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克殷首先接過毛興帶來的無署名密信,切開封蠟,便見里頭盡是拉丁字。
「這是秉詩阿妹的信,」鄭克殷說道,「信里倒也沒什麼重要內容,我會晚些再細看。」
已經坐在圓桌旁的毛興頗為認可地點了點頭,「既然如此,那接下來便是我這方面的情報。」
毛興的情報有幾個方面的來源,一是在圭谷和殖民司所听聞的,二是通過與洪門兄弟的來往而得知的。
圭谷有一位名叫黃殿的農民,主要種橡樹、煙草和小麥,自己也會養些雞、豬,這些都是在市場上很好賣的農產品,因而會經常進城到集市販賣。此人正是一名洪門兄弟,
毛興這幾天從林大江處得知鄭司長從未松懈學武,便知其毅力與理想足以打動洪門的兄弟們,便可以分享更多一點洪門的事——
圭谷的「紅花亭」,正是位于青丘山上鹿目溪畔的一處山洞之中——不過這也只是其中一處——若是鄭克殷有意加入洪門,黃殿也願意與毛興、林大江一同引薦。
而黃殿,正是毛興大部分情報的來源。
鄭克殷對此感到欣喜。若是能親自加入洪門,那必能得到更多洪門兄弟的認可,相比于通過毛興去獲得情報和施加影響這顯然會更為便利。
「加入洪門,要經過武試,」毛興介紹道,「不過武試看的不是新成員是否足夠勇武,而是看有沒有堅定的意志和正直的品格,所以打輸了也無妨。」
鄭克殷知道自己只是學了大半年的武,這也主要是為了改善身體素質——效果的確很好,比原來的「鄭克殷」,在體力和體形上要好太多了——但若要真跟人比武,還是很難確保取勝。
尤其是如果毛興、林大江就代表著洪門的水平的話,那不用比鄭克殷就知道結果了。
當然毛興這麼說也算是透題了︰意志與品格,比勇武更重要,如果還沒開打就認輸,那必不能得到兄弟們的認可。
「好,那就有待毛兄幫忙安排了。」鄭克殷充滿感激地說道。
毛興接著講述,他也通過鄭秉詩,以及鄭克殷的密信,知道司長大人想要利用洪門這條線來鏟除奸黨,因而對黃殿做過不少旁敲側擊。
黃殿與金門也有不少往來,最終給毛興的回應是,洪門內一位廣受尊敬的老前輩蔡機功也在一次紅花亭開會時,認為馮錫範乃國之大害,正直的洪門兄弟們必應在有機會的時候,為鏟除馮錫範出一份力。
有別的兄弟認為鏟除馮錫範甚至不用以國家為理由,皆因前舵主陳永華正是被馮錫範訛死,因此馮錫範必是全體洪門成員的仇人,人人得而誅之!
關于馮錫範訛死陳永華一事,鄭克殷只是有所耳聞,卻不知細節。
毛興便解釋說︰「唉,其實只是總制大人,或者我們以洪門成員的身份,喊他總舵主,他太過剛直,太過恩正。
「那時是永歷三十四年,先王西征偽清失敗,退回台灣,而馮錫範為了一己私欲,想要奪取陳總舵主的權力和部眾,便私下里和總舵主說了些什麼。
「他們是怎麼說的,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只知道在那之後,總舵主便向先王自辭東寧總制之職,不久之後便不幸逝世。
「在我們看來,導致總舵主死亡的,非馮錫範莫屬。」
此事听來確實蹊蹺,光是馮錫範動嘴皮子說一番話,陳永華便先是辭職,後是逝世,任誰都覺得古怪。
也難怪馮錫範會被人稱為「一劍無血」。
但馮、陳二人之間到底說了什麼,為何把陳永華刺激到辭職,鄭克殷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查明此案。
根據陳夢球等人的說法,陳永華辭職之後會染病身亡,一定是發現馮錫範趁此機會奪取權柄,自己上當受騙,才會氣急攻心。
這種說法並非沒有道理。
不過此事終歸是十二三年前的事了,對于現在的鄭克殷等人而言,這事最有用的地方,當屬洪門和陳家都因此而仇視馮錫範。
蔡機功既是洪門中的老資歷,定下了這樣的調,那鄭克殷的確可以將洪門成員從金門城內為他們打開城門作為可預期的發展之一。
毛興則繼續講述從金門處得到的情報︰劉國軒北征湄鑿國一事引發了朝野爭議。
盡管官府公告聲稱劉國軒取得大捷,拿下重大功績,使扶桑再度開疆拓土,但私底下有些人認為劉國軒其實沒有能打贏苗蠖人,尤其是有一些將士的家屬得到了這些將士失蹤和戰死的消息,馮錫範倒是給了一筆撫恤金,但仍是在市井中傳開了。
劉國軒至今頓兵醫州,不像先前拿下橡陽之後張榜招募移民並凱旋歸來,恐怕是在戰爭中陷入了僵局。
人們認為劉元帥能做的,就是要麼撤回金門,承認失敗,曾經的明鄭戰神「晚節不保」;要麼增兵北上,誓要把苗蠖人統統殺光,不管活著的還是死了的,全部送回金門,使人們相信他的確能取得無比光輝的勝利!
鄭克殷听罷,哈哈大笑,在毛興狐疑的目光中,也給毛興分享了自己這一邊的情報——
「其實劉國軒老賊的確是陷入了戰爭泥潭,他手下有一個叫做劉卻的小卒,被番人俘虜之後干脆答應了帶番人反擊,又自稱湄鑿國大將軍,並派出使者前來找我,要與我結盟。」
毛興張大了嘴巴,「原來真實情況是這樣……」
鄭克殷也進一步給毛興分享自己這頭的情報,並說︰「如果我們在金門將這些事傳出來,的確會令劉國軒臉上掛不住。
「當然我們要傳的不是劉卻的叛變自立,而是劉國軒吃下食杞、耀圍等敗仗,連生番都打不過。
「這樣一來,曾經斬殺數萬清兵的劉國軒會被人認為‘廉頗老矣’。
「如果他撤兵回到金門,那麼在金門人中的威望就得喪失。
「而如果他從金門增調兵力,就會既承認自己陷入僵局沒能達成目標,又會削弱金門留守兵力,將更多兵力耗在北方。
「我想他最好的做法,是繼續維持現狀,以此否認自己的失敗,同時命北征部隊執行新的策略,比如說在平原更多地建設堡壘、城鎮、哨所、碉樓,將番人的那片山區圍住,逐步推進,最終取得他原本預期的戰果。
「只是這樣一來,他與那千把兵士,就得在那小小的湄鑿國耗上三五個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