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663章 前往盧比揚卡

那團由防空氣球組成的雲團越來越近,即便是關閉了所有的車窗,楊明志手指輕輕按動自己的眼角,他以物理手段強行改變左眼角膜的屈光度,徹底看清了防空氣球的端倪。

莫斯科城已經到了,不遠處出現了大量建築。礙于本時空的建築水平,只有美國這樣的國家有能力造出帝國大廈這樣的摩天大樓。目前莫斯科城里最高的建築還是克里姆林宮和聖瓦西里大教堂,未來她也將呈現高樓**的壯美景觀,那都是後話了。

穿越最後一片樹林,整個大地豁然開朗,車隊即將進入市區。

突然間,又一個檢查站橫亙在大路上,楊明志注意到,不僅僅是自己所在的車隊,許多車輛正于此排隊呢。

"奇怪,難道莫斯科也要進城證?對啊,怎能不要證件呢?進入一個軍事管制的城市,沒有證件或是偽造證件,都有間諜的嫌疑。"

楊明志輕拍前座的拉林大尉︰"我們通過了這個檢查站就算是真正進入莫斯科了?"

"當然。將軍同志,您不用擔心,您就在車上安靜的坐著。"

所有車輛必須排隊接受檢查,當輪到自己所在的車隊被檢查,楊明志清楚的看到,合著這個檢查站也是內務部負責的。

"真是極品,我的確什麼都不必擔心。"

楊明志摟緊自己的妻子,"親愛的,我們已經到莫斯科了。你瞧前面的樓房,那些就是城市建築。"

"啊,我已經看到了。真漂亮,他們居然能建造那麼高的建築。"

她所謂的高大建築,不過是一棟四層高的居民樓。畢竟莫斯科是個大城市,蘇聯當局為了照顧大量進城工作的人們建造了大量的公寓。

城市建設需要吸收大量農村勞動力,蘇聯要解決進城年輕人的後顧之憂,所以國營企業工人開始工作,往往把一家人全部接進城。

按照和平時期的工資標準,一個國營企業工人的月工資,足夠養得起四口之家。就是住房問題不是那麼好解決的,以至于許多家庭不得不擠在面積有限的公寓中。

斯大林專注于優先發展工業,提高工人的各方面待遇理所當然。他的繼任者赫魯曉夫,在解決市民住房問題上下了大工夫。

而在本時代,莫斯科城里並不高樓,楊桃所看到的不過是個大號筒子樓,這類筒子樓在城里到處都是!反正俄國人在漫長歷史中就習慣于自發的組成自然村,人們也習慣于集體生活,住在筒子樓公寓熱鬧又溫馨。

他們樂意住在這樣的建築里,如若一些新興的居民樓興建後,拋棄筒子樓住進赫魯曉夫樓這種高級安置房,也是瞬間的事。

正常的歷史上,莫斯科在1947年開始大興土木。

這一年,斯大林命令貝利亞差遣

內務部的同志們,廣泛的在莫斯科郊區種樹,以改善自然環境。

對于莫斯科的城建,部長會議通過了斯大林的《關于在莫斯科建設高層大樓》的提議,旋即有八座大樓開建。

為何要建大樓?"大樓競賽"也是鐵幕伊始的一種相對和平的意識形態之爭,所謂建設一批大樓,以挑戰紐約的摩天大樓群,體現蘇聯的國力。

楊明志絲毫不喜歡筒子樓,甚至提起這個名詞,首先浮現腦海的,正是從公共浴室傳來,貫徹整個樓道每一個房間揮之不去的香皂氣味。大家住在一起確實其樂融融,但就私密空間而言,基本是不存在的。

"身為將軍,我和老婆肯定得住個靠譜的地方。等我見了鐵男,我得跟他說說這事兒。"

正當楊明志望著筒子樓興嘆時,拉林大尉已經解決完進城手續。

本身大尉就拿著貝利亞和斯大林簽名的通關證明,證件一切合格。在和檢查站負責人短暫聊了幾句,大尉直接撥通了盧比揚卡內務部總部的電話,甚至直接打到了貝利亞的辦公室。

一切都在行動計劃內,貝利亞對部下工作很滿意,他的回答僅有一句︰"你立刻把別列科夫中將帶來,我們立刻展開工作。"

拉林大尉自詡是內務人民委員樂意差遣的人,同時他也認識主動調往游擊共和國的薩林奇金。上級交代的任務即將勝利完成,等待自己的將是仕途高升。

他一臉高興的回到城市,示意司機繼續前進。

楊明志注意到此人表情變化,好奇的問︰"大尉同志,看來我們得到了個好消息?"

"算是好消息吧,說起來您是否知道我們要去哪里?"

