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十八章 財政危機

面對著這樣善良可親的百姓,趙兩世以來第一次體會到了幫助他人(有能力幫助他人也是一種幸福)的快樂,這種感覺甚至令他一時間忘掉了那些大事,而用自己從母親那里學來的三腳貓醫術為窮苦的百姓看起病來。

好在趙還有些自知之明,稍遇挫折後便放棄了這一不自量力的行為。趙隨即寫信給父親,讓其在全國範圍推廣牛痘接種技術,這對大宋子民的幫助可比治好一兩個病人要大得多了

不過趙的好心情並未持續多久,虞允文某天告知趙淮西軍下個月的軍餉恐怕要發不出來了,令他立刻警醒過來,現在還在戰爭期間,必須以軍隊工作為優先。要不然就算淮西治理得再好,金軍一來就什麼都完了。

可是養軍是很燒錢的,淮西又百廢待興,虞允文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可是趙卻想到了一個問題,「不對啊,淮西現在只留下了一萬多軍隊,怎麼會養不起?那當初劉光世那五萬軍隊是靠什麼養活的?」

虞允文只能苦笑一聲,正是因為劉光世在任期間對淮西敲骨吸髓,現在才會出現連稅都收不齊的窘境。但虞允文卻不可能繼續那樣殺雞取卵,可現在軍隊數量雖然少了很多,但為了提高軍隊戰斗力,裝備和待遇都有大的改善,這開支立刻就上去了。

而且劉光世在任時,淮西軍還有各種產業,比如賭場、酒肆和青樓,可以回籠不少資金。但無論是虞允文還是趙都認為這些正是淮西軍戰斗力奇差的根源之一,所以全都予以廢止,結果一方面官兵拿了錢沒處消費,一方面王府卻拿不出錢來了

「不對啊,既然沒錢,怎麼王府還在擴建?」,趙馬上提出了一個問題。

「這是朝廷的體面啊,何況現在的王府也委實太小了。」,虞允文解釋道。

「十幾間房子還不夠用嗎?我也不過就帶了兩個人來淮西,就算加上他們三個,也就六個人而已。僕役下人都是本地人,每天干完活後,可以回家去住。」,趙撅了撅嘴,「父皇即位後崇尚簡約,臨安的宮殿不過幾百間,宮女宦官加起來卻有上千人(這在歷朝里算極少的,但趙這話的意思卻是說人數多),平攤下來一人還分不到一間,我這里可要寬敞多了。」

「但總要一些奴婢來服侍殿下吧,到那時候現在的王府肯定住不下。」,虞允文沉吟道。

「讓他們兩個服侍就可以了,至于吃飯,可以讓他們做,也可以軍中搭伙,正好看看士兵的伙食如何。」,趙眼珠一轉就有了主意。

趙這次來淮南除了那三個小伙伴以外,只帶了兩個人︰一位是從小就照顧他的宦官李珂,其實早期還有其他幾位,但只有這個命大的在「苗劉之亂」中僥幸逃生。趙「獨立意識覺醒得很早」,之後便不再接受其他宦官常駐東宮,只有李珂因為念舊的因素一直留了下來,不過他做起事來非常干練,對趙也十分忠誠,換誰都不會趕他走的。

一位是宦官,那另一位自然是宮女了,然而與宦官是舊人不同,這位宮女卻是新來的,而且還大有來頭。這位十五歲的少女閨名叫做吳碧雲,是趙構現在最寵幸的那位吳才人的親佷女。自從行朝從海上返回越州以後,隱隱成為**之主的吳才人便將只比自己小五歲的佷女接進宮里作伴。

趙記得歷史上吳皇後確實有一位佷女入宮,後來成了趙構的才人,恐怕就是這一位。但現在吳碧雲卻被派來服侍年僅七歲的趙,並監督他練武。趙自然不會以為吳芍芬這樣做只是為了盡她師父的職責,他很快便想通了吳才人的心思,歷史上她讓佷女入宮估計是為了固寵,而現在讓她來服侍自己,恐怕是因為吳才人至今無子,所以想以此對自己這個大宋儲君做長期投資,以鞏固他們吳家的權勢和地位吧。

