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四十五章 敵我分析

雖然此後岳雲听話了很多,但趙卻只是整天將其帶在身邊,並沒有馬上讓他帶兵……理由他倒是說得挺清楚,「你參加實戰太早,岳太尉對你管教又太嚴,這反而束縛了你的發展,若你留在神武後軍,你永遠都沒可能超越你的父親。今明兩年,你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學習,你還年輕,不必著急」

然而,雖然趙希望岳雲可以全面發展,以超越他的父親,但岳雲顯然對騎兵要感興趣得多。哪怕是王德針對斥候的小隊格殺訓練都能令岳雲看得津津有味,而吳璘那爐火純青的步兵戰法卻不能提起岳雲半點興趣,趙也只能順其自然了,看來智力因素果然不是才能的全部,性格也許更加重要

獲得更大的舞台以後,吳璘杰出的軍事才能迅速表現了出來,來源復雜的四路兵馬被他迅速捏合到了一起,顯示出他卓越的領導能力。而由于在陝西與金軍多次交戰的經驗,吳璘在戰術的針對性上就更是罕有人及,他認為「金軍之所以難以對付,是因為他們具有四種剛好克制我們宋軍特點的長處;一是騎兵,二是堅忍,三是重甲,四是弓箭。」注1

而吳璘卻想出了以宋軍已有的條件反克金軍的辦法,那就是「以多兵種混合陣型克制騎兵單一兵種(騎兵雖然厲害,但局限性也很大);以預備隊輪換戰術克制金軍的堅忍耐戰;以強弩克制金軍的重甲;金人射箭自小訓練,精準程度遠遠超過宋軍,所以宋軍應追求弓弩的射程與威力進行壓制(騎兵所用短弓射程和威力都很差,而若下馬用長弓,金軍的騎兵優勢又會大打折扣。)。」。

其中後兩種辦法本來已經暫時不可能做到,因為神臂弓的制造方法和圖樣在「靖康之難」後就失傳了(宋代這些檔案資料都集中存放在京城,所以京城一丟損失極大,從這一點來說李綱死守汴京的做法確實欠妥,至少應該將重要的技術資料和部分皇族轉移出去,以免萬一城破而無法挽回。事實上,若不是趙構意外地被宗澤等人攔下而沒能去成金營,宋朝就真的亡了。),好在一年前韓世忠得到了一張流落到民間的神臂弓圖樣,大宋才重新恢復了神臂弓的生產。

然而,標準的神臂弓需要五百多斤的力量才能拉開,即使它是靠腳蹬開(腳的蹬力是手臂力量的四倍左右,也即是說單臂力量一百四十斤以上的人才可以蹬開神臂弓,若考慮到連續射箭的因素,要求還要高得多。),也要相當精銳的士兵(如岳家軍的「背傀軍」之類)才能做得到,而且耗費的體力也非常大,基本上除了岳飛這種天生神力的怪胎,往往射上三四箭就沒法再蹬開了。

韓世忠帶兵已久,很快便發現了這個問題,便對神臂弓進行了改進,適當減少了拉力而使更多的士兵可以拉開。

當然,這樣一來神臂弓的射程和威力必定會受到不小的影響,但神臂弓原來能在二百四十步(宋代一步約合1.5米出頭)距離射入榆木半箭的威力本來就是很大的浪費,因為百步以外任何弓弩都不可能實現點殺(箭矢漂移比子彈大得多,精度下降很厲害,而且飛行時間一長,反應快的可以用兵器擋開。),只能靠數量進行密集殺傷,而神臂弓造價昂貴,顯然不可能這麼來用。

韓世忠將神臂弓的拉力減至三石多,這樣依然可以在百步距離射穿天下防御力最強的「步人甲」,剛好夠用,實用性比原始的神臂弓強得多,從而迅速在南宋各支軍隊中推廣開來,並被趙構命名為「克敵弓」。

