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二十章 思 索

當然,文化民族自然有他的優越性,事實上世界歷史上的三個文化民族都有過極其輝煌的歷史,羅馬人、漢人、美利堅(巴西等國雖然混血程度更高,但民族仍未成型,也許一百年或幾百年後也會加入這一行列。)人都曾經或正在領先于世界。

但是,一旦他們的文明因為某種原因衰落下去,這個民族很可能會空中解體,羅馬人已經不復存在,而美利堅人也終將步其後塵,只有漢人一直存在了下來。這不僅僅是因為漢人太多,要知道古羅馬人口最多時也有六千萬,並不比漢朝時的中國人少。

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漢人實在是一個極其特別的民族,他們雖然從不重視血緣,卻完全具備成為血緣民族的條件。基因圖譜可以證明,漢族(比漢人的範圍要小一點,但也可以作為參考,畢竟漢族的人口太多了,佔了漢人的絕大多數。)的父系血脈(選用父系血脈作為標準,一是因為男權社會的傳統,更是因為男性性染色體只要不出現變異,就可以無限代地遺傳下去,而母系基因在遺傳上的穩定性則要差很多,運氣不好的話,幾代以後就沒什麼特征基因留下了。)同源性在世界主要民族中高居首位。

正是因為這種高度同源性,使得漢人的民族認同有了天然的基礎,才能頑強地挺過那幾次慘絕人寰的大劫難,而沒有亡族滅種。但反過來說,也正因為這個原因,那些入侵的異族才對漢人心存戒懼,一心要滅之而後快。

于是,雖然漢人不將自己的血緣當回事,敵對民族卻對一直盯著它不放,歷史上如五胡亂華之類的黑暗時期中專門針對漢人的大屠殺數不勝數,但這樣一來漢人反而被迫團結起來奮起反抗,最終那些惡徒也沒能有什麼好下場。

然而,傳統的力量是異常強大的,而且中國古代改朝換代又太過頻繁,難以形成穩固的民族認同,結果民族主義思潮始終沒能出現,而漢人依舊像原來那樣兼容並包,也依舊是內斗不止。這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若沒有這一土壤,新中國建立後的民族政策將很難推行下去。而即使前世曾為歷史上漢人的悲慘時期而落淚的趙,也並不希望中國變成日韓(其中韓國更為明顯,日本人還帶有部分宗教民族的特性。)一樣的狹隘民族國家。

但是,新中國建國超過了半個世紀,絕大多數民眾似乎依然缺乏對人類生命本身的關愛,中國人即使行善,也大多只是因為我們具有比其他民族更強烈的同情心,那是天生的,與人道主義無關。而人道主義的影響難以擴大,其實正是由于中國從未興起過民族主義的緣故,而這一點卻很少有人意識到

所謂人道主義,或者說以人為本,是針對世界上所有人的,包括那些自己沒見過的人。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人在汶川地震時感同身受,而在「9.11」時卻能幸災樂禍,他就算不上是人道主義者,事實上中國自古到今,人道主義始終沒有佔據過主流。這個問題趙早在前世就曾思考過,但答案卻直到現在才找到。其實民族主義與人道主義這兩種思想雖然看似南轅北轍,但卻是一脈相承的。

所謂民族主義,其實是將自己對親人的愛擴大到全族範圍;而人道主義則是擴大到全人類;動物保護主義思想如果能夠成熟,那就是擴大到所有動物;日後甚至會有鼓吹愛所有生命的思想體系。

換句話說,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愛的範圍是在不斷加大的,而民族主義正是人道主義之前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中國古代既然連民族主義思想都未盛行過,那自然更難孕育出人道主義的鮮花了,中國人之所以在世界上表現得還不算太糟,其實只是因為我們的本性太過善良的緣故

當然,如果有已知的其他文明已經進入了人道主義階段,那麼也不是不存在跨過民族主義直接進入人道主義階段的可能性。但趙現在可是生活在宋代,中華文明已經是現在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了,而此時的西方還處于黑暗的中世紀

何況趙又不是書呆子,他很清楚,以目前世界和中國的生產力水平,大宋如果單獨搞起人道主義那一套,那將會是一場可怕的災難。基于這些考慮,趙恐怕自己以後還不得不暫時先利用一下民族主義思想,同時盡可能地保留住我們兼容並包的傳統文化,而人道主義思潮興起的重任就只能交給子孫後代來完成了

不過這些都是很遙遠的事,年方四歲的趙現在還是專注于學習以及一些技術性工作,比如竹殼自動鉛筆的測試定型,其間還有了一項意外的收獲。

在試用鉛筆的過程中,趙貪玩的天性突然發作,便不懷好意地給趙構畫了一幅素描。趙前世可是畫畫的「天才」,美術曾經得過零分的,趙構自然被畫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但趙構和兒子不同,他在書畫方面造詣精深,立刻留意到了鉛筆素描與中國傳統繪畫的區別。

令趙意想不到的是,在他沒有對素描所用的焦點透視法進行講解的情況下,趙構依然憑借自己多年繪畫的經驗和與生俱來的直覺將其歸納了出來,並成功地在一個下午的時間內就畫出了有著相當水準的鉛筆素描。

看到眼前酷似自己的肖像畫,趙再一次確認了世界上真的是有天才存在,並發現了鉛筆在制圖以外的其他用途。國畫由于采用的是散點透視法,又以毛筆這種軟筆作為繪畫工具,很自然地走上了「重神不重形」的路線,但在那些必須形似的場合,就很不好用了。

鉛筆素描的畫法如果得到推廣,那麼懸賞通緝的畫像精確性便會提高很多,不但利于抓捕罪犯,冤假錯案也會減少很多,趙構听後深表贊同,馬上采納了這一建議。

不過,趙並不希望這種畫法用于繪制皇帝和高官的肖像,因為這樣做的話皇帝以後想要微服私訪就幾乎沒可能了,當年**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無法繼續深入群眾,後來才犯下了那麼多錯誤。

但是,這種畫法既然出現了,想要完全控制是不可能的,鉛筆素描這種嶄新的畫法由于皇帝帶頭提倡,加上更容易被普通民眾所接受(畢竟他們大多是以畫得像不像來評判一幅畫的優劣的),而迅速在民間傳播了開來。喜好書畫的趙構自然樂見其成,但他的好心情並沒有持續多久

建炎四年(西元1130年)七月,大宋川陝宣撫處置使張浚在確認了西軍不下二十萬的總兵力後,錯估了關中宋金兩軍的實力對比。盲目自信的張浚曲解了聖旨中只要他設法牽制金軍的要求,而決定集中全力向金軍發起一次大規模的反攻。

為此,張浚罷免了力主堅守的曲端,令王彥、劉等其他反對立即出擊的將領噤若寒蟬,勉強地統一了思想。為了保障後勤供應,張浚獻出私產黃金萬兩(張浚在宋代還算清官,出身也不是大富大貴,居然還能拿出萬兩黃金來,可見兩宋之交的大宋官吏已經**到了何種地步。)以助軍資,並預借川陝地區五年民賦,囤積大量糧草錢帛集中囤放,準備勝利後用來犒賞三軍。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