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四十七章 魚水關系

不過就算金軍改變打法,吳璘也不怕,因為金軍強在騎兵和弓箭,若在失去沖擊力的情況下與宋軍重步兵精銳近身搏斗,他們沒有任何優勢。吳璘在西線的諸多戰事中,也曾有過數次與下馬步戰的金軍重甲兵戰斗的經歷,無不是以少勝多。

不過,若是金軍效仿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改用輕騎騷擾戰術,而主力接戰時稍遇不利便主動撤退,倒是會麻煩很多。可金軍尤其是女真騎兵的戰斗意志太強了,不打到傷兵滿營絕不後撤,這在客觀上令「疊陣」的實戰效果更加明顯。

不過這兩年里,隨著戰績的不斷下滑,金軍的戰斗意志也開始隨之下降,靖康年間,金軍要傷亡率達到九成以上才會撤出戰斗,而現在傷亡八成就會退走了,要是將來金軍傷亡三四成就撤,「疊陣」恐怕就不好用了,因為在金軍主力尚在的情況下,宋軍就那點騎兵,敢追嗎?

但趙卻很放心,在他看來金軍的衰敗應該不會來得這麼快,歷史上紹興十年時金軍仍有相當強的戰斗力,而且金軍若真的到了那種地步,他們的信心早已被完全摧毀,恐怕宋軍就是不用陣型,也能將他們送回老家去了。

何況「疊陣」雖然對抗越強的騎兵效果越明顯,卻也不是不能以強凌弱的,而且它以遠程殺傷為主的攻擊方式,若是用來對付較弱的敵軍,倒是很可能打出零傷亡的奇跡出來

由于近現代軍隊隊列訓練的引入,衛軍的紀律性大大增強,再加上吳璘的卓越領導能力,這支來源復雜的軍隊以令人不可思議的速度成為一個整體。當然,其中趙「譜寫」(其實也就是他哼哼,然後讓樂師記錄,趙可不懂古代的樂譜)的一些軍歌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而且這支整天喊著口號、唱著軍歌的全新軍隊也漸漸引起了淮西居民的好奇,甚至成為了淮西一景。

看到這一幕的趙很快意識到,現在軍隊內部已經漸漸團結起來,應該已經到了將軍民團結到一起的時候了

趙趕在梅雨季節來臨前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要求衛軍在駐軍地區遭受旱澇等自然災害時,必須盡可能地抽調人力支援當地抗災,即使是地震這種無法抵御的災害,也必須幫助當地官府解救被困百姓。如果某部官兵救災不積極,其主將將受到降職甚至罷官的處分,而表現良好的可以視同戰場上立功,並獲得提拔和獎賞。

這一系列措施大大增進了淮西的軍民關系,再加上雖然淮西現在已經是地廣人稀,但趙還是堅持從當地征募了三千壯丁入伍,衛軍與淮西百姓的「魚水」關系漸漸形成。就這樣,一支新式軍隊奇跡般地出現在宋代的土地上

趙本想對淮西境內的官府也進行大刀闊斧的整頓改革,但是能夠理解他思想的人才實在太少,看來只能先推廣新式教育了。然而,趙開上任後淮西的財政危機雖然得到緩解,但船廠需要投資,軍隊需要投入,大量流民需要安頓,如果還要花大筆銀子用在教育上,即使是趙開也無能為力了。

結果趙只得先從流民中選出百余名聰明靈巧的孤兒予以撫養,並派人教授他們讀書寫字和基本的數學知識,並以此為基礎辦起了大宋歷史上第一所新式學校,他現在財力有限,這已經是他能夠做到的極限了

不過事情很快便有了轉機,就在趙七歲生日的前一天,受他委托去解潛處買糧的楊垢回來了,而且成果令他喜出望外。楊垢以每石不足五百文的極低價格,從荊南購入了十萬石官倉里的陳米。

這簡直是不可思議,因為南宋期間糧價普遍較高,一石米賣兩緡銅錢都算是極其便宜了,何況現在還是糧價最高的南宋初年。趙實在是很好奇,楊垢究竟是用了什麼魔術,竟能使解潛那樣的封疆大吏忍痛割肉?

