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611章 挖掘工地

白俄羅斯的礦場資源中,儲量最豐富的莫過于腐泥和泥煤,滄海桑田後,這片區域終將成為巨大的煤田。

除此之外,白俄羅斯的岩鹽儲備也非常豐富,其中又以戈梅利州為甚。

戈梅利不僅有很多鈉鹽礦,更有一個巨大的鉀鹽礦。

她豐富的岩鹽資源,在蘇聯時代就大規模的向蘇俄運輸,蘇聯解體後,俄聯邦有半數的食鹽需求,倚仗從白俄羅斯的進口。

泥煤和食鹽外,戈梅利州的地下深層,還存在一個儲量達三億桶的油田,更有一處鋁礦。只是這些礦產資源普遍在一千米地下,戰爭時期蘇聯當局根本無條件勘探,當它們被陸續發現,蘇聯已經進入赫魯曉夫時代了。

坐擁一個寶庫,因為發現不了而無從得知。

倒是泥煤之類的資源就在地表,一些鹽礦也在較表層的位置,這兩種資源易于獲得,只需差人仔細勘察。

臨時會議結束,楊明志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要親自去挖掘現場,去見證一個鹽礦的發現!

整個游擊共和國不存在地質專家,楊明志實際也不敢保證地下是否真有岩鹽礦脈。他相信鹽礦是存在的,頂多挖掘過程要一波三折。

帶著對未知的興奮,楊明志艱難入睡,大清早在強烈亢奮驅使下,他整理好自己的軍長,吃上兩個土豆,就是上了已經準備好的吉普車。

八月十二日,有指揮部組織的鹽礦挖掘項目開始啟動。

在曠野睡了一宿的別爾斯基,大清早還是晨霧彌漫的時候,他注意到遠方來了一百多人,待其走近後,只見他們全都扛著鐵鍬。

來者說出自己的身份,他們都是礦場區搬運礦石的工人,以及一些武裝監工。因工作調整,部分人員來到發現食鹽的地方展開向下的挖掘。

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別爾斯基不用再奮力挖土,他恢復了自己的老本行——寫文稿。

關于發現食鹽的事的確應該大書特書,他現在也意識到,上級對挖鹽這件事非常重視,大規模的挖掘工作從今天開始。

「如果真的挖到了鹽礦,我們就創造奇跡了。我必須做好準備,寫出最提氣的文章!」

來自于硫磺礦的少數工人率先抵達考察隊的營地,接下來,營地所在區域即成為可挖掘區域。因為後續還有數千人趕來,當那些人抵達後,聲勢浩大的挖掘才正式開始。

這一小撮工作作為先遣部隊,以考察隊營地為中心,規劃處了一個長寬各為五百米的區域作為挖掘地。

他們在規劃完範圍後,立刻展開對土地上蒿子稈的清理。這項工作一直持續到早晨九點,隨著近兩千名扛著鐵鍬的強壯男人抵達,挖掘工作全面展開。

承擔起主要挖掘工作的,實際是第1游擊旅的官兵們。之所以派遣他們執行這一任務,楊明志的動機非常簡單——該部隊的建制比較完整,基層士兵沒有經歷過苦戰。

是啊,挖土的工作理應由男人負責。目前大部分部隊還處于大戰後的修養中,大規模挖土是個苦差事,經歷苦戰的士兵不能再經歷新一輪的「苦戰」。

旅長菲奧多洛夫對他的新任務沒有任何意見,曾作為偽軍的經歷讓他一直有著負罪感,任何能夠立功的機會他都不會放棄。

他的部下也是類似的態度,如今部隊又安插進來一些民兵,兵力提高的同時,士兵綜合實力有些下滑。

他們的武器裝備水平得到提升,但組織協調性因為新部隊的加入需要磨練。或許全旅一起挖坑,是一種增強組織性的活動。

「兄弟們!等到挖土的時候睜大眼楮,我們隨時都可能挖到鹽礦!記住,第一個挖到鹽礦的人會得到獎賞!」

行軍的時候,菲奧多洛夫不忘做一些動員。

擔任想到的安東諾夫不覺著這些動員有多大積極意義,挖土的時候,誰都得一鍬一鍬的挖,如果地下真有鹽礦,恐怕得挖上十多米才能發現。最糟的還是地下水滲出的問題,到時候別鹽礦沒挖到,長久泡在泥巴里,一個個罹患腳氣。

1游擊旅在鐵匠村集結,游擊共和國把所有的火車車廂拼在一起,三個車頭一起提供動力,愣是把整個游擊旅官兵裝載。同時,這種運輸方式也成為一項新紀錄,游擊共和國的小火車已經可以一口氣運輸兩千人規模的軍隊了!

