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0018連俊擬敕封翼相
自從4年前入相以來,張蒼以淵博的律歷、算術知識和公廉的從政形象,贏得了大漢君臣的一致贊譽,也令大漢朝廷非常平順。這些,劉桓心中很是感激張蒼。
如何安排連俊的職位,劉桓很是費了一番思量。要是職位低了,不僅連俊本人不願意,自己所寵愛的長公主面子上也不好過,自然還有自己所器重的安國武將周亞夫心里也會有想法。
但連俊的能力自己還未深入了解,要是安排個重要的職位,而他又不能稱職的話,將會成為朝廷笑話,也會對將來自己任用官員產生不利的影響。
劉桓想,新設一個高階而又無實務的職位給連俊,不僅可以考察他的能力,也會讓連俊有更多的時間陪在自己身邊講述將要發生的事情。
想到這,劉桓面帶微笑望著連俊說︰「你新來朕的大漢,又不能將你的來歷明白告訴群臣,若委以重要職務,群臣將不可理解,會認為朕任人失度。不若朕新設個虛職,即可顯示朕對你的重視,又無實際事務耗你時間與精力。那樣,你將有充分的時間和充足的精力跟朕一起說說將要發生的事情,好讓朕做決策之前,心里有個數。朕這樣考慮,你覺得呢?」
長公主心里很想連俊能有個顯赫的官位,好讓連俊死心塌地呆在大漢,輔助父皇輔助大漢,聞言,立即說︰「父皇要新設什麼職位呢?」
「朕想新設一個輔相的職位,位居丞相之後,百官之上,而又不管理任何政務,專事輔助朕。如此,長公主以為如何?」劉桓微笑著問劉嫖。
劉嫖沒想到父皇會委以相位,立即開心地說︰「父皇好英明哦!」
劉桓轉向周亞夫和連俊,以垂詢的語氣問︰「你們覺得呢?」
周亞夫也覺得以輔相虛職委給連俊,是最好的辦法,說︰「微臣覺得皇上慮想周到,如此群臣便無可指謫皇上對連俊的作用了。」
劉桓以至高無上的皇帝之尊,想任命誰擔任什麼職位,竟然還會虛心征求他人意見的態度,大大出乎連俊的意料。看來,史書上所寫漢文帝劉桓性情平和,很注意傾听臣子意見的文字,並非妄譽之言。
漢文帝劉桓任用自己,不僅考慮到百官的感受,還注重考察自己的實務能力,而不是憑一時興起而委以重職實位,這讓連俊心里很是折服。
見劉桓征求自己的意見,連俊心悅誠服地說︰「我听皇上的。」
「好,那就這樣定下了,朕明日早朝即予宣布。」劉桓見連俊答應了,開心地說。
長公主見連俊官位已定,調皮地說︰「連俊,從明日起你就是輔相了。到時,見了父皇要自稱臣,與其他大臣語來言去,要自稱本相。哦,在朝廷上,你還要隨文武百官行朝禮的。都有什麼朝禮,還是請條侯呆會兒慢慢教你吧!」
周亞夫也很開心,听了立即說︰「臣領命!」
連俊開心地瞅著周亞夫微笑著,月復中不由「咕嘟」了一聲。
長公主听了立即想到,連俊從昨天傍晚從廣漢出發以來,還沒有吃過食物,便笑著說︰「父皇,我們三人都餓壞了,能不能同父皇一起邊吃邊聊呢?」
能與皇上邊吃邊聊是做臣子莫大的榮譽,一般都是由皇上開口,邀請臣子一同進食的。此時若由他人提出,劉桓自然會認為太失禮,可由他所鐘愛的長公主提出,劉桓毫不猶豫地答應說︰「好啊!朕也想嘗嘗長公主宮中的美食呢!」
說著,劉桓率先拈起一塊桂花糕,瓣下一小塊往嘴里塞去。
連俊可是真餓了,右手抓起一塊桂花糕就往嘴里塞,左手端起一盞茶,一古腦倒進嘴里。
劉桓擔心連俊也象長公主剛才那樣給噎了,關心地說︰「慢些吃,別噎著。」
論年齡,此時的劉桓還未滿30歲,比連俊僅大六、七歲而已。但劉桓年幼結婚,未到13歲便生下長女劉嫖,自然格外鐘愛,因此在登上皇位後不久,破例立長女劉嫖為長公主。
此時的劉桓早已子女成群,因此對長公主劉嫖帶回來的連俊,心理上也視同晚輩,才會以父輩的口吻,囑咐連俊慢些吃,別噎著。
連俊雖然英俊瀟灑,但心理上卻將自己視為年輕人,自然少了劉桓的穩重與莊嚴。
見劉桓以帝皇之身,如此關懷自己,猶如父母一般,頓時感動地望著劉桓說︰「謝謝皇上關懷!」
長公主和周亞夫都餓壞了,顧不得多想,立即取過盤中的糕點,就著茶水便狼吞虎咽著。
見為官多年的周亞夫也這般狼吞虎咽的,劉桓這才意識到三人真是餓得很了,便細品慢咽地就著茶水,邊慢慢地吃著糕點邊饒有興趣地看著三人的吃相。
長公主、周亞夫和連俊三人,不消一會兒的工夫,就將幾個盤子上的各色糕點一掃而光了。
長公主見吃光了盤子上的糕點,不好意思地朝劉桓說︰「父皇,我們三人的吃法,是不是很難看呀?」
「不難看,真有意思呢!要不要再讓他們上幾盤來?」劉桓微笑著問。
周亞夫「嘿嘿」笑著說︰「微臣失禮了,請皇上見諒。先講些正事,呆會兒再吃吧。」
「喔,什麼正事呀?」劉桓听周亞夫如此講,心知近期大漢便要有大事要發生,略感驚訝地問。
周亞夫便將十幾年後吳王劉濞將發動「七王之亂」的事情說了一遍。
劉桓听完,皺著眉頭望向連俊問︰「果然如此?」
連俊果決地點下頭,說︰「是的,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卯和膠東王劉雄渠七位王爺參與了叛亂。」
劉桓皺了皺眉,問︰「現在他們未反,若是將他們抓捕下獄,卻顯得朝廷無據亂抓,朕自亂法度。如此奈何?」
「正因如此,長公主和周將軍才將我帶回皇宮,向皇上秉明此事,以共謀對策。」
長公主凝重地望著劉桓說︰「父皇,他們的反叛正因為是在十幾年後,條侯才認為若能將他們的反叛消彌于無形,順利地落實削藩策,則大漢的兵力和財力就不會因他們的叛亂而消弱,人口就不會因此次叛亂而銳減。」
劉桓听了,這才知道長公主與周亞夫帶回連俊的用意,欣賞地望向周亞夫,說︰「父子條侯忠心輔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