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746章 軍代表伊萬諾夫

世界陷入黑暗,唯有天空星光點點,由于沒有什麼光污染,頭頂上的銀河更加璀璨。

時間再晚,還有一件事必須做去里固施科夫的工廠看看情況。

830廠,它全天二十四小時運營,工人分成兩班倒,基于當下的人力資源,工廠的生產效率已經快到瓶頸了。

這個工廠現在的唯一任務就是大規模生產飛魚火箭炮,發射實驗在幾天前勝利完成,工廠幾乎在第一時間得到了上級的生產批準。

既然要開始量產,作為總負責人的里固施科夫必須先提交他的生產計劃書。

九月份已經過去了一半,剩下的半個月里固施科夫做了雄心勃勃的生產計劃。

「飛魚」火箭炮,在他人看來它的性能很喜人,但它還是給人技術不成熟的感覺。

實際呢?里固施科夫真可謂經驗豐富。

在830廠的幾個生產車間轉了一圈,楊明志得到了想要的結果。所謂沼澤地的工廠如何生產這款火箭炮,830廠不但完美的復刻,由于本地的物資設備條件特別好,無論是效率還是質量必然得到重大提升。

饑餓的楊明志就在里固施科夫的辦公室內吃上小灶,一起來的還有該廠的另外幾個領導。他們都是里固施科夫的左膀右臂,除了一個姓伊萬諾夫的軍代表(隸屬西伯利亞軍區)。

小灶簡陋一點,氣氛真是其樂融融。

明明比楊明志年長二十年,里固施科夫還是高高興興的先給他倒上一杯伏特加。

「唉?我想喝酒還是免了吧。」楊明志有點擔憂。

「沒關系,今天我高興。」

「好吧,好吧。最多喝三杯,如若我醉了,我的妻子將非常生氣。」

「哈哈?您怕您的妻子?」軍代表伊萬諾夫調侃道。

「將軍他怕老婆?伊萬諾夫同志,將軍的妻子也是位傳奇英雄。至于她。她簡直就是個孩子。」

初次見到新型火箭炮首席發明者,伊萬諾夫得此機會可沒心思去弄清將軍的家事,他是西伯利亞軍區派到830廠的駐廠代表。他的工作就是一個媒介,使得本地軍區能和各地兵工廠直接聯絡。

新式火箭炮有著極高的射程,一旦數量達到一定規模,那麼它將成為一種戰略武器,戰爭的方式說不定都會改變。

借著吃飯的功夫,初次見到將軍的軍代表伊萬諾夫不去管什麼禮儀,將軍啃著面包塊,伊萬諾夫還是詢問了一堆問題。

所有的問題綜合成一個大問題。

「您問我對飛魚火箭炮的態度?哈哈?它是一種優秀的戰術武器。」得知了這個家伙的身份,楊明志可是當仁不讓。

軍代表制度楊明志實在了解,蘇聯的軍工廠必然都有這麼一個人,以承擔「傳令兵」的任務。

通過這個人,自己完全能和西伯利亞軍區的高級軍官接上話。屆時,搞不好自己因為是中將軍餃,和軍區的少數的高級軍官還是平級的呢!

喝了半杯烈酒,楊明志陷入一陣亢奮,得此機會添油加醋的介紹起飛魚火箭炮的巨大戰爭潛力。

話說,四十公里的射程已經優秀的不可思議。

伊萬諾夫不想听將軍復述自己已經知道的事,他接著問︰「尊敬的將軍,我听廠長同志說,您還將繼續研發新式火箭炮?」

「當然!那是必然的!是我的使命,也是我們這些軍工人的責任。」

「好吧,您有什麼計劃了嗎?」

「火箭炮?暫時還沒有。說實話,我們要研制更大射程更大威力的火箭炮,首先要解決發動機問題。現在的發動機設計將被推翻,我們要設計全新發動機。只有如此,射程才能達到二百公里。」

「什麼?!二百公里?!」也不知是將軍喝了酒後的興奮吹牛,還是將軍真的有了相關計劃。伊萬諾夫以自己的見識覺得將軍還是在吹牛。

「怎麼?您不相信?」楊明志搖搖頭,繼續挺起胸膛,甚至手舞足蹈,「同志,有朝一日我們將登陸月球,我們將在外太空建設太空城。只要我們造出力量足夠大的火箭,使得飛行速度超過地球的逃逸速度,進軍太空就不再科幻。一切就從火箭開始!

