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747章 向軍區司令匯報

戰爭時期催生出大量新式武器,因為戰局的急迫性,絕大多數武器根本得不到大量的實驗就直接發給部隊,通過實戰檢測,那些是真的性價比上乘,哪些是廢物點心。

楊明志要搞新式槍械,殊不知,蘇聯境內的許多設計局、步槍工廠,乃至一些小作坊,都在研發新槍。

年輕的卡拉什尼科夫的坦克就在八月底被擊毀,他的臉上纏滿繃帶,而今無聊的躺在後方醫院里。他的頭腦沒有停止思考,縱使距離出院還有段時間,也被判定不適合繼續服役。他萌生出的生產更先進的沖鋒槍的想法,以增強配合坦克進攻的步兵的作戰能力。

別列科夫將軍在結束晚餐後,沒有再在833廠逗留,他直接坐著轎車回設計局。

接著酒勁的一番暢談,著實令駐廠軍代表伊萬諾夫對這位《真理報》大肆贊揚的「國際主義英雄」有了新的見解。

將軍是能征善戰的,除此外,將軍也是一名工程師。

伊萬諾夫對突擊步槍的概念了解,真的只局限于夜里和將軍的暢談,但是該槍械的前景,尤其是將軍提出的槍族概念,令他覺得潛力巨大。

軍代表的重大職責之一,就是駐扎工廠監督生產並反饋消息。

每一周,伊萬諾夫必須寫一份詳細的報告書提交給西伯利亞軍區。若是出現緊急情況,就通過熱線電話直接打過去。

833廠就在新西伯利亞市內,軍區的總部亦是在這座城市,只是相距略遠罷了。

楊明志完全不知道的是,伊萬諾夫個人覺得突擊步槍的事有著極其重大的積極意義,此事必須立刻寫成報告,次日一大早就親自乘車,繞開自己的上級,直接向軍區司令反饋。

清晨一到,伊萬諾夫帶著文件夾跑步闖入軍區指揮部大樓。因為他是駐扎新式火箭炮工廠的軍代表,那絕不是普通工廠,因而有著直接面見軍區司令的特權。

今日的天氣不太好,弄得許多人的心情也很糟糕。

西伯利亞軍區司令尼基塔弗拉基米諾維奇梅德韋杰夫中將,今天的精神狀況就不怎樣。

緣何?現在斯大林格勒的戰事非常激烈,作為重大兵員地的西伯利亞軍區被予以厚望。奈何,最大的工業城市新西伯利亞,它的軍工產能還不理想。

市民、村民,乃至森林中的雅庫特、蒙古、葉尼塞的獵人都被征召入伍。他們換上了蘇軍軍裝,頂著船形帽,踩著全新的皮靴,至于手頭的家伙,著實有些匱乏。

蘇聯當然是不缺輕武器的,只是烏拉爾工業集群才是軍工生產的主力。西部大撤離的企業,絕大部分是轉移到烏拉爾地區,只有一部分遷移到新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州的幾個城市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人員需要安頓,工業母機需要就位,城市需要時間。

戰爭容不得等待,司令郁悶之處就在于,他新組建的部隊,許多人在訓練營時有足夠槍械訓練,登上軍列時卻兩手空空。部隊在越過烏拉爾山後才能得到足夠的武器,並投入戰場。

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實際情況呢?戰事太緊張了,個別來自西比利亞的軍隊,他們幾乎都走到伏爾加河了,才領到最基本的步槍。

今天和以往一樣,梅德韋杰夫中將在自己的指揮部內,與一票參謀,研究著新部隊的組建問題。又通過電話,催促州內各個兵工廠,加緊武器的生產。必要時還要和市長、第一書記等人開會。

龐大的西伯利亞軍區的司令,他的最大工作就是擔任「協調者」。他不必在前線領著幾萬人浴血拼殺,故而難以用軍功換來自己的升職,幾年下來,梅德韋杰夫依然是個中將。

當然,這個中將的權力卻是非常之大,責任一樣很重。

楊明志也是中將,而今失去了兵權,中將已然有名無實。

但中將就是中將,梅德韋杰夫知道這麼一個和自己同等軍餃的人來到新西比利亞,此人接受領袖的命令來此研發武器,他提起了很高的興趣,礙于工作繁忙,就一直沒有去拜訪一下。

833廠的軍代表突然前來,梅德韋杰夫高興的覺得,火箭炮的生產有了重大進展?

