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六十三章 背水列陣

淝水之戰時前秦大部分軍隊都未抵達前線,參戰兵力不足二十萬人,而東晉的北府兵八萬人已經基本到位,再加上北府兵是當時的天下第一強軍,這一點從劉牢之率五千騎兵輕易擊潰梁成統率的兩萬秦軍就可以看出……所以在淝水前線晉軍的實力反而佔優。

而苻堅答應後退其實不過是自覺強攻沒有把握,所以想趁機偷襲罷了,可秦軍的民族成分極為復雜,彼此之間甚至無法交流,再加上朱序這個內應的作用,才使秦軍一潰千里。

而金軍現在雖然已經不如起兵時那樣銳不可當,但依然是毫無爭議的天下第一強軍,何況兀術這次足足帶來了七萬大軍,而且都是騎兵,更有既能上馬野戰、又能下馬攻城的精銳女真騎兵一萬八千人,其麾下的渤海、契丹等族軍隊也都有很強的戰斗力。

在兀術看來,以他如此雄厚的軍力,就算宋軍將全國的軍隊集中起來與其野戰,他也有必勝的把握,何況這次自己只需面對宋軍一部,主將還是個文官?

看到宋軍開始陸續渡河,兀術拒絕了部下趕在宋軍結陣完成前出擊的提議,他在這次出兵前就已經發現,金軍由于此前的多次失利,信心已經受到了很大影響,所以這次他要硬踫硬地將宋軍輕易打垮,證明金軍依舊天下無敵!

兀術勇猛過人而又善于應變,堪稱天下少有的將才,但他粗線條的性格與目空一切的態度卻是其致命的弱點。歷史上兀術在順昌被劉和陳規大敗,就是因為中了劉的示弱之計,而丟下了攻城器械只帶騎兵奔赴順昌。結果卻頓兵于堅城之下,以至于兀術見到劉率軍出城,便立刻應戰。

誠然,即使是紹興十年時的金軍,野戰較之絕大多數宋軍仍有優勢,而且兀術的兵力還遠在劉之上。但利用機動力的優勢,決定戰斗的時間和地點,才是騎兵相對于步兵的最大優勢,可兀術卻由于自大將主動權讓給了宋軍,順昌之敗雖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現在的兀術顯然也犯了同樣的錯誤,他自以為女真鐵騎野戰無敵,又將虞允文視為普通的書生,而在宋軍事先選好的戰場與之交戰,戰略上已經失去了主動權。不過這也有可能是因為兀術潛意識里出于對水戰和攻城戰的忌憚,而想先在野戰中殲滅宋軍主力的緣故

也有謀士建議兀術乘著宋軍主力渡江之際,派出輕騎從別處南渡,突襲空虛的江淮地區,但兀術卻覺得那樣做的話好像自己是不敢和宋軍決戰的樣子,並沒有采納。

其實兀術的理由雖然有些好笑,但這個計策也確實不靠譜,宋軍的大船雖然還沒有駛入淮河,但僅僅那些被稱為「飛虎戰艦」的小型車船,就已經令金軍嘗試渡河的先頭部隊吃了大虧。

「飛虎戰艦」由于葉輪安置了轉盤的緣故,可以向任何方向開動,再加上船身不大,顯得異常靈活,其來去如風的速度更是令金軍的大小船只望塵莫及。而且由于南宋造船工藝明顯在金國之上,「飛虎戰艦」的船體比金軍的船只要堅固得多,再加上它們還按照趙的要求加裝了撞角,金軍就算是有其數倍大的船只也經不起它一撞。

幾次遭遇戰中,金軍損失了三十多艘船只,傷亡上千人,而宋軍卻只有一艘車船受損,十七個人受傷。甚至連金軍一向犀利的弓箭也沒能發揮出半點作用,一是因為金軍不習水戰,在船只的顛簸下難以射準;二是因為車船的船員都是躲在艙里,靠腳踏驅動戰船,除非金軍的弓箭能精準到從宋軍車船的射擊孔射入,根本就傷不到人