我現在只能造出四十公里射程的火箭,德國人已經造出二百公里,未來的火箭炮射程會越來越遠!甚至我們從勘察加發射一枚彈,直接就能打到柏林!

您以為這是美夢嗎?!

不!美國人還有德國人,他們都在研制遠射程火箭炮,我們也不能落後。

也許僅僅二十年,我們就能把人送入太空,就是通過火箭!」

一時間,只有楊明志一人在此高談闊論,其他人都為將軍的驚人之語所沉默。

尷尬了一陣子,伊萬諾夫才勉強鼓掌︰「啊!真是美妙的未來。就是我感覺,真是太科幻了。如果它成了現實,我們蘇維埃的夢想應該也成了現實。」

「這……」現在輪到楊明志猶豫了。僅就宣傳而言,那個位面的勃列日涅夫在七十年代向全世界宣布,蘇聯已經勝利建成發達社會主義。名義上是如此,至于十幾年後克里姆林宮的紅旗落下聯盟瓦解,黑色幽默得讓人哭笑不得。

「是的!我們的夢想終將實現!」楊明志定了定神,「在那之前,我們要先打敗人類的共同敵人,就是蠱惑德國人民當炮灰的那個奧地利怪物。我想我的火箭炮會起到巨大積極作用。」

「當然!恕我直言,如果我們集中數千發彈同時使用,我們不必付出一人的代價就取得戰斗勝利。您覺得我的話如何?」

「我……我還不好評估。首先,我得知道現在的產量。」說著,楊明志問到里固施科夫。

「啊?您要切實的數據?是這樣的,我向上級提交生產計劃,在九月份剩下的時間,我將生產二百發飛魚火箭炮。而我現在生產線全開,僅僅是今天我就完成了二十發彈的裝配。到了本月最後一天,我有信心拿出三百發彈交差。」

楊明志點點頭,游擊共和國的兵工廠,拼了老命一天才能造出兩發,這還是在各類材料充裕的情況下。830廠在蒸蒸日上之下也有自己的弊端,如果要指望鯰魚火箭炮取得戰略打擊效果,工廠需要更多的工人增設更多的生產線,以量變完成質變。

「三百發彈,相對于一場戰役,它還是太少了!」楊明志回溯起今日的餐館,加上這個830廠,好像各個廠的生產力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軍械和彈藥的產量上不去,尤其是火箭炮,區區三百發還不夠前線軍隊塞牙縫的呢!

畢竟老毛子已經在過去的一年通過一場場實戰,明白了火箭炮該怎樣用擊中起來同時打擊。

一次普通的戰役,他們發射的各類喀秋莎火箭炮能輕易超過五萬發!

當然,僅就制造成本,「飛魚」火箭炮可比「喀秋莎」昂貴很多,單枚貴了五倍、真是一個幽默,射程是五倍,成本也是五倍!

但「飛魚」才不是綜合實力疊加五倍,而是五十倍,五百倍!

它僅在新西伯利亞的830廠開始投產,一開始產量上不去是必然的。至于以後,也許它還能改變一些重大戰役的進程?

楊明志沒有那麼多腦細胞進行大規模推演。

「里固施科夫,您十月份的生產計劃開始制定了嗎?您給我個數據,十月份,您能生產多少枚?」

「這個……也許是六百發,或者一千發。」說著,里固施科夫看看軍代表,「我能生產多少,也要看軍隊的需求。他們需求量大我就拼命生產。」

「啊!這件事?您盡可生產,軍區總司令同志恨不得我們西伯利亞軍區的部隊能裝備各類新式武器,我以名譽擔保,我們需要各種新式武器,以保證我們的戰士們……」

「戰士們怎麼樣?」楊明志問。

「少一些犧牲!但願……但願如此。可是……唉……」伊萬諾夫一臉愁眉的給自己點上一根煙,又憂愁的說︰「我一直覺得,只有戰士有著更優秀的武器,才沒減少我們的傷亡。現實的悲慘的,軍區輸送到歐洲的一支支步兵師,幾場戰斗就不得不退下來休整。戰士們傷亡太大了,如果……」