誰知,軍代表伊萬諾夫提起的是另一件事。

「別列科夫將軍,他要造一款新式步槍?」

「千真萬確!我認為,它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發展潛力?我現在不需要潛力,我需要它立刻變成現實!」不管是什麼,只要是新式裝備的研發消息,都能令梅德韋杰夫感覺欣慰。

何況,那還是別列科夫將軍親自而為的。

不勞伊萬諾夫進一步描述,堂堂西伯利亞軍區司令已經提起興趣。

「您不要說明槍械的具體技術參數,我是軍人,不是兵工廠的工程師!我只在乎,那位別列科夫將軍的新式武器,我何時能看到實物!」

「這……大概就是未來幾天。也許五天,也許是七天,您就可以看到實物。別列科夫將軍昨日為此事跑了一天,那是一位行動能力非常強的人,他聯絡了多個工廠,據我所知,新式槍械的零件昨日晚上已經開始生產。」

听了這樣一番簡短的解釋,話語不多信息量非常之大。

梅德韋杰夫和他的參謀們都有所懷疑,卻也都相信別列科夫將軍的實力,以及市內各個兵工廠的能力。

雖然各個工廠的產能還有巨大進步空間,忙里偷閑合作搞出些新東西,也是可以的。

「好了!您把報告書交給我就請回去了。關于這件事,我覺得軍區暫時不該打擾別列科夫將軍的工作。我會通知其他人繼續觀察,等樣槍完成了,我將親自拜訪他。」

……

背後正在發生著的事,楊明志並不知情,他甚至不知道西伯利亞軍區的司令部也在這座城市里。

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楊明志恨不得月兌了鞋子直接攤在床鋪上呼呼大睡。

洗漱還是必要的,走了一整天,臨睡前在燙燙腳,這是多麼的美妙。

大辦公室熄燈,所有設計員回到自己的宿舍,唯有格里申科的衛兵們繼續例行輪崗值夜班。

洗了腳又蹭掉腳後跟的死皮,再吃點干面包塊墊墊,楊明志感覺渾身舒坦了一些。

回到自己家,只見的屋內的燈光一直亮著。

老婆肯定沒有睡!

「啊!真是累死老子了,親愛的,還沒休息?」楊明志進了屋隨口問道。

楊桃穿著件棉布睡衣,背靠床幫看著書,頭發辮就垂在胸前,一副恬靜安詳模樣。

「真是的,你回來的有些晚了。」

「唉,事情太多,終歸是基本解決完了。我估計啊,我的新槍也就是兩三天的事了。」

「你呀,辦事總是那麼急切,好像你的時間根本不夠用似的。」

「我的時間非常值錢!根本就不夠用!」說話間,楊明志把外衣一月兌,麻溜的鑽進早已被老婆捂熱的被窩。

他剛一躺下,老婆非常熟練的湊近懷里︰「嗯,就等你了。我晚餐的時候和安妮聊了很多,據說麥子快要收割了,到時候咱們也能分到新麥。」

妻子在懷里撒嬌這是無可厚非的,撫著她的小臉,楊明志一時忘卻了白天的身心俱疲。

只是妻子居然提起了麥收的事!

「麥子怎麼了?哎呀,新麥也是首先供應軍隊,咱倆因為地位很高,所以吃得好。其他地方的老百姓還是啃土豆呢!新麥全部供應軍隊,鬼知道咱們能否吃上。」

「肯定能吃上,安妮今天去食堂大廳了。咱們的設計局以後能天天吃面包了。」

「哎呦?這可是好事啊!雖然老毛子的面包花樣太少。」

「但是我們可以直接搞些面粉啊,安妮說了,給她一個烤箱,咱們自己就能烤面包。再說了,沒有烤箱,做些蒸籠也行啊。蒸白面饅頭可比烤面包好吃多了。以前……以前我在老家的時候,也就小時候吃過白面饅頭。後來鬼子來了,就沒有白面了。」

妻子提到這件事讓楊明志想到很多。

日本佔領統治中國的東北,中國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在對待佔領區的經濟,德軍和日軍的做法居然高度的一致。

