趙也通過嚴查重罰違反合同的行為,向百姓灌輸了「契約神聖不可侵犯」的理念,盡管宋代百姓(只是百姓,朝廷和官吏則是反面典型,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的守信程度其實要比趙前世好得多。但根植于傳統的「重信守義」,顯然不能與系統化的「契約精神」相比,不過經過趙後來的不懈努力,民主與法治的種子終于開始在東方的土地上生根發芽,並在南宋開明寬松的文化氛圍中茁壯成長起來

由于時間不長,這幾個月特區的工商業方面動靜不大,但某個趙親自關注,並要求攻關的課題還是取得了突破,那就是多級分餾裝置。宋代此時已經出現蒸餾酒,但由于只是單次蒸餾,度數高不到哪兒去。不過,趙倡議在先,工匠們集思廣益在後,先後解決了氣密性與安全性這兩大難題。再加上溫度計的發明與改進,結構更為簡化的分餾釜被成功設計出來,並取代了原有的分餾裝置。因為結構簡化而且經過特殊設計,分餾釜可以很容易地堆疊成分餾塔,以進行多次分餾。

不久,度數高達五十度以上的高度酒終于問世,雖然南方人對此並不熱衷,可北方各族尤其是大漠諸蕃卻對此趨之若鶩。但更重要的是,大宋分離提純的相關工業體系(這只是其中一個門類,還有一個早期門類是加熱——溶解——冷卻——分離的路線,出現得還要更晚一些。)由此開始逐漸建立起來,這對日後大宋化學工業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特區這段時間工農業的迅猛發展,與充足而對路的投資是分不開的,除了各項收入外,趙還大量舉債,國債每年都要發行一期,數額不斷加大,而還款期限則越來越長。由于將南宋大部分巨商收歸旗下,趙目前根本不缺錢用,他繼續大發國債主要還是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信用。

其實現在特區國債的年利率已經只剩一成五,而且還在緩慢下降,與年利率至少也有三成的高利貸根本無法相比,但特區的官紳百姓依然踴躍購買,原因就是他們相信衛王府或者說趙一定會按期足額償還。

當然,衛軍連續大捷,對穩固大家的信心也有很強的支撐作用。甚至連衛軍內部通行的軍用票,如今也可以在市面上作為貨幣流通,趙得知後非常吃驚,幾乎想要馬上就發行紙幣。不過考慮到連續對貨幣制度進行大幅度改革,對社會的沖擊太大,動機也令人懷疑,所以他決定還是再等幾年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