而神武中軍的主將楊沂中覺得克敵弓所需的拉力還是太大,而且神臂弓的造價始終沒有降下來,便又按他的想法進行了改進,發明出了用于中近距離的「馬皇弩」。

這樣一來,南宋在遠程兵器方面從射程兩三里的床子弩到近距離的馬皇弩一應俱全,已經全面領先于金國。這樣一來,吳璘的想法終于得以實現,他很快便以此為基礎創出了歷史上他在正面戰場所向無敵的戰法——「疊陣」

現在的「疊陣」初創不久,還未經過實戰檢驗,但吳璘卻是信心十足,還特地讓他的三百親兵在趙、虞允文(由于趙大多數時候不管事,所以平時吳璘更多是受虞允文的節制,這也符合大宋「以文制武」的方針。)和其他的中高級將領面前進行了演示。

趙前世看過的記載中,疊陣是這樣的——「每戰,以長槍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強弓,次強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其實就是克敵弓,南宋兩種名字常常混用,反正原始神臂弓已經不再使用了,所以倒不必擔心混淆。)。約賊相搏至百步內,則神臂先發;七十步,強弓並發;次陣如之。凡陣,以拒馬為限,鐵鉤相連,俟其傷則更代之。遇更代則以鼓為節。騎,兩翼以蔽于前,陣成而騎退,謂之‘疊陣’。」

但現在看來,「疊陣」是具有很大靈活性的,與其說是陣型,不如說是一種戰法。「疊陣」的幾大要素是︰前排長槍兵,阻止敵騎沖擊,一般要配備刀牌手防御敵人的弓箭,但若條件許可,吳璘還是更傾向于讓槍兵穿上「步人甲(宋代獨有的重型全身甲,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重的鎧甲,槍兵所用的又是其中之最,甚至可以達到七十斤;由于當時歐洲的板甲還未出現,它也是當時世界上防護力最強的步兵甲冑,不過造價也是最貴的。)」,以降低配合的難度;長槍兵之後是作為主要殺傷力量的弓弩手,射程越遠的越靠後;側翼和後方的保護非常重要,在有準備的情況下一般使用拒馬作為路障,遭遇戰時則犧牲部分戰馬,以鐵鉤相連作為屏障,耗時要短得多;陣後輕騎,主要是用來追擊,當與敵軍突然遭遇時,則負責為步兵結陣爭取時間,並暫時保護陣型的兩側和後方。

雖然看上去氣勢懾人,但觀戰的諸位也大都不是等閑之輩,很快便有一系列的問題接踵而來。王德首先提出質疑,他認為這種陣法戰斗效能雖高,卻只能等敵人主動來打自己,那又有什麼用?

吳璘則立刻加以反駁,在他看來,步兵的速度遠比不上騎兵,野戰本來就只能等騎兵主動殺來,要不然為什麼歷史上以步制騎的戰例都要先示弱誘敵呢?所以王德這問題等于是廢話

「還不如以騎制騎呢?雖然咱們戰馬不多,但灑家當年帶十八個小伙子出去偵查,一次遭遇戰就殺死了一百多個金兵」,王德不服氣地嘟囔道。

注1︰宋代的科技文化經濟雖然都是當時世界上毫無爭議的第一,但北方的幾大異族普遍極為重視工匠,再加上他們對于軍事技術的高度重視,在兵器制作水平上並不弱于大宋,差距更多地體現在生產能力上。比如在宋軍手中發揚光大的神臂弓實際上是由西夏人發明的;而最好的鑌鐵(即所謂的鍛打花紋鋼)在幽燕地區出產,所以宋軍沒有選擇陌刀,因為更好的刀在北方強鄰手中,他們只能靠主要以重量來殺傷的巨斧對抗重騎;而女真人的重甲和復合弓也不遜于宋軍,甚至還有一定優勢。出現這種情況,可能跟宋朝工匠地位低下有關。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