只有開拓團民和日軍士兵能吃上白面和大米,其他人只能吃雜糧。

如此一來,在楊桃的記憶中,自從國土淪陷,她就再沒吃過饅頭,哪怕淪陷之前她家也就過年吃頓餃子。

她今天心血來潮和丈夫聊起麥子的事,全然是幾小時前和安妮的那番暢談。

西伯利亞已經進入秋季了,再過幾天就是立秋,也就是春小麥收獲的日子。

近幾天的氣候狀況有些糟糕,似乎降雪天氣快到了。

新西伯利亞州的麥子大部分地區已經成熟,何時啟動全面收割,市長要為之拍板。收割機已經開始調集,白天的時候安妮偶然看到了開到城外的聯合收割機,她才去食堂詢問相關情況。

「等到了立秋就該貼秋膘了,到時候咱們可以包餃子。」

「包餃子?」楊明志突然提起精神,「所以你想搞些面粉?」

「對啊,我閑著也是閑著,不如教教安妮做咱們中國菜,這樣你也高興。」

「這倒是。好了你想怎樣辦就怎樣,我的身子累得快要散架。休息吧,把台燈關上,啥也不要想。」

……

最近幾天,市長烏莫夫一直在組織人手,籌備這本地區的秋糧收獲。他只負責新西伯利亞市轄區的農田,並向州長匯報情況。

相比起之前的幾年,今年的氣候稍微冷了一點,秋糧收獲季節也必須滯後幾日。

收獲季滯後,對于西伯利亞這樣惡劣的環境,每滯後一天,風險就打一天。

北極地區的氣象站一直通過電報監控著氣候的變化,一旦寒流出現,麥收就必須提前開始。如若沒有能帶來降雪的寒流,麥收就定在九月二十一日。

楊明志不怎麼關心農業生產,只要自己負責的領域能搞出成績,這就是最好的。

經過一宿的休息,整個人又恢復了精力。

針對各位設計員的軍訓照例進行著,楊明志不必再親自監督,甚至于設計局日常的工作,他暫時甩給波波夫。

當前最重要的工作還是督促槍械零件的生產,他就擔任起監督員的工作,新的一天又是去各個工廠盯著。

他不是單純在工廠的廠長辦公室坐著,而是下車間,瞪著工人具體生產,必要時提出意見。

他恨不得所有零件能幾個小時就全部加工完畢,事與願違的事,此事根本快不了。

一款新式武器的研發,它的試驗品最是消耗時間。

因為工人們在生產它之前完全沒有經驗,縱使有了圖紙,具體加工與生產還是問題多多。

例如楊明志所謂「⑴⑵42」突擊步槍的槍機系統,大量零件需要銑床加工。

「⑴⑵42」的氣動原理和槍機結構,和「⑴k47」完全一致,尤其是拉機柄的結構!

然而,就是這個特殊的拉機柄,它簡直給予831廠的一票專業車床技工重大挑戰。

比起生產莫辛納甘的槍栓,新槍的拉機柄的加工需要更多的工序,整個槍械最難加工的也莫過于這個了。

它真的只能通過銑刀慢慢銑出來,在純粹依賴人力加工的當下,所消耗的時間的確是多。哪怕是工人已經練得經驗豐富,加工還是需要很多時間。

直到戰後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電腦技術的應用啟動工業3.0,數控車床依靠固有程序,讓各種零件的生產變得效率暴增。

「⑴⑵42」的拉機柄是非常精妙的零件,和其他零件配合,就形成了復雜系統。

但凡能看得懂楊明志拿出的設計圖的人,都會覺得它的精妙,並贊譽機械之美。

可工人們是初次接觸如此復雜的鑽銑加工,他們非常的不熟練,且一旦銑錯了地方,整個材料就報廢了。

計劃中只需要生產十支步槍,故而只需要十個合格的拉機柄就可以,結果他們居然干廢了二十個材料才完成任務,時間也到了十八日的夜里。

楊明志可不會抱怨什麼,這一班組的五人,尤其是班長戈多夫斯基給予他很大印象。他們都是些一把胡子的中年男人,本身就經驗豐富,合計二十次的失敗終究讓他們短時間內變得熟練。

機械加工指望報廢率為零,這是非常不現實的。楊明志以自己的經驗,報廢率控制在2%以內,這就是最理想的狀況。

工人們變得熟練後,就把這幾個人全部調到自己的附屬工廠。他們一個個都是做老師的料五個人組建五個班組,等技能越來越熟練,拉機柄和其他零件的生產效率也越來越高。

按照和步槍廠長的協議,這個牆角,必須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