畢竟拉著近兩千號人,火車慢吞吞的開到鯰魚村,它沒有停頓繼續向著硫磺礦場開去,在軌道的終點停下來。至此,他們距離目的地也就不到五公里的距離了。

楊明志沒有和1游擊旅打照面,他乘坐吉普先到鯰魚村一趟,因為根據規劃,未來定居鹽場的平民,就從暫居鯰魚村的難民中挑選。

組織難民南下的工作自然有村長波博斯基負責,他在昨夜接到命令,當夜就組織人手到難民營里下達通知。無論資源與否,必須有一千個家庭南下定居。而對于難民來說,他們已經失去選擇的權力,自己的未來全然要听從游擊共和國的安排。

波博斯基一宿的工作卓有成效,甚至有些超額完成任務!他接收的命令只是組織一千個家庭南下,結果大部分難民都表示支持,近五千名難民,超過一千五百個家庭,渴望到新的定居點安家落戶。

楊明志的吉普直接開到集體農莊蘇維埃辦公室門口,波博斯基在此等候多時,迎候司令大駕。

就在楊明志進村的時候,他注意到很多居民正在籌備著什麼,整個鯰魚村的道路上滿是平民裝扮的人。

「難民們,難道已經要南下了?」交給波博斯基的認為楊明志再熟悉不過,他更知道大部分難民擠在控制的軍隊營房中,所以村子中暫時的人口密集合乎情理。

他進了辦公室,喝了一杯水後直接問道︰「讓你辦的事怎麼樣了?我看到路上很多人,他們跑來跑去的,是不是準備著南下呢?」

「我正要向您匯報此事,您交待的任務我完成了,而且……」

「而且如何?」

「那些難民,經過調查後,他們幾乎都是來自一個名叫利爾楚奇的城鎮。他們本身就是住在一起的鄰居朋友,即便是被德軍驅逐後也是聚在一起撤離的。所以,他們普遍願意集體遷移到一個地方,再一同建造一個家園,就像以前的利爾楚奇。」

「呵呵,利爾楚奇。我已經給定居點取了新名字,就叫鹽村。不過他們都是利爾楚奇的居民,若是取名新利爾楚奇,倒也有些道理。」

「定居點命名問題是您考慮的,我現在完成了任務,不過要讓全體難民南下,還需要您的批準。您看這件事……」

「他們既然是長久的鄰居,彼此間都認識,將其統一遷居一地是非常便于我們管理。現在你組織一下難民中身強力壯者,包括一些年輕的女人,給她們發放勞動工具集結一下。我希望他們能在今天南下參與挖掘。」

「好的,我這就去辦。請您在這里休息一下。」

「不必了,我要立刻南下。下午!我要在下午看到你組織的人參與挖掘。」

「遵命!司令同志!」波博斯基敬了軍禮,目送著楊明志出了門。

……

從發現鹽晶體到組織兩千人開始挖掘,這個過程還不到二十四個小時。

別爾斯基認為這就是蘇維埃優勢的體現,他就站在工地旁,熱血沸騰的操持鋼筆,在筆記本上記錄下慷慨激昂的文字。

突然,一陣汽車的鳴笛聲吸引了他的注意。

是誰來了?是司令本人!他怎麼來這兒了!

很顯然,司令本人的到訪充分證明了指揮部對食鹽挖掘的關注度。

待吉普剛剛停穩,他便匆忙跑過去。

「司令同志!共青團員別爾斯基向您報告!」

楊明志抬頭看著他會以軍禮︰「是著名的記者同志別爾斯基,你成為了鹽的發現者之一,真是祝賀。」

「嗯,恐怕在這個問題上,我想我立下了大功。」

「哦?這是怎麼回事?」

不管怎麼說,自己曾跟隨司令本人參與過五月份奔襲戰,想要獲得更多的榮譽,就必須在司令面前自我表現。再說,挖掘食鹽這件事,的確是自己率先挖出了深坑,揮灑的汗水付出的辛勞理應得到表揚!