趙雖然一向喜歡聰明人,但太過工于心計的女人卻令他非常討厭,尤其還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本來吳才人給其留下的不錯印象也因此大受影響。不過趙雖然自信在父親心目中的地位強過其所有的女人,但也不希望與**的實際掌管者結下仇怨,所以平常對吳碧雲還算客氣。不過現在離宮了,趙自然不會放過出氣的機會,太過明顯的「迫害」肯定瞞不過精明過人的吳芍芬,所以他便以自己吃苦為代價拖著吳碧雲下水,而且還連李珂一起坑了

可憐吳碧雲也算是大家閨秀,姑姑還是皇帝的寵妃,這下每天都要跟著趙走進那「臭烘烘」的軍營慰問士兵,甚至有時還得干些體力活,可被趙害慘了。不過見到比自己還小八歲的太子殿下也在吃苦,吳碧雲好強的個性被激發了出來,她不但毫無怨言,而且態度愈發平易近人,不久之後她甚至成了士兵們心中的女神。

由此趙意識到吳家在家教上頗為成功,並非純因有女人得寵才能成為顯貴,他對吳碧雲的態度也漸漸緩和了下來。客觀地講,吳碧雲也是一位相當出色的美女,盡管因為年齡太小的原因而略顯青澀,但即使與她的姑姑吳芍芬相比,也可以說是各有千秋。

不過,在武功方面,吳碧雲雖然底子也不錯,但在實戰方面和她的姑姑就不能比了,那位可是能夠拉開兩石強弓而且百步穿楊的暴力女郎啊;吳碧雲的心機也比不上吳芍芬那樣縝密,但這倒反而是一件好事,要不然趙恐怕又會擔心她是臥底了

王府停止擴建,確實能省下不少花銷,但開支的大頭還在于軍費,這一點當王彥的「八字軍」抵達淮西後恐怕會更加嚴重。說起來趙也有責任,本來裝備與軍餉的開支就夠大了,這小子沒當過家不知柴米貴,居然連官兵們的營養都考慮到了,提出要保證大家每天都能吃到肉。淮西軍將士原來大多是北方人,可都是習慣于吃牛羊肉的,這開銷

看過帳目以後趙不由為自己輕易許諾而後悔不已,但若現在翻臉不認帳,自己的信用可就全毀了。于是趙無奈之下便讓虞允文以豬肉和水產品替代士兵伙食里原定的牛羊肉,這樣一來軍費開支可以足足節省一半(南宋初期,牛肉價格在豬肉十倍以上,羊肉則更高。)。

虞允文擔心士兵吃不慣鬧意見,趙撓了撓頭,笑道,「先生勿慮,反正我要去和他們一起吃,應該鬧不起來,其實豬肉用大鍋燒還是挺好吃的,魚蝦和貝類就更別說了,魚和羊加起來,就是一個‘鮮’字啊!」

雖然虞允文有些擔心趙構怪罪于他,但趙死活不肯向父親求援,一時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最後只得照辦。士兵們一開始的確怨聲載道,但見到趙以太子之尊卻和他們一起進餐,就不好多說什麼了。

不過隨著大家漸漸習慣,大鍋燒肉卻越來越受士兵們的歡迎,甚至後來還成為了淮西的一道名菜,這就是現在的趙所沒想到的了。而且趙在軍中搭伙,便令伙頭軍不敢再缺斤少兩或是以次充好,士兵們的伙食自然大大改善了。

至于豬肉脂肪含量過高的問題,對于體力消耗很大的士兵們來說,影響並沒有普通人那麼大。倒是水產品因為烹調較為麻煩(在大鍋燒煮的條件下),沒過多久便基本從伙頭軍們的菜單中消失了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