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610章 析出食鹽

發現鹽的事決不能簡單的通報上級,最好能在通報的時候拿出實實在在的鹽巴!

安東諾夫靈光一閃,便對女兵排長說︰「我們需要實實在在的鹽,中午煮菜湯的鍋我們就用它煮鹽!」

排長一愣︰「隊長?您要煮鹽?我們該怎麼做?」

「還能怎麼做?就像中午熬湯一樣,這是我們這次熬煮的是含鹽的泥巴。不要磨蹭了,立刻行動吧!」

現在已經沒有比煮鹽更重要的事了,安東諾夫立刻安排了一下人手。

一鍋水已經燒上,一些含鹽的泥巴直接倒入鍋內,一名士兵使用鐵鏟不停的攪拌著。

當水被燒得燙手時,加熱立刻終止。士兵合理將鐵鍋從火上拿開,放在一邊靜置幾分鐘。待泥巴沉澱完畢,依舊燙手的水被倒入暫且充當容器的鋼盔中。

鐵鍋被清洗干淨後,鋼盔里的水再倒回來,接下來加熱將一直持續下去。鍋里的水隨著蒸發越來也少,水也逐漸變成含鹽量極高的鹵水。

監督這一過程的安東諾夫,非常興奮的注意到,水位慢慢下降,鐵鍋上已經出現了一些附著的白色粉末——鹽晶體。

「很好!繼續加熱下去!士兵,鍋里放上幾根木棍,等鹽析出後,把木棍上的鹽剔下來!」

隊長認真的監督,別爾斯基卻熱的月兌掉了上衣。

考察隊發現了鹽,這肯定除卻軍事勝利以及娜塔莎的新戰功外,最能令軍民振奮人心的大新聞!

能成為鹽的發現在,別爾斯基真是充滿了干勁!他手持長柄鐵鍬,如同挖井人般一直往下挖。地面的鐵鍋正在煮鹵水,他在地下三米的地方,源源不斷的挖出富含鹽晶體的土壤。

他持續挖掘,一直注視著土壤的變化。令人高興的是,越是向下,土中晶體比重直線飆升。

「會不會我再挖上兩三米,就能挖到鹽礦了?如果是我挖到鹽礦,我就立大功了!」

誰不渴望功勛呢?自己不被允許上前線,看著得勝而歸的戰士們胸前掛上一堆勛章,自己卻只能在後方寫些文章。就是有幾次跟隨部隊作戰,也是在打掃戰場時,擔任拍照的任務。

還是因為深入挖掘,安東諾夫覺得挖一個小坑已經不合適了。別爾斯基是挖坑主力,如同鑽頭一般持續向下掘進。十名女兵則在土坑周邊,開始擴大坑洞範圍。

通過幾個籃子,新挖的土壤被源源不斷送上地面,它們富含細小鹽晶體,很快在鐵鍋周圍堆成小山。

那口不大的鐵鍋在熬煮了半小時後,鹽晶體終于開始析出。投入其中的木棍附著了大量晶體,女兵們高高興興的開始剝離工作,更有甚者還故意舌忝舐一下,即便是齁咸的感覺不也是甜蜜的麼。

直到現在,考察隊只是挖到了大量富含鹽晶體的土壤,這就足夠了。

煮鹽行動從下午兩點開始,一直持續到了下午五點。

世界很多國家都有煮海水、鹵水取鹽的技術,它並不需要多高的科技,一口大鍋就足夠了。不得不說,熬湯用的鐵鍋實在太小了,出鹽的效率也非常低。

三個小時不間斷煮鹽,他們得到了不錯的結果。

析出的粗制食鹽,這里面肯定還有很多雜質,要進一步淨化需要化學實驗室的直接參與。析出的粗制食鹽重量超過了一公斤,晶體是白中帶黃,咸中帶苦的口感說明了起糟糕的品質。

這都無所謂,鹽是配置完成,接下來就是報捷了!

