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四十六章 疊 陣

「小隊作戰主要是靠個人武勇,末將承認王統制您勇力過人,可是小隊作戰勝利再多也無法改變戰局,大兵團作戰能力才是關鍵……敢問王統制一句,如果現在給你一萬騎兵,你有把握打贏兩萬金軍的騎兵嗎?」,吳璘冷笑道,他的無條件服從只是針對上級,對同僚他可沒那麼客氣。

王德哼哼了幾聲,最後還是氣餒地低下了頭,統領大兵團能力不足是他最大的軟肋,這兒的人都是行家,他可不好意思睜眼說白話

吳璘則繼續說道,「如果條件許可,以騎制騎當然是最佳的選擇,但我們大宋無論是戰馬數量、質量,還是官兵騎術的精熟程度,都與金賊根本沒法比,而且我們的將領也缺乏指揮大兵團騎兵作戰的經驗,在這種情況下妄談什麼‘以騎制騎’,不是空談誤國是什麼?」

趙暗暗點頭,歷史上岳家軍的騎兵數量與質量都是南宋諸軍第一,但也不能單純依靠騎兵打敗金軍騎兵。而現在金軍騎兵的精銳程度可比歷史上的紹興十年前後要強得多,就更加不可行了

王德無話可說,但與金軍作戰經驗更為豐富的王彥則指出了「疊陣」一個無法回避的缺陷,結陣太慢。而吳璘卻辯解道,他的「疊陣」在能夠克制騎兵的諸多陣型中,結陣已經是最快的了,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總比散兵應戰要強吧?

這時岳雲也說話了,他說神武後軍采用的「撒星陣」似乎可以借鑒,但吳璘卻認為那對士兵的勇氣要求太高,而他的「疊陣」只要士兵受過嚴格訓練就可以了,門檻要低得多。

不過「撒星陣」的點子還是提醒了吳璘,他後來從軍中挑選出三千多名(因為衛軍前身本就都是精兵,所以選出三千多類似「背傀軍」的精銳並不難。)勇力俱佳的戰士組成了一支尖兵,身披重甲,手執巨斧,專破金軍引以為傲的重騎兵,很好地彌補了「疊陣」的不足。

雖然吳璘覺得「疊陣」結陣已經很快,但趙卻發現它還有進一步改進的可能。首先,兩側的拒馬搬運困難,不妨使用戰車來代替,只要在車身上安上阻止敵騎靠近的長矛,效果絕不遜于專門的拒馬樁。

听到這個主意,吳璘非常振奮,不過戰車需要馬匹牽引,這對缺馬的南宋軍隊來說卻是個很大的難題。不過趙倒覺得沒必要求全責備,手推車也一樣可用,關鍵是有輪子移動起來肯定要比沒輪子的快,吳璘一想也是,自己未免太貪心了,一時間也不禁啞然失笑。

不過這倒是啟發了趙,戰車需要馬力始終是個問題,如果能用人力就好了。于是自行車很快就被趙想起,那不但可以部分代替騎兵加快步兵行軍速度,而且還有三輪車這種變種能夠用于運輸。

但是鋼制鏈條與齒輪傳動裝置在宋代幾乎沒有以較低成本制出的可能,而且沒有充氣的橡膠輪胎會使得車輛阻力大增,靠人力是否能夠踏得動實在很令人懷疑。再說,三輪車依然具有馬拉戰車的弱點,即動力裝置暴露在最前面,很容易遭到攻擊,而且還忒不結實,趙也只能慢慢想辦法了

演練仍在繼續,趙暫時放下了關于戰車的心思,他很快發現,步兵結陣速度最大的限制因素,還是陣中兵士到位的快慢,只要有幾個慢吞吞的家伙,全軍都會受到影響。看到這一幕,趙不禁想起了近現代軍隊的隊列操練,立刻抽出十個人進行試驗。

趙將「向左(右、後)轉」、「立正」、「向左(右)看齊」等口令教給大家,為此還不得不普及了左右和角度的概念,花費了不少時間。只是「稍息」、「坐下」等指令卻由于冷兵器時代的官兵身著鎧甲而無法應用,稍顯可惜。