當然,金軍的船只要多得多,只要不惜傷亡強行突破,宋軍那不到一百艘小型車船是無法阻止他們渡河的。這也是衛王府的三巨頭放棄只靠水軍阻擊的想法,而尋求與金軍決戰的主要原因。

因為金軍的騎兵只要成功渡過淮河,其機動性的優勢將會展現無遺,而宋軍則必然被迫處處設防,就算最終能將金軍擊退,淮西恐怕也被毀得差不多了。

而兀術也不願金軍因為渡河而付出過大的傷亡,這恐怕是他接受宋軍戰書,決意在淮河北岸與宋軍一戰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虞允文並沒有急吼吼地讓士兵們盡快上岸,如果陣勢因此大亂,金軍不守承諾殺來的話後果不堪設想,畢竟十五里的距離對于騎兵來說並不算遠。出兵前,大家也討論過萬一金人乘機偷襲該怎麼辦,所以虞允文早已安排了船只做好接應的準備,一旦出現變故,應該可以在只犧牲兩三千人的代價下將大部分軍隊成功撤出,這也正是背水一戰的好處之一。

而金軍如果真的這麼做,趙就會讓宣傳部門到處宣揚金軍已經沒落,居然在兵力明顯佔優的情況下,還不敢與宋軍正面作戰。那樣一來,金軍的士氣和信心勢必受到影響,宋軍縱然損失些人,也絕不吃虧。

不過,雖然虞允文盡量求穩,但衛軍建立以來將士們的辛苦訓練大見成效,只用了一炷香出頭的時間,一萬六千多宋軍就已經背靠淮河擺出了陣勢。在對面的金軍看來,宋軍的陣型就像是一只巨碗倒扣在河岸上,兀術也漸漸收起驕狂之色,臉上略微有些凝重起來。

兀術戰爭經驗異常豐富,一眼便看出宋軍如此布陣的有利之處,步兵陣型面對騎兵時,最怕遭到側面和背面的迂回攻擊,而現在宋軍借助淮河的保護,只需對付正面的敵人就行了,可以投入正面戰斗的兵力自然大大增加。

不過兀術的嘴角卻綻出了一點嘲諷之意,「這個書生倒是有點門道,但即使側後安全,就憑他不到兩萬的步兵,能夠抵擋得了我們大金國的鐵騎嗎?」

出于對宋軍習慣性的蔑視,兀術一開始並沒有傾巢而出,而只是派出了八千騎兵。其中數千輕騎以騎射進行騷擾,待宋軍陣勢松動後再會合大隊進行沖殺,由于對面的宋軍數量太少,兀術甚至都沒打算動用他精銳的「拐子馬」和「鐵浮屠」。

可結果卻令兀術大跌眼鏡,他派出的輕騎不但沒能令宋軍暴露弱點,反而在對射中丟下了數百具尸體,不得不狼狽地撤退。這還是虞允文故意示弱,只讓強弓手射擊,而弩兵則全體等待的結果。

其實這樣的結果很正常,宋軍所用步兵長弓無論在射程還是威力上都要優于金軍輕騎所用的短弓,而且宋軍全體皆著重甲,而金軍的輕騎則最多就穿件皮甲而已,對射能贏有鬼了。縱然金軍的射術要高明一些,可射不進去,射得再準又有什麼用呢?

身為一代名將,兀術不可能不知道這些軍事常識,但金軍自起兵以來實在太過順利,驕傲已經蒙蔽了他的心智,而這種傲氣決不會因為一時小挫便完全退去。兀術見騷擾不成,便下令前軍強攻,因為在他印象中敢于與金軍對射的宋軍還是有一些的,但一旦金軍的鐵騎沖起來,宋軍卻無不望風披靡。

誠然,在一般情況下,以騎兵硬沖列好槍陣的步兵是很愚蠢的事,但世事無絕對,金軍騎兵普遍擅用狼牙棒等重型兵器,而宋軍之中大多為混吃等死之輩,力量並不出眾,就算長槍豎好,金軍的騎兵也可以用重兵器將其輕易蕩開。再加上宋軍訓練不足,槍陣的厚度也不夠,一旦被擊破一點,整個陣型便會迅速崩潰。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