安東諾夫囑咐女兵隊長︰「您差人帶著這包粗鹽立即跑到礦場那邊。你的部下動作必須要快,趕上傍晚運貨的火車,把這包鹽直接送到指揮部。」

「遵命!隊長同志。接下來,我們的煮鹽行動還要持續嗎?」

「繼續下去吧,我們必須抓緊時間盡量生產鹽!」

……

沿著上午的道路,五個女兵擔任著押運食鹽的重任原路返回。她們在曠野中狂奔,用了半個多小時成功的跑到了硫磺礦場。

傍晚時分,白日挖掘的礦石紛紛運到林子里的小火車站,一列拉著五節車廂的火車已經停在這里,工人們正將礦石往平板車廂上堆放。

帶著食鹽歸來的女兵們,首先跑到她們的指揮部,即喬舒雅的團部,匯報了發現食鹽的事。

此事,何人不震驚呢?沒有任何拖沓,喬舒雅直接給指揮部發去電報,內容言簡意賅︰「礦場地區發現鹽礦,考察隊已獲得食鹽樣本。」

喬舒雅令慌慌張張的部下休息一下,稍微喝點水。

不一會兒,來自指揮部的電報直接發了過來,內容簡短中透露著指揮部的急切︰「立刻把鹽拿回來。」

喬舒雅長舒一口氣︰「好了,你們幾個可以下去休息了,你們押運的拿包鹽,接下來由我親自負責。」

運輸礦石的火車,因礦石裝載完畢總要拖延時間,通常它在六點半左右發車。

喬舒雅知道指揮部可定不想等那麼久,那份電報肯定也是司令本人指點發送。

她給予一位會騎馬的部下,將一包鹽塞進部下的背包︰「喀婭,你以最快速度把這包鹽送到指揮部。記住一定要快!」

「遵命,團長同志。」女兵中也有優秀的騎手,畢竟在當前,起碼傳遞情報也是合情理的手段,女兵部隊也不例外。

騎手瘋狂的抽馬,她僅用二十分鐘殺到鯰魚村,接著又用了半小時狂奔抵達指揮部所在的鐵匠村,此刻的時間才只有六點半!

另一方面,來自礦場駐軍的一份內容神奇的電報,已經令指揮部炸鍋。

礦場區發現了鹽礦,這可能嗎?

楊明志對白俄羅斯的礦場資源了解的非常少,他目前只知道這里的泥煤儲量豐富的嚇人,也知曉這個國家地下有鹽礦。

普里佩特沼澤地也的確有些礦產資源,只是戰爭時代,針對這里的發掘無從談起。再說了,楊明志對于本地最了解的,還是切爾諾貝利事件。本身這片沼澤就人跡罕至,事件之後,霍姆尼奇以南的地區直接變成了自然保護區。因對輻射的恐懼,原本住在沼澤地附近的民眾,成群結隊的遷移到戈梅利這樣的城市,更有甚者去明斯克了。

所以在沼澤地發現鹽礦,定了一下神,楊明志覺得這並非天方夜譚。

尤其是在這樣的時代發現鹽礦,不得不說,這就是所謂的天佑吧!

指揮部門口突然傳來馬匹的嘶鳴,接著,一位風塵僕僕的女兵拎著麻布口袋,在門衛護送下走進指揮部。

像是娜塔莎這種進指揮部感覺就像是回家的士兵屈指可數,這位女兵對楊明志也只遠遠見過幾次,其他的軍官幾乎只有一面之緣。

她有些戰戰兢兢的模樣令耶夫洛夫非常不耐煩。

「同志,你拿的是什麼?是鹽嗎?」

「是……是的!長官。」

「那就趕緊拿出來!快!」

「嘿!老伙計,你嚇著這位姑娘了。」楊明志壓抑著內心的激動,走上前從緊張的士兵手里拿走那個布袋,「鹽就在這里面嗎?指揮部已經接收了。衛兵!帶著這位同事下去,給她喝點水。」

接著,楊明志從口袋里拿出唯一的布袋,他將此物攤在桌上,直接將里面的東西倒出稍許。

「我說,這東西看起來就是鹽。」

「鹽?和我們吃的食鹽不太一樣。」耶夫洛夫搖搖頭,有問身邊另一人︰「福明,您怎麼看。」

「我能怎麼看?是不是鹽你嘗一下不就行了?」

「嘗一下?還是您來吧。」

「怎麼?您害怕了?」

如何確定是鹽,舌忝一下就能證實。瞧瞧這些有些泛黃的晶體,自我保護的本能讓楊明志作壁上觀。福明的激將法做的好啊,耶夫洛夫也不愧是個比較粗魯的人,他就做起這個第一個吃螃蟹的勇士。

