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662章 向著莫斯科前進

車隊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當駐扎舊校舍部隊的長官前往食堂探明情況時,楊明志等人已經乘車離開了。

一行人並非獨自離開,兩輛裝滿烤熟面包的卡車就跟著他們後面,再進入城市的大陸後,卡車拐向一個專職生產迫擊炮彈的兵工廠。

吃飽喝足的楊明志精神很不錯,他以為經過了這一遭,接著車隊直奔莫斯科最終停靠在克里姆林宮門口。

"拉林大尉,接下來我將直接面見斯大林同志,您說,我在見到他時該說怎樣的問候語?"

"就像平常那樣吧。再說了,我們並非直接去克里姆林宮。"

楊明志一愣,這家伙幾個小時前可不是這麼說的。

"不直接去?我們要拐彎?去哪里?"

"我們先去盧比揚卡,我要先回總部報道。你們剛從沼澤地回來,如果邋遢著去見領袖,那是對他的極度不尊重。何況在你們面見領袖前,一些必要的從程序必須走一遍。"

想想也是,這番直接面見蘇聯最高權力者,就是非正式會面,不過是上衣不打領帶而已。楊明志低頭看看自己的衣著,這間軍裝是四個多月前空投的,一百多天的戰地生涯,身為中將必要時也必須親赴前線,軍裝為此滿是補丁。

"糟了,這就是我唯一一件正式的衣服!看看內務部會怎麼安排。"

楊明志內心有些忐忑,他很清楚蘇聯內務部的職權之一,就是保衛斯大林本人,任何接見他的人,當然是要經歷繁瑣的檢查。

九月二日,莫斯科的天氣還不錯,也是如此,城市面臨著極大的空襲威脅。

也是這一天,斯大林格勒和周邊地區依舊激戰中,宏觀上來看蘇軍處于一定的劣勢,但德軍也沒有能力短時間內在寬達四百公里的戰線上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

斯大林已經簽署了一些命令,他將一些重要指揮官調到最危險的展現,指望這些戰術大師指揮部隊頂住敵人攻勢。

他需要更多的優秀軍事將領,而近日凌晨,三位被突擊提拔的師長已經著陸圖拉。

在他的工作日常上,九月二日最重要的工作,正是和未曾謀面的別列科夫中將見面。他需要一個時間梳洗打扮,要表現出領袖的威嚴,更要保證自己的絕對安全。

一個鋼鐵般意志的男人,他一直待在許多蘇聯高官並不喜歡的克里姆林宮里,從去年戰爭爆發,他一直住在這里。斯大林絲毫不畏懼德軍戰機的轟炸,唯獨擔心遭遇暗算。

任何要見他的人都要先接收內務部的檢查,要確認身份再解除武裝。斯大林還給自己找了兩個替身,在一些非正式活動就由替身代勞。

是斯大林點名要見心愛的別列科夫將軍,只是這個將軍的身份無比特殊,對其詳細情況了解的也有限。

楊明志化名別列科夫,傳世的照片目前也只有一張,除此外便是薩林奇金提供的大量情報。

他的確非常優秀,在見面問題上,斯大林本人有理由保持警惕。

自飛機著陸後,機場方面直接給克里姆林宮打了熱線電話,拉林大尉則是一個電話打到了內務部。

計劃是飛機著陸的同時,斯大林便知曉了這件事。

他顧不上瞌睡,連夜定下自己的安排。

會面時間被定在下午,他又給目前滯留在莫斯科的貝利亞打去電話交待任務︰"仔細審查所有人,檢查所有的衣服和行李。給中將準備一套干淨的軍裝,給他們一頓豐盛的午餐,以保證會面不尷尬。"

他又給列寧共青團駐莫斯科支部打去電話︰"你們派人去盧比揚卡的內務部總部辦公室,你們必須見到斯佩洛斯金娜姐弟,以及別列科夫中將的妻子,以保證這些孩子不受驚。"

聯盟的領袖必須有著鋼鐵的意志,如果松懈了,那麼暗自模到的國內的和國外的敵人就會發難。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力穩固,斯大林執意留在斯拉夫民族神聖永恆的首都莫斯科,即便這里依舊是戰爭前線。

從三十年代到現在,整整十年時間,他沒有享受幾天安穩的日子。剛解決完國內的政敵,落得一個屠夫的惡名不說,崛起的德意志已經露出血腥獠牙,最終一場決定蘇聯存亡的戰爭還是爆發了。

1941年六月二十二日,斯大林獨自坐在自己的辦公室。

他覺得自己是聯盟的罪人,就是所謂自己的一廂情願相信了德國人的鬼話,精銳部隊沒有趁早進入邊境,國家也沒有進行戰時體系,邊境部隊很多還處于人槍分離的三級戰備。最高蘇維埃的秘密會議上,所有人都認為蘇德戰爭不可避免,有很多情報指出德國會在夏至展開進攻,但他認為戰爭日期會是194年。