「是火箭炮嗎?」

「當然!」伊萬諾夫的眼楮泛著光,「將軍同志,您是聯盟的福星,我由衷的希望您繼續不辭辛勞來挽救那些年輕人,希望您繼續努力。」

如今西伯利亞軍區已經是蘇聯的重大兵員地,大量的亞洲人加入軍隊,使得烏拉爾山東邊開赴前線的部隊,恍若亞洲軍隊。

部隊的巨大傷亡能否用新式武器的大規模使用而止住?小胡子是這樣認為,蘇聯的軍隊軍官們也這麼認為也是合情理。

縱使武器的優秀不是決定戰爭勝利的唯一因素,人的因素也不是萬能的。先進的武器裝備優秀的戰士,軍隊戰斗力提升將非常巨大。

「我會的。說起來,我的計劃從不是只造火箭炮,不知道您是否知道,我還準備造突擊步槍。」

「什麼?」

其實伊萬諾夫的心思全在監督工人們生產火箭炮,他還親自做些記錄統計,以上交上級,為成立新的火箭炮工廠做些準備。

他今日的首次見到楊明志本人,完全不知這個年輕的將軍還有那些大計劃。

今天他又學到一個新名詞「突擊步槍」,似乎它也是一種新式武器,僅僅听著將軍對其數據的描述,本就是軍人的伊萬諾夫以職業的敏感性,瞬間意識到它的優越性!

他馬上詢問︰「那麼?您什麼時候著手研發?」

「已經在做了。」

「啊?真的?」

「當然!也就是這幾天的事。我的樣槍即將做完,配屬的特殊子彈也將制造一批。我今天見到您真是一件好事,這樣當我進行射擊實驗,您就作為軍方的見證人,如何?」

「好啊!」激動的伊萬諾夫干脆站起身,「我將立刻寫一份電報稿向上級匯報此事。將軍,您確定幾天之後樣槍一定成功?」

「當然,我從不令他人失望。」

……

對于楊明志,夜里又認識了一個姓伊萬諾夫的家伙。和這個人接洽,使得自己未來的工作又將省去許多麻煩。

畢竟自己在自家設計局搞東西,到現在暫時連配屬工廠都沒有。因為834廠和835廠還未建成,駐廠軍代表也沒有配屬。那麼這段時間新式武器研發完畢,就只有通過曲折的渠道向上級反映。

現在,有了這個伊萬諾夫牽線搭橋,自己應該西伯利亞軍區的司令員互打電話。

對了!這個軍區的司令員是誰?應該是個名人吧?

楊明志對蘇聯的西伯利亞軍區非常陌生,就像他對整個西伯利亞都很陌生。他只知道,這里的氣候惡劣,冬季漫長而寒冷。如果保暖得當,居住倒是沒什麼大障礙。

就是這樣的惡劣條件,居住在這里的人們將對抗惡劣環境的勁頭,用來對付侵略者。

當德軍在夏至之日發起進攻,不久,西伯利亞軍區立刻組建第24集團軍,並參與到對莫斯科的增援。

大量新組建的步兵師完成訓練,這些整編師已經排著隊,前往斯大林格勒方向。

人們總是記得在戰爭第一線奮戰的人們,卻鮮有關心基層士兵的來源。

蘇聯1942年的西伯利亞軍區是一個龐然大物,它東部方向與之接壤的就是遠東軍區,而它的南方,就是中國。

軍區的管轄範圍超過三百萬平方公里,只是區域內有著大片的寒帶原始森林,可能幾十公里不見一個活人。超過九成的居民是居住在鐵路、公路附近,只有一些北亞固有的土著居民,諸如葉尼塞人等等住在偏僻之地。

聯盟已經到了危急時刻,當局可是不管各類居民是否樂意,凡是符合征兵標準的男子,無論民族屬性政治信仰,全部被征兵。所以,一些人為了逃避征兵,干脆冒死鑽進西伯利亞茫茫針葉林,隱藏在白雪與凍土中,手握著獵槍警惕北極熊而非德國人。

逃月兌兵役的人畢竟少數,絕大多數被征召的年輕人,他們只知道當兵是自己的義務,卻不知這場戰爭的凶險。他們缺乏對現代戰爭的了解,但他們絕不是懦夫。

這些來自遙遠西伯利亞的各民族年輕人,他們各具特色的面孔最終將出現在保盧斯和他的三十萬潰兵面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