"當然是你們的總部。難不成,斯大林同志樂意立刻見到有些邋遢的我們?"

"是我們的總部不假,那是一片特別的建築群,希望您不要驚訝。"

"我不會驚訝的。盧比揚卡,就是你們總部的名字。"

"是薩林奇金同志告訴您的吧。"拉林大尉不假思索的說,"我想您對我們的組織應該有一些了解。"

盧比揚卡,這個名詞絕非內務部總部那麼簡單。縱觀整個蘇聯歷史,盧比揚卡這個詞承載了太多故事,太多灰暗的故事

契科曾在盧比揚卡的地下室內處決了一大批"反蘇份子",然而本時代的廣大蘇聯人民根本不知道!

人民並不知道蘇俄剛成立時,發生在盧比揚卡地下室的屠殺事件,很多人其實是無辜的,或者罪不該死,結果統統被處以槍決。

直到戈爾巴喬夫主動把這些事的文件公開出來,塵封的文件令公眾嘩然。如果是人民對聯盟已經非常失望,戈爾巴這麼做了,人民的失望更加嚴重。蘇俄當年是如此罪惡,維持聯盟還有必要?

如果聯盟的解體是命運使然,戈爾巴在這方面就是戰斗力極強的催化劑和促進劑。

內務部是契卡的繼任者,地下室曾發生那些事,知情者守口如瓶。何況在大清洗時期,內務部也被洗了一遍,順便又有一些知情者被物理清洗。

就仿佛那些二十年前的往事已經隨著列寧的去世永遠的消失了。

聰明的楊明志可不敢胡說八道,有些事他就是知道也必須埋在心里。無論自己有著怎樣的知識,對于蘇聯的衛國戰爭有著怎樣的促進作用,一旦被認為有可能威脅到斯大林的權力,楊明志可是從不懷疑斯大林的鐵腕。

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危,盧比揚卡,就當它單純是拉林大尉所謂的"單純的內務部辦公樓"罷了。

楊明志面不改色繼續回應︰"薩林奇金同志聲稱他之前一直在盧比揚卡大樓里工作。"

"的確如此,您還知道些什麼?"

"這"內心有了一絲波瀾,楊明志強行穩定情緒,回應說︰"他還告訴我,內務人民委員是貝利亞,他們是關系不錯的同事。"

"您說的不全對呀。本來按照履歷,薩林奇金同志會擔任要職。然而那位同志和貝利亞同志發生了一些正直,最終就如您所知,薩林奇金去了游擊共和國。"

"這是真的?我萬萬沒想到,薩林奇金同志他"

楊明志一時間非常驚訝,如若大尉所言是真的,那麼薩林奇金這個家伙可不是專員那麼簡單。

內務部被斯大林清洗過,一些資格老的人被清理出去,薩林奇金年過半百了,已久在內務部擔任要職。楊明志可以分析,因為布瓊尼是斯大林的擁躉,作為布瓊尼的部下,薩林奇金等同于斯大林的擁躉,

論起擁躉,貝利亞幾乎成了斯大林的哈巴狗。為了爭奪內務部的絕對掌控,貝利亞故意排擠走不听話的薩林奇金邏輯上也是正常的。

楊明志覺得,離開蘇聯的權力中心,對于薩林奇金應該是最好的選擇。現在的他注定將成為白俄羅斯的英雄,當戰爭勝利後,他在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擔任第一書記,也不是不可能。

至于貝利亞,如果注定是目前參與指揮斯大林格勒戰役的赫魯曉夫掌握大權,也意味著貝利亞集團大權旁落。

也許薩林奇金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亦或是,他只是想換個地方從新開始。

"現在我的頂頭上司就是貝利亞同志。當然,我也有資格進入克里姆林宮,面見偉大的斯大林同志。"

楊明志听得出,大尉說話時故意帶著一絲炫耀的成分。是啊,蘇聯頭號和二號人物斯大林和貝利亞都能見到並匯報工作,楊明志不禁眯起眼楮,他再度審視這個拉林大尉,不禁五味雜陳。

這個家伙,你說他追求權力吧,他能直接被斯大林和貝利亞差遣,他分明有著親信的事實,以後繼續升至要職理所當然。然而還是這麼個人物,去食堂吃高價飯不說,還讓人家寫個高額發票,相對于自身的職務與權力,居然一百盧布也願意貪。

"你這貪得也真沒水平,但是你絕對有自己的才干。珍惜吧,因為戰爭時期需要實干家。"楊明志月復誹歸月復誹,畢竟人的未來是自己選擇的,如若大尉有罪被捕,跟自己毫無關系。

