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十九章 改進車船

盡管開支比起剛來淮西時已經節省了很多,但光節流肯定是不夠的,如何開源才是關鍵。淮西土地大量拋荒,而且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北方流民逃到這里,十分適合屯田,傳統上這就是軍費的主要來源之一,不過這類按步就班的工作虞允文肯定已經安排好了,用不著趙那顆小腦袋操心。

淮西位于長江與淮河之間,是南北交通的必經之地,而且長江中下游的黃金水道也有很長一段在淮西境內,縱然目前民生凋敝,也有不少商旅經過,于是虞允文便想到要增設關卡收費以資軍用。但趙卻知道,這樣做會嚴重影響商業的發展,絕對是得不償失的殺雞取卵之舉。

虞允文的想法代表了此時宋人的主流思想,工商業雖然在北宋時期就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在歷史上卻直到南宋紹興和議以後才成為了經濟的主要支柱,而歷史上即使是趙構這樣的先知先覺者(中國歷史上這廝是第一個重視並鼓勵對外貿易的)也只是將商業視為重要的稅源罷了,重商主義思想終宋一朝從未佔據主流,商人始終不過是待宰的羔羊,這一點從南宋朝廷將市舶司這樣的要害部門長期交給外國人管理就可以看出來了。

于是,趙不但沒有在境內增設關卡,反而打算宣布淮西為自由貿易區,撤消境內一切收稅關卡,全境對商人免稅,只在出入淮西時按合適比率征收,而其中那些淮西急需的商品更是可以享受免稅待遇。

為了說服虞允文,他侃侃而談。對商人來說,「時間就是金錢」,繳稅環節減少將對商人將產生莫大的吸引力,而商賈雲集必將令淮西迅速繁榮起來,只要經濟發展了,還怕沒錢嗎?何況商賈一多,淮西的物資供應也會日益充足,即使只是過路客商,他們的住宿與消費也將為淮西帶來大量的收入和就業機會。而這些收入又將通過對定居市民的征稅,源源不斷地流入王府的小金庫中

虞允文畢竟不是尋常人物,除了對「忠孝」二字有些過于執著外,他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還是很強的。不過他還是忍不住感嘆道,「這些思想殿下到底是因何而生的?真是匪夷所思」

「也沒什麼,放下架子與各階層的人士多接觸交流,了解他們想要什麼,厭憎什麼,對施政可是大有裨益的。」,趙現在說這些借口已經是條件反射了,幾乎都不用思考。

「受教了。」,虞允文立刻豁然開朗,作揖道。但他轉眼間又想到了自己的身份,眼神不由有些怪異,「其實殿下已經根本就不需要臣來教授什麼了。」

「師父您這是什麼話,一日為師,終生為師。」,趙肅容道,他心里也很清楚,他自己的能耐也就能拿來說說而已,真讓他自己去做,還指不定搞砸成什麼樣子呢。不過,現在兩人的確是在互相學習,「況且,學習是沒有止境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嘛!」

虞允文的眼中也閃出了異彩,他的四位弟子,每一位都堪稱天才,更難得的是個個好學上進,這實在令他這個老師欣慰不已

為了促進商業發展,除了推行「自由市集」制度以外,改善交通運輸狀況更加重要。在陸上交通方面,衛王府一方面派出王德等人清剿淮西境內殘存的盜匪;一方面開始大規模地整修道路,並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采用將路面修成拱狀以利于排水的「馬路」(趙的解釋是這種道路很少積水,即使是駿馬奔馳,也不容易破壞路面,所以叫「馬路」),使得淮西境內的陸運速度加快了三成以上,而且大大降低了運輸耗損和道路的維護費用。

在水運方面,最重要的自然是大力發展造船業,盡量將船造大,因為以南宋目前的造船水平,船體越大,相對來說運輸成本就越低。而在造船方面,淮西有高宣這個天下第一船工在,還怕造不出好船嗎?

趙這才意識到,他此前忽略了一項巨額收入,賣船雖然利潤率不算很高,但勝在量大啊!可以不夸張地說,只要淮西的造船業充分發展起來,光賣船就能養活整個淮西了。

不過發展造船業的更大意義還在于軍事方面,盡管現在有了岳家軍這樣強大的陸軍,但南宋防御的基石還是令金軍畏之如虎的水軍。因此,在水戰中所向無敵的車船得到了趙的空前重視,不過趙要求高宣完成的課題卻將他難住了,想讓車船下海,談何容易?

一則是車船船樓高大,穩度較差,在海中的驚濤駭浪沖擊下很容易傾覆;二則是也許因為船側提供動力的葉輪在海中浪阻太大,致使車船在海中難以開動。

第一個問題還好解決,改造船體降低高度,並將船底改成海船常用的尖底以增加吃水深度即可,但第二個問題卻令高宣絞盡腦汁

在前世看過一些相關科普讀物的趙,知道興波阻力對船速影響是很大,但決不至于令車船難以開動。既然不完全是阻力的問題,那麼難道是動力的問題嗎?

車船在湖中行駛、車船在海中行駛、前世記憶中明輪海船的圖片,這三個圖像浮現在趙的腦海中,形成了明顯的對比,趙突然眼前一亮,大叫道,「我明白了!」

原來,對于明輪來說,水面高度與其中軸平齊時,它提供的動力最大。而在海中行駛時,由于波浪比湖浪高得多的緣故,車船的葉輪經常被整體淹沒,或者是大部分離開水面,而造成了動力的嚴重浪費。

歷史上的明輪汽船之所以可以橫穿波濤洶涌的大西洋,除了蒸汽機動力強勁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輪船兩側的明輪巨型化的緣故。因為浪高總有限度,所以明輪越大,被海浪淹沒部分與最優值(即一半被淹)的偏差就越小,相對來說受到海浪的影響也越小,于是便可以在大海中航行了

不過即使如此,車船在海中的速度還是要比在湖中行駛時慢上不少,較之帆船已經沒有太大優勢了,除非是在無風的日子。而且葉輪加大後不但增加了維護成本,車船引以為傲的靈活性(標準車船的葉輪是可以變向的,也即是說車船不但可以向前開,還可以倒車,甚至還能走斜線或者橫向運動,我們老祖宗的想象力真是豐富)優勢也會大打折扣。

盡管如此,光是基本不受風力影響這一點,就足以令趙堅持向這個項目不斷投資,而且車船改造後在長江下游也可派上大用,有這些水上堡壘的阻擋,金人恐怕再也不可能打到江南去了

因為車船改造後仍有瑕疵,趙又萌生了在船只上應用螺旋槳的想法,對外自然聲稱這是他由竹蜻蜓獲得的靈感。不過由于試制的螺旋槳還需優化,加上人力也遠不能和機器相比,所以這種螺旋槳船的速度慢得離譜,比起「來去如飛」的車船來,簡直就是烏龜。

但趙卻要工匠們繼續研究試驗,一來是因為螺旋槳可以與風帆動力較好地兼容(因為螺旋槳位于船尾,增加的阻力很小,不像位于船側的明輪,而且螺旋槳即使不能作為主動力,也可以加快無風時船只的航速。),所以航速無需過于擔心;二來則是可以藉此對螺旋槳不斷改進,這樣等以後蒸汽機發明後便可以立即投入使用,從而節省大把的時間。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