楊明志來這里不是和他絮叨的。

「別爾斯基同志,組織上感謝你的貢獻。現在,這里應該有多達兩千人奮力挖掘,請您把這一盛況寫成文章,這就是您最大的任務。現在,那個安東諾夫在哪里?」

敷衍一番後,楊明志左瞧右看,終于和臨時擔任發覺負責人的安東諾夫會面。

楊明志到這里絕不是看一下就離開,食鹽出產關系到游擊共和國的後勁。

安東諾夫也非常識趣,他領著楊明志走到了目前最深的土坑邊,指著說︰「這個最深的土坑是我們最先挖掘的,具體而言是別爾斯基同志親自挖掘。」

「那位記者?」

「對!他昨日已經向下掘進了三米,發掘出大量的含鹽晶體的腐泥。如您所見,游擊旅的同志抵達後,我認為有必要以這個深坑為基準,進一步向下挖掘。如果地下埋藏著一個鹽礦,我們將通過這個土坑率先發現。」

「這麼說來,別爾斯基立了功。」想到這兒,楊明志有些後悔剛剛對那人的敷衍。「好吧,您繼續進行。既然別爾斯基立了功,我會給他申請一枚勛章。對了,菲奧多洛夫在哪里?」

「他在那里,那個光著臂膀的人就是。」

順著安東諾夫的指引,楊明志還是沒看到游擊旅的旅長。原因無他,挖土工作是個苦差事,士兵揮灑汗水時為了更大的效率,大部分人已經把上衣月兌掉了。

放眼望去,偌大的挖掘工地白花花一片,想從中分辨出軍官,真的非常困難。

楊明志終究還是和菲奧多洛夫攀談起來,他得到了一個許諾︰「我們將深入挖掘,我們將用一天的時間至少向地下掘進五米。即便是滲出地下水,我們還會繼續掘進。」

話是很提氣,楊明志口頭給予支持後就回到地面。他估模著挖掘五米就能挖到鹽礦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大量的含鹽土壤正源源不斷的運上來,實際上僅僅分離出這些土壤中的鹽,就是一筆可觀收獲。

「這些土你派人看管好,我會組織騾馬隊把它們運走。其他人盡量向下掘進,希望您能創造奇跡。」

楊明志估模著,自己繼續菲奧多洛夫的鼓勵應當能變成強大的工作熱情。同樣的,他也做出決定,在得到滿意的答案前,自己就待在這挖掘工地,搭上一個帳篷作為自己的臥榻。

一切如他所料,第1游擊旅迸發出了強烈的工作熱情。再者高達兩千人同時工作,人數眾多工作效率也很快,裝滿含鹽泥土的籃子源源不斷的拉到地面。

楊明志還注意到,來自硫磺礦支援此處的工人,正用砍伐的樹干搭建原始的吊車,很顯然,下午的挖掘進度會進一步提升。

論挖土,如果游擊共和國有專業的挖掘機,一天挖掘十米真是輕輕松松的。令兵工廠制造一台蒸汽動力的挖掘機並非難事,只是暫時沒有必要。

因為僅僅一個上午,第1游擊旅就真的針對二十個土坑,向下挖掘了五米!

只是可惜,這些土坑挖到的依舊是含鹽的腐泥。腐泥已經被壓的很硬實,其中夾在著大量的鹽晶體。唯一值得慶幸的依舊是神奇的地下水,它愣是沒有滲出。

至此楊明志也不得不感嘆一個地貌之神奇。

中午,軍人們回到地面烤土豆吃,他們以隨處可見的蒿子稈為燃料,順便又清理出一片草地。一些士兵還在附近的池塘撈到了鯰魚和鱸魚,稍稍豐富了他們的午餐。

圍坐篝火旁,楊明志嫻熟的用木棍把烤熟的土豆從火堆中拔出了,剝去表層灰塵直接掰開,啃食其中焦香撲鼻的土豆澱粉。

他一邊吃一邊嘀咕︰「一個上午了,我們還是沒有發現鹽礦,搞不好我們還得向下挖掘二十米。」

「如果挖掘二十米能有鹽礦,我們的人會非常拼命,一定在短時間內完成任務。」

菲奧多洛夫的話令人感動,楊明志扔給他一個烤土豆,繼續說︰「下午,應該有數千難民遷移到這里,很快附近的森林將開始大規模的房屋建設。到了明天,第1游擊旅將不再是孤軍奮戰。屆時我們組織六千人一起挖掘,向下挖掘三十米,我就不信了,土壤里的鹽晶體是憑空出現的。」

「對!地下肯定有個鹽礦!」安東諾夫斷言說,「既沒有地下水,硬質腐泥中的鹽晶體越來越多,這很說明問題。」

「唉,可能我們即將挖出岩鹽!」說罷,楊明志站起身,「我作為司令也不該閑著。就當我也是普通的工人,我和我的衛兵全體參與挖掘。」(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