「荊南糧倉已經堆滿了陳米,今年看起來又能有大豐收,解鎮撫使正犯愁呢,價格上自然就好商量了。何況本來今年荊南一帶的米價就已經跌到了一石一千二百文,再說了,其實只靠殿下您的面子,就可以半價吃下了。」,楊垢不無得意地說道,卻見趙那雙明亮的大眼楮突然射出厲芒,連忙低下頭不敢再說。

「這次就算了,你現在還並非是我衛王府的屬吏,其實孤王完全可以以你偽造王命為由,將你抄家充軍的。」,趙沉聲道,他前世就最厭惡這種狐假虎威的行為。

不過現在楊垢對他還有大用,趙很快便放緩語氣說道,「雖然有敗壞孤王名聲之嫌,但就這件事而言,你還是做得不錯的,算是通過了孤王的考驗,以後你也算是我衛王府的一員了。但你要記住,若你們在外面受到了不公的對待,孤王自然會為你們出頭,但如果你們仗勢欺人,孤王也一定會秉公處理!」

楊垢這下真是後悔莫及,自己居然在得意之下忘記了一直以來堅守的「多听少說」這一原則,今後一定要引以為戒。

「對了,孤王只要你采購五萬石軍糧,你卻買來了十萬石,淮西本是糧食產區,到明年應該就不需要再購入糧食,所以那五萬石軍糧估計也用不上,你就自己處理吧。」,趙很清楚要管理好部下必須恩威並施,這象征性的「大棒」既然已經打出去了,也該給楊垢一根「棒棒糖」了

「草民叩謝殿下恩典!」,楊垢大喜,南宋建立後長江下游的糧食價格一直很高,自己這次買到的陳米即使按照平均物價來看也要一石四緡以上,也就是說趙一下子就讓給了他二十萬緡以上的利潤,少說也有十幾萬兩銀子,這位太子爺值得跟!

再加上楊垢這次自己也以荊南地區的市場價格吃進了二十萬石新米,這也能帶來可觀的利潤,佔了這麼大的便宜,楊垢自然不敢接受趙打出的五萬兩銀子的批條,跪下堅辭不受。

「孤王現在也確實正需要用錢,這樣吧,這五萬兩銀子就以你的名義開設學校吧,也算是為你積點德。」,趙也沒堅持,想出了一個折衷的辦法。

楊垢自然馬上應允,不過他還是有些好奇,「殿下,這學校是什麼?」

「學校是孤王在官學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但規模更大,所學也更雜,分為小學、中學、大學三個階段。在小學階段學生必須學習讀書識字與算術,並開設戶外活動課程以培養廣泛的興趣,並增進他們的體質;中學階段則要學習文章、理財、武藝、騎術等實用課程;大學則是更高的階段,能夠畢業的已經算是難得的人才了。這種模式一是改變科舉晉身機會太少的現狀;二是彌補科舉出身的士子大多辦事能力低下的不足,即是要為淮西(不說朝廷是為了避免引起士林的警惕)培養有用之才。」,趙深知辦學如果能夠得到民間士紳豪富的支持,將會事半功倍,所以也沒用吝惜口舌,對楊垢進行了大致的解說,並建議他到淮西現在唯一的小學看看。

楊垢頓時眼前一亮,其他的人才他不怎麼感興趣,但善于理財的人才對他來說可是有著莫大的吸引力。現在他所用的賬房先生無非兩大來源,一是趕鴨子上架突擊培訓出來的廉價貨,听話是听話,能力就不咋樣了;二是學過算術的落第書生。

一般來說要比前者聰明很多,但他們自恃讀書人的身份,經常擺臭架子,常常將他氣得不行。這下可好了,不但有更加專業的培養方式,而且人才數量一多,供求關系逆轉,話語權就落到他們資方手上了啊!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