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0018连俊拟敕封翼相
自从4年前入相以来,张苍以渊博的律历、算术知识和公廉的从政形象,赢得了大汉君臣的一致赞誉,也令大汉朝廷非常平顺。这些,刘桓心中很是感激张苍。
如何安排连俊的职位,刘桓很是费了一番思量。要是职位低了,不仅连俊本人不愿意,自己所宠爱的长公主面子上也不好过,自然还有自己所器重的安国武将周亚夫心里也会有想法。
但连俊的能力自己还未深入了解,要是安排个重要的职位,而他又不能称职的话,将会成为朝廷笑话,也会对将来自己任用官员产生不利的影响。
刘桓想,新设一个高阶而又无实务的职位给连俊,不仅可以考察他的能力,也会让连俊有更多的时间陪在自己身边讲述将要发生的事情。
想到这,刘桓面带微笑望着连俊说:“你新来朕的大汉,又不能将你的来历明白告诉群臣,若委以重要职务,群臣将不可理解,会认为朕任人失度。不若朕新设个虚职,即可显示朕对你的重视,又无实际事务耗你时间与精力。那样,你将有充分的时间和充足的精力跟朕一起说说将要发生的事情,好让朕做决策之前,心里有个数。朕这样考虑,你觉得呢?”
长公主心里很想连俊能有个显赫的官位,好让连俊死心塌地呆在大汉,辅助父皇辅助大汉,闻言,立即说:“父皇要新设什么职位呢?”
“朕想新设一个辅相的职位,位居丞相之后,百官之上,而又不管理任何政务,专事辅助朕。如此,长公主以为如何?”刘桓微笑着问刘嫖。
刘嫖没想到父皇会委以相位,立即开心地说:“父皇好英明哦!”
刘桓转向周亚夫和连俊,以垂询的语气问:“你们觉得呢?”
周亚夫也觉得以辅相虚职委给连俊,是最好的办法,说:“微臣觉得皇上虑想周到,如此群臣便无可指谪皇上对连俊的作用了。”
刘桓以至高无上的皇帝之尊,想任命谁担任什么职位,竟然还会虚心征求他人意见的态度,大大出乎连俊的意料。看来,史书上所写汉文帝刘桓性情平和,很注意倾听臣子意见的文字,并非妄誉之言。
汉文帝刘桓任用自己,不仅考虑到百官的感受,还注重考察自己的实务能力,而不是凭一时兴起而委以重职实位,这让连俊心里很是折服。
见刘桓征求自己的意见,连俊心悦诚服地说:“我听皇上的。”
“好,那就这样定下了,朕明日早朝即予宣布。”刘桓见连俊答应了,开心地说。
长公主见连俊官位已定,调皮地说:“连俊,从明日起你就是辅相了。到时,见了父皇要自称臣,与其他大臣语来言去,要自称本相。哦,在朝廷上,你还要随文武百官行朝礼的。都有什么朝礼,还是请条侯呆会儿慢慢教你吧!”
周亚夫也很开心,听了立即说:“臣领命!”
连俊开心地瞅着周亚夫微笑着,月复中不由“咕嘟”了一声。
长公主听了立即想到,连俊从昨天傍晚从广汉出发以来,还没有吃过食物,便笑着说:“父皇,我们三人都饿坏了,能不能同父皇一起边吃边聊呢?”
能与皇上边吃边聊是做臣子莫大的荣誉,一般都是由皇上开口,邀请臣子一同进食的。此时若由他人提出,刘桓自然会认为太失礼,可由他所钟爱的长公主提出,刘桓毫不犹豫地答应说:“好啊!朕也想尝尝长公主宫中的美食呢!”
说着,刘桓率先拈起一块桂花糕,瓣下一小块往嘴里塞去。
连俊可是真饿了,右手抓起一块桂花糕就往嘴里塞,左手端起一盏茶,一古脑倒进嘴里。
刘桓担心连俊也象长公主刚才那样给噎了,关心地说:“慢些吃,别噎着。”
论年龄,此时的刘桓还未满30岁,比连俊仅大六、七岁而已。但刘桓年幼结婚,未到13岁便生下长女刘嫖,自然格外钟爱,因此在登上皇位后不久,破例立长女刘嫖为长公主。
此时的刘桓早已子女成群,因此对长公主刘嫖带回来的连俊,心理上也视同晚辈,才会以父辈的口吻,嘱咐连俊慢些吃,别噎着。
连俊虽然英俊潇洒,但心理上却将自己视为年轻人,自然少了刘桓的稳重与庄严。
见刘桓以帝皇之身,如此关怀自己,犹如父母一般,顿时感动地望着刘桓说:“谢谢皇上关怀!”
长公主和周亚夫都饿坏了,顾不得多想,立即取过盘中的糕点,就着茶水便狼吞虎咽着。
见为官多年的周亚夫也这般狼吞虎咽的,刘桓这才意识到三人真是饿得很了,便细品慢咽地就着茶水,边慢慢地吃着糕点边饶有兴趣地看着三人的吃相。
长公主、周亚夫和连俊三人,不消一会儿的工夫,就将几个盘子上的各色糕点一扫而光了。
长公主见吃光了盘子上的糕点,不好意思地朝刘桓说:“父皇,我们三人的吃法,是不是很难看呀?”
“不难看,真有意思呢!要不要再让他们上几盘来?”刘桓微笑着问。
周亚夫“嘿嘿”笑着说:“微臣失礼了,请皇上见谅。先讲些正事,呆会儿再吃吧。”
“喔,什么正事呀?”刘桓听周亚夫如此讲,心知近期大汉便要有大事要发生,略感惊讶地问。
周亚夫便将十几年后吴王刘濞将发动“七王之乱”的事情说了一遍。
刘桓听完,皱着眉头望向连俊问:“果然如此?”
连俊果决地点下头,说:“是的,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卯和胶东王刘雄渠七位王爷参与了叛乱。”
刘桓皱了皱眉,问:“现在他们未反,若是将他们抓捕下狱,却显得朝廷无据乱抓,朕自乱法度。如此奈何?”
“正因如此,长公主和周将军才将我带回皇宫,向皇上秉明此事,以共谋对策。”
长公主凝重地望着刘桓说:“父皇,他们的反叛正因为是在十几年后,条侯才认为若能将他们的反叛消弥于无形,顺利地落实削藩策,则大汉的兵力和财力就不会因他们的叛乱而消弱,人口就不会因此次叛乱而锐减。”
刘桓听了,这才知道长公主与周亚夫带回连俊的用意,欣赏地望向周亚夫,说:“父子条侯忠心辅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