隨後趙又教給大家「齊步走」和「跑步前進」的概念,與「立正」等口令一樣,他都是先自己示範(很不標準的示範)一下,讓士兵們進行模仿,結果自然是五花八門,但他卻從其中找出做得最標準的幾位,拉出來再次示範,然後反復多次,直到出現非常接近解放軍的軍姿為止。

然後趙又讓士兵們照著學習,表現最差的要挨鞭子;等大家都學會了,再從小隊開始進行現代的隊列訓練,表現最差的小隊要集體受罰;就這樣,逐步增大規模,直到全軍都可以做到令行禁止。只是一個月的時間,衛軍看上去就像是月兌胎換骨一樣。

吳璘身為南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名將,立刻就意識到紀律性的提高對他的「疊陣」來說意味著什麼。只是一個月的時間,千人規模的「疊陣」結陣速度就加快了不止一倍,再考慮到他早就想到的一些阻滯敵騎的手段,可以說就算是沒有準備的遭遇戰,敵人也根本別想有空子可鑽了。吳璘現在對趙「神童」的名聲已經毫無懷疑,而且還大有「聞名不如見面」之感,本就無比忠誠的他從此更是對趙唯命是從。

有了隊列訓練的輔助,「疊陣」的威力在訓練時就已經令人驚嘆。以步兵克制騎兵的傳統陣型是前排的長槍作為主要殺傷力量,而弓弩只是輔助,但前排傷亡較大後,槍陣將難以維持嚴密,所以難以應對激烈的戰斗,而女真騎兵的堅忍(蒙古騎兵的堅忍更多表現在長途行軍上,因為有馬**酒這種方便食品,而且蒙古馬也不挑食,但在不休息的情況下連續作戰的能力卻遠不如巔峰期的女真騎兵,這一點從歷史上大昌原之戰八千蒙軍被四百女真騎兵擊敗就可以看出。)是天下第一的,所以普通的槍陣很難奏效。

而「疊陣」則很好地發揮了宋軍在弓弩方面的優勢,前排的長槍只是用來喝阻敵軍,而由後排的弓弩進行主要殺傷。由于前排戰斗並不激烈(相對傳統槍陣來說,因為疊陣里的長槍兵不必主動前壓,只需守住自己的位置即可。),所以陣型恢復較為容易,女真人擅長連續作戰的優勢便難以發揮。

再加上「疊陣」是吳璘多年抗金經驗的凝結,其陣型恢復的能力本就遠遠強于那些傳統陣型,這一點從他相對最快的結陣速度就可以看出。這是因為就算敵人沒能破壞陣型,「疊陣」內部也會主動輪換以節約士卒的體力,並進行了必要的分隊,所以士卒對此非常嫻熟,吳璘所說「以番休迭戰制其堅忍」正是指此。

在趙看來,「疊陣」就像是水一樣,除非敵人能將它一口氣打穿,不然只要敵人一退「疊陣」的陣型就會很快完全恢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疊陣」是專門用來對付女真騎兵的,因為他們的特點是反復沖擊敵陣,在敵人崩潰之前不會全力壓上廝殺,反過來也即是說女真騎兵雖然威震天下,卻並不追求在一次突擊之中就將敵人的陣型撕開,而這一特點在面對「疊陣」時幾乎就是致命缺陷。

因為對「疊陣」來說,不能一次沖垮就等于白打,而在宋軍不間斷(吳璘對弓弩手的要求是,即使前方的槍兵已經投入戰斗,他們也不可以停止放箭,即使出現誤傷也沒有關系,所以弓弩的殺傷效果比一般陣型中遇到騎兵時射三四箭就再也沒機會用的情形要強大得多。)的弓弩射擊下,金軍每次沖陣都會付出很大的代價,結果肯定是宋軍的陣型還沒崩潰,金軍就先死光了

PS︰也學著那些大大跟讀者互動一下^_^,謝謝書友問情世間、熊ぼ天下、白雲魂散的打賞==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