耶夫洛夫舌忝了一下,突然間,整個人如同觸電一般,仿佛失去了自我意識直接癱倒在地,接著雙眼大睜。雙手還不停地抽出。

「啊!這東西有毒!」楊明志大吼一聲,下意識的握住槍托向後退了兩步,接著趕緊蹲下來,可勁吼著耶夫洛夫的名字。

福明表現得更為理智,他大吼著︰「衛兵!看管著那個女兵!桌子上的毒藥也給我嚴加看管住。喂,你們兩個趕緊去醫院,把醫生請過來!」

楊明志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看起來耶夫洛夫就是吃了毒藥似的,整個人處于呼吸麻布狀態。

「耶夫洛夫,你還好嗎?我……我給你人工呼吸。」

說罷,楊明志直接把腦袋湊了過去,結果整個人被推開了。

「你去親你的貝茜卡吧!我沒事!剛剛都是騙你們的!哈哈哈!」爆笑中,一副要死模樣的耶夫洛夫原地復活。

「你……你這個混蛋!」意識到這壓根就是個老男人開玩笑,楊明志咬著嘴唇,一拳打個過去,愣是把耶夫洛夫打倒在地。

「呵呵,嚇你們一下,你要緊張。」擦擦嘴角耶夫洛夫又嬉皮笑臉的站起來,「我可以肯定,這東西就是鹽。我想,我們應該采取一些措施了。」

無聊的玩笑最終把醫院院長拉斯柳京引來,在獲悉是一個玩笑後,他倒是高興的離開了。為何?比起無聊的玩笑,指揮部小方桌上的鹽難道不令人高興麼?礦場區發現鹽的消息已經開始向外擴散,首先就傳到了醫院那里。

當晚,指揮部又和礦場方面進行了幾次聯絡,因事態重大,考察隊長安東諾夫被勒令返回指揮部述職。

一輛吉普車被派去接他回來,當他晚上九點抵達指揮部時,手里拿著的是重大兩公斤的食鹽。他還並未對今日的考察工作述職,僅僅是提交的合計三公斤粗制食鹽本身,就是最好的說明。

此事實在太重大了!

當晚,諸如薩林奇金和柳得巴廖夫,這兩位游擊共和國行政方面的一把手,也都齊聚在軍隊的指揮部里。

安東諾夫絲毫不怵這些大人物,他如實的匯報今日的各種發現,重中之重還是含鹽土壤的發現。

「各位長官,我們目前挖到了含有鹽分結晶的土壤。目前土坑挖掘已達四米,所挖掘土壤中鹽晶體量越來越多,土坑也無地下水溢出。這種地貌過于奇特,我有理由懷疑,如果我們繼續深挖,能夠挖到鹽礦!」

他的猜測難以不讓人浮想聯翩,尤其是令柳得巴廖夫熱血沸騰。

畢竟這位柳得巴廖夫,他管理戈梅利這座城市有十多年了,整個戈梅利地區發現了許多礦產,其中就包括岩鹽礦。

不過已經發掘的鹽礦都被德軍佔領了,既然戈梅利有這種礦產,在同屬戈梅利地區的普里佩特沼澤,發現新的鹽礦也是合理的。

他站起身,面相大家說︰「同志們,我想我們必須改變一下當前的工作進度。諸位都知道鹽對我們的重要性,現在我們很可能發現了一個鹽礦,必須有理由立刻展開深入挖掘。如果我們能夠量產食鹽,游擊共和國有義務成為各地游擊隊的食鹽提供者。為了偉大的游擊運動能夠蓬勃發展,我們必須立刻展開行動。我認為,明天天亮,針對食鹽的發覺立刻進行。即便我們最終是發掘到大量含鹽的土壤,也是偉大的勝利。」

「他說的很對,我完全支持。」薩林奇金看看楊明志,問道︰「您是將軍,也是您倡導了生產自救運動。」

「那就展開行動吧!既然安東諾夫同志的勘察已經取得很好成果,我看我們就在發現食鹽的地方建立一個集體農莊。我們本來就要在礦場附近興建一個新定居點,現在還有比那里更合適的嗎?

建設定居點事不宜遲,我們應立刻組織難民南下。我們令難民參與挖掘,再組織一些軍人作為挖掘主力。所有挖到的含鹽土壤不能浪費,全部送到化肥廠,利用那里的設備把食鹽析出。」

「很好啊,干脆您給新定居點取個名字吧。」柳得巴廖夫高興地說。

「嗯……名字要因地制宜的取,那里發現了鹽。干脆就叫鹽村吧」(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