得知德軍全面進攻的消息,一時間斯大林頭疼欲裂,當他冷靜下來後就獨自坐在辦公室內。他就那麼安靜的坐著,等著最高蘇維埃下達的逮捕命令。

然而貝利亞第一個走進他的辦公室,心平氣和的說︰"領袖同志,戰爭已經爆發,只有您能組織所有的工作。"

因為這場猝不及防的戰爭,斯大林的權勢反而得到鞏固,他成為國家精神的象征,他堅定不移的態度令人民想到了彼得大帝,也只有彼得大帝這樣的領袖能再一次拯救俄羅斯,拯救蘇聯。

如今的斯大林在多次戰役失敗後清楚的意識到,作為聯盟的領袖,不應該過于干涉將軍們的戰役謀劃。自五月的慘敗後,他只給各個方面軍指揮員定下大概的指導方針,如何完成戰役目標則是將軍們分內之事。

事實證明,隨著將軍們有了極大的自主權,蘇軍的作戰變得靈活了,膠著整整一年的勒熱夫瑟喬夫卡一線,蘇軍取得了一次成功的戰役突破。

而被給予極大自主權的別列科夫,那個男人更是創造了一連串軍事奇跡。

斯大林有太多的話要和楊明志說,他真是急不可待的想接見之,然該走的程序必須走。他就一直待在自己其貌不揚的辦公室內,等候著桌案上直通內務部總部大樓的電話鈴聲

如果告訴楊明志,你現在正被斯大林惦記著,他憋了一大堆話要問你,他恨不得和你徹夜長談。

楊明志會信麼?

他相信,他當然會相信!畢竟軍餃達到中將,再往上是大將,最終是元帥。能達到中將軍餃,在軍隊體系中已經屈指可數,何況自己還是被斯大林破格提拔。

想想看,一個194年突擊加入蘇聯國籍的外國人,加入國籍的同時被賦予中將軍餃,如果拒絕入籍,即被解除一切軍職。要麼座上賓,要麼階下囚,如此嚴苛的命令即是"不能為我所用,即為廢棄物"。

車隊繼續向著莫斯科開,一行人迅速通過波多利斯克後,走在了德軍夢寐以求的大道上。

"將軍同志,我們很快就到莫斯科了!請您在觀看風景時不要被眼前的景象嚇到。"

"大尉同志,我怎會嚇到呢?即便面對斯大林同志,我也將鎮定自若。"

"好吧!請您要下車窗注意一下藍天,很快您會看到奇景。"

藍天有什麼好看的?莫非這里的天空還能出現彩虹?

楊明志睜大雙眼,奈何輕度的近視也夠他看不清遠處的物件。

他搖下車床只為看得更清楚,冷風灌入車廂,本就蜷縮著的楊桃更是縮成一團。

"親愛的,是不是太冷了?"

"嗯。"

"要不我把窗戶關上?"

"不用了,大尉說天空有特別的東西,我也想看看。"

比起楊明志,楊桃對于莫斯科的好奇心極為凝重。她是蘇聯的中心,是非常巨大的城市,更是被冠以文明宏偉之類的曼妙頭餃。在醫院工作時期,所有人都在夸耀莫斯科的悠久歷史,戰爭爆發前的美麗,以及保衛戰時期的不屈。

車隊繼續前行,很快道路兩邊開始出現軍事設施。

楊桃以毯子包住腦袋,一張小臉探出車床,無視著冷風的吹打。她的目光完全被那些高炮陣地所吸引,狹長的炮管對著天空,一個防空炮陣地就在公路外不遠處,它們成矩陣排列,瞧那威武的陣勢,德軍飛機難道還能平安通過這里麼?

"哥!那邊高炮陣地唉!比咱們在沼澤地搞的防空營厲害多了,你瞧瞧,它們可比你搞的八聯防空機槍好用。"

"那是當然的,它們可是防空炮!"楊明志以手指貼著妻子的笑臉,感受到的只有冷冰冰的皮膚︰"傻姑娘,我還是關閉玻璃,再這樣下去你非得凍傷。"

"我不。"

楊明志也不廢話,身為丈夫豈能由著老婆的任性。

玻璃被突擊拉上,本打算介紹一些莫斯科郊區防空情況的拉林大尉馬上換了一番口吻︰"將軍同志,也許您還是再把玻璃拉開吧。"

"不必了,您顯然不知道別列科娃同志的好奇心非常強烈。她是第一次來莫斯科,我可不希望她的臉頰凍傷,或是著涼生病。"

"好吧。"拉林大尉聳聳肩,"這里是莫斯科郊區,目前有十多個防空團部署城市外圍,數百門各種口徑的高炮守護空中安全。現在您再看看我們的正前方!"