大尉充其量就是個接應者引路人罷了,等面見斯大林後,听從新的安排,未來還能在于拉林大尉見面?楊明志覺得可能性不大了。

"我們將直奔內務部,貝利亞同志將率先召見您,請將軍做好心理準備。"

"我明白了,希望貝利亞同志不會對我邋遢的樣貌感到不適。"說罷楊明志哈哈樂起來,可他的內心並不高興。

楊明志不喜歡貝利亞,在他看來此人不過是擺弄權術的家伙,又因為承擔起了實際是恐怖侏儒葉若夫的許多事跡,赫魯曉夫稱其為屠夫,那麼槍決一個屠夫不是合情合理麼。

有人說斯大林是殘暴的,而貝利亞是徹頭徹尾的屠夫。概觀定論一個人功過是非,尤其是一個國家的重要人物,首先要確定他為這個國家做了什麼。

如果說戰爭時期,斯大林維持了蘇聯的人心,而貝利亞便是維持了軍隊的紀律。

斯大林接手這個國家時蘇聯只有木犁,當他逝世時,蘇聯已經有了蘑菇彈。丘吉爾在評價斯大林時,自然忽略了貝利亞的作為。早在199年,貝利亞便主持挖掘蘇聯第一口鈾礦,爾後德國戰敗,為蘇聯搶奪火箭技術資料和人才,亦是貝利亞主持。

固然貝利亞接手的是最高蘇維埃的命令,他掌管的內務人民委員部以高效的執行能力,出色完成了這些任務。

作為內務人民委員,他必須保持時刻警惕,必須迅捷的完成斯大林交給的任務。

一個清瘦的男人坐在盧比揚卡內務部辦公大樓的一間裝飾豪華的辦公室內,他年僅4歲就接近禿頂,一副小眼鏡夾在鼻梁上,銳利的目光盯著那扇緊閉的木門。

貝利亞就安靜的坐在這里,半小時前他得到城市郊區檢查站的電話領袖的客人,別列科夫中將等人已經進城了

車隊穿行在莫斯科寬大的街道上,因為盧比揚卡廣場就在紅場東北九百米處,車隊實際是直奔克里姆林宮方向而去。

寬大的街道令從未來到首都的娜塔莎震撼,印在郵票上百聞不如一見的景象,今日它以炫目的景觀映入眼簾。

楊桃顧不上冷風,她再度拉開車床,探著腦袋飽覽城市風光。

"親愛的,這里就是莫斯科,是不是覺得很驚奇。"

"對!真是太漂亮了!"楊桃興奮的扭過半個身子,她非常樂意和丈夫共賞這奇景,卻看到丈夫那張身經百戰的臉。

"的確很漂亮,如果沒有戰爭,這里就更漂亮了。"揪揪她的小辮子,楊明志再囑咐說︰"以後我們可能就住在這樣的大城市里,說不定還能在這座城市定居。你不要太驚訝,先把窗戶拉上,以免凍傷。"

"我不!"

楊桃如同任性的孩子,她的確就是個孩子,面對奇景她的好奇心佔據整個頭腦,希望把所見所聞鐫刻在腦子里。

楊明志則不然,論起城市建築,本時空的莫斯科也就那麼回事。車隊行進的肯定是核心道路,這里固然寬廣就是周遭的建築多是其貌不揚。

莫斯科是文化古城,自基輔羅斯毀滅,百萬斯拉夫人從基輔移民到莫斯科和諾夫哥羅德。巨量的移民人口促成了莫斯科公國的崛起,斯拉夫人的核心轉移到了莫斯科,作為核心,她也命運多舛。

181年衛國戰爭,莫斯科基本焚毀,城市幾乎是在廢墟上重建。到了二十世紀,隨著軍事技術的突飛猛進,城牆不但無法保衛城市,更成了城建的負擔。

蘇俄建立,莫斯科外城牆完全消失,唯有內城依舊有著高聳厚重的城牆系統。只是這時候的城牆,比起它的防衛作用,象征意義更為強烈它象征著俄羅斯悠久的歷史。

楊明志注意到,城市里並無高樓大廈,最寬闊的大路兩側,基本是四層到五層的住宅樓。

它們的確是住宅樓,不少穿著大衣的市民正進進出出呢。

莫斯科有那些著名的建築楊明志是知曉的,除此外的區域,它和大部分蘇聯城市非常雷同。列寧親自定下了一類住房標準,這使得莫斯科城里有著數量巨大造型一致的低矮居民樓,甚至一些國營商店大樓也是類似模樣,唯有門口用藝術字體標注的招牌,表明了其功能。

妻子僅僅是看熱鬧,作為軍事將領,自己理由特別關注莫斯科的城防。(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