拉林大尉用手指了指,楊明志順著看去,只見遠方的天空出現了一片白雲。

白雲什麼的有何特殊?多雲的日子里,如棉花糖般的朵朵白雲隨風飄過,以至于形成各種奇特形狀。

但是且慢,那些雲朵非常特別。

楊明志只恨自己現在沒有望遠鏡,他視覺即便有些模糊,也看得出那是一團定格的雲朵,在太陽的照耀下居然反射亮麗的光。

那些東西,根本不是雲。

如果不是雲,又是什麼東西呢?

楊明志捏著下巴想了下,頓時豁然開朗。

"拉林大尉,您所謂藍天的奇景,該不會是氣球吧。"

"哈哈!您猜對了!"

"原來如此,話說氣球下面就是莫斯科市區咯?氣球組成了巨大的防空陣,它好似一團巨大的白雲,我真是佩服。"

"唉,您的佩服實際是我們的無奈。"拉林大尉苦笑一陣,趁著進城前的最後時間,給楊明志說明了一番八月下旬的空襲情況。

無論架設多少高炮和高機,還是升起多少防空氣球,如果德軍有意不惜代價的空襲,這些防空措施無法使城市免疫。不過,那些防空氣球簡直是遮天蔽日組成了一大團白雲,恍若一副保護傘,戈林除非瘋了才會再來空襲莫斯科。

再說了,這個關鍵的時間點,東線的德軍戰機不應該全部調往斯大林格勒麼,莫斯科搞出這般極端狀態的防空架勢,簡直是矯枉過甚。

終歸嚴密的防空陣能換來市民的安心,如若是為了保衛斯大林,再大的陣勢也無可厚非。

楊明志從拉林大尉嘴里獲悉,時至今日城市里沒有搬遷的工廠依舊在生產武器彈藥,搬遷企業的舊廠房,也突擊改造成了倉庫,或是新的兵工廠。

和波多利斯克一樣,莫斯科城里依舊滯留著超過六十萬平民。市民踴躍參軍、踴躍貢獻自己的財物。他們堅決不願加入東撤的大軍,尤其是大量的年輕女市民,女人的丈夫許多犧牲在了前線,帶著國仇家恨又哀于自己不能達到征兵資格,她們成為兵工廠的生產主力。

莫斯科市蘇維埃宣傳市民的愛國熱情,不過實情並非如此。

我的家在這里,難道就因為德國人打來了,我就該背井離鄉?敵人也沒有攻陷莫斯科,我繼續留在城市工作還是去後方,得到的都是等量的配給糧食。那麼我留下來工作就是最優選,至于德軍的空襲,人固有一死,我又能怎麼辦呢?

大部分留下來的平民其實是這樣的想法,並沒有那麼**,也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不過是渺小的人在歷史浪潮中的隨波逐流。

不過莫斯科還是進一步分流平民,即便是兵工廠的工人們,相當一部分安排去了波多利斯克,以及一百公里外的圖拉。

迫于戰爭壓力,蘇聯女性承擔了一半的武器產能,農業生產幾乎成了女性的工作。

截止到194年九月,蘇聯各個兵工廠在戰時生產的各類炮彈多達五千萬枚,其中超過兩千萬枚完全有女工制造,產能還在快速提升。如今,蘇聯不斷放寬征兵標準,年齡下限一直在降低,四十歲的男人也開始進入征兵範圍。面對越來越大的軍工缺口,更多的女性將走向兵工廠。

當然,對于廣大蘇聯女性,進入兵工廠工作不僅僅是支援國家打勝仗,它更有重大現實意義兵工廠提供每天的工作餐。

莫斯科城內的兵工廠並不多,而且多是突擊建立,所用廠房簡陋不說,承擔的也主要是小口徑炮彈的總裝工作,以及最基本的子彈的裝填。例如制造子彈,彈殼、彈頭和無煙火藥都是後方兵工廠生產,它們產量很大,但總裝需要勞動密集型車間。

滯留在莫斯科等地的工人們,他們被組織起來,從事著並不復雜相對安全的子彈總裝等工作。

他們本身就是莫斯科市民,家就在城內,只需供應足夠的糧食,即可保證穩定的物資產出。

而且莫斯科本身就是個大兵營,城內駐軍超過十萬,另有多達二十萬傷員在城內治療。城內工廠生產的武器彈藥幾乎瞬間就能供應給朱可夫的西方面軍,其物資供應線還不到一百公里。

反觀德國莫德爾的第9集團軍,該部所需要的所有物資,都需要從本土運來。那是一條必須穿越波蘭和白俄羅斯的漫長補給線,事到如今,戈梅利戰役期間被炸毀了列奇察鐵路橋還沒被修好,莫德爾所需物資的一半,暫時不得不依賴華沙明斯克莫吉廖夫這唯一的鐵路運輸。(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