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據荊州來報, 劉備此次出軍, 先出白帝沿長江往西, 連下秭歸、西陵、江陵、公安,卻沒有順勢進攻巴丘, 而是命糜芳守江陵, 士仁守公安, 自己率大軍沿漳水北上攻克當陽,其意在北不在西, 已然可明。」

「從公安到巴丘要經過州陵,丕記得那周邊沼澤河流縱橫,利于水軍不利步騎,而劉備這次所領兵眾大多都是步兵。況且, 他沒必要主動與孫權交惡。」曹丕看著眼前的沙盤, 沉吟片刻,轉身問道,「襄樊可有來報?」

「征南將軍送來軍報,襄陽城外百里發現可疑軍士, 已經命部將呂常率軍前往襄陽駐守。」

竟是來得這麼快?!

曹丕內心驚詫不止。襄陽距當陽足有二百四十余里,其間雖多為平原,但若多是步兵也快不到哪去, 怎會這麼快就要到了襄陽?

然他深知, 此時情緒外泄,只會助長諸人的不安。因此,他便僅是淡淡道︰「叔父久經戰場, 又駐守襄樊一帶多年,既然他尚未親自前去,想要局勢也並非我們先前想的那麼惡劣。」

「子桓,你萬不可……」

「萬不可太過憂心,因急生亂,襄樊未出了大事,倒讓鄴城自亂手腳。」司馬懿止住吳質的話,同樣語氣平淡,「但除了襄陽和樊城,荊州其他地方也需重新安定。世子,懿以為還是應當派些兵馬前去增援曹仁將軍。」

「仲達和季重所言有理。」曹丕接著司馬懿的話,既掩去吳質方才的蹊蹺,又順勢將目光投往諸將,「不知哪位將軍願擔此任?」

「末將于禁願往!」

「末將龐德願往!」

兩人同時出列,異口同聲,說完才意識到這旁邊還有個人。二人對視愣了兩秒,于禁先反應過來︰

「既然龐將軍亦有此志,禁願听世子調遣。」

「丕知道,這些年久無戰事,諸位將軍各個都想再往戰場。」曹丕溫聲道,「只是二位將軍素來都為父親所器重,如今父親還未歸,丕專任誰,都顯得厚此薄彼。」他頓了頓,似是在思量,「不知二位將軍可願同往荊州?」

于禁與龐德一愣,隨即道︰「願听世子安排。」

「好。那便以于將軍為主帥,龐將軍為副,丕予你們七軍三萬人,即刻趕往樊城增援征南將軍。等父親回鄴,或許會有新的安排,所以二位將軍萬莫戀戰冒進,保住襄陽與樊城足矣。」

「末將遵命!」

曹丕點點頭,又道︰「父親今日來信,說十日後就可到鄴城。近些時日人禍天災不斷,鄴城事務繁多,丕年歲尚輕,才疏學淺,全勞諸公相助,才能維持安定至今。」他站起身,朝諸人躬身長揖,「丕,拜謝諸公。」

「世子實是折煞臣等了。」離曹丕最近,站在百官最前的鐘繇忙上前扶起曹丕,「世子這些日子,宵衣旰食,日夜不休,親自去患疫處督察,將百姓如親子般對待,這才使天公垂憐,疫病早去。臣等所為,不過份內之事,實是擔不起世子這一拜。」

「相國又何嘗不是宵衣旰食,諸位又何嘗不是日夜不休?」曹丕直起身,道,「丕說此話,絕非空言。諸位請放心,等父親回來,丕一定親自為諸公請賞。」

「謝世子厚恩。」

「那今日議事便到這里,諸位且散了吧。」說完,曹丕等人稀稀拉拉的往外走了些,又向司馬懿與吳質各使了個眼色,二人心領神會,隨著眾人往外走了一段路,又沿小徑折了回來,到了曹丕的書房。

「子桓,劉備此次氣勢洶洶,必是有備而來。襄陽與樊城乃是自勾通荊豫二州的咽喉,一旦被劉備攻下,莫說荊州不復,就連宛城、許都都可能有危險。你面上不表,但心里得緊著這根弦。」

「季重放心,丕明白。」曹丕嘆口氣,面對著眼前二人,他終于不必維持那氣定神閑的假象,「只是此事一目了然,丕就算不說,他們也都清楚,反倒是丕若憂心忡忡,反而更助長了不安。」

「好在這派往荊州的二人都足可放心。于禁將軍自是不用說,跟隨主公多年,治軍極嚴,穩重妥當。龐德將軍雖是自馬超敗後才歸降,但幾年來忠心耿耿,且驍勇善戰,正等著尋一次機會建功……」說到此,吳質突然反應過來,「怪不得,怪不得于將軍見龐德同時請戰,就退了一步,原是這個道理。」

「龐德需要一次機會表達對父親的忠心,于禁善解人意,便不想和他搶。但說實話,單任一名未經一戰的降將,父親有這個器量,丕卻不敢放心。」曹丕道,「兩名大將,三萬人,再加上叔父和他手下安排的原有的駐防,季重,依你看,是否還會有紕漏?」

「按理來講,這般安排是足夠了。」吳質抵著下巴,沉思片刻,抬頭看向司馬懿。「仲達自方才起就一直盯著那份荊州地圖不說話,可有何看法?」

司馬懿蹙著眉,一時低聲喃語,一時在地圖上用手畫著什麼。半響,他緩緩開口,聲音頗為猶疑︰「襄樊附近的地勢,似乎——」

「世子,西曹掾魏諷求見。」

「……你讓他在正廳等我。」

「怎麼又是魏諷。」吳質嘟囔了句,又听到曹丕的話,不由奇怪道,「子桓,你不是說他虛泛浮華,難堪大用嗎?打發他回去就是,見他干嘛。」

司馬懿則道︰「魏諷頗得鄴城年輕士子的尊敬,又沒有大才,為了安定人心,禮待而不用,倒也穩妥。」

「仲達知丕。」曹丕往窗外看了一眼,「還不知要花多久。這樣,若未時丕還沒回來,你們就先回去,其余的事我們明日再議。」

「是。」

平心而論,魏諷身高八尺,形貌佚麗,昂首立于中庭,確有幾分名士風範。但曹丕曾看過西曹屬蔣濟寫的一篇文章,講得即是如何觀人。所謂「觀其眸子,足以知人」,魏諷眸小而白多,瞳色深而雜亂,此時身雖站定,眼楮卻左右移晃,可知其心亦是浮躁不安。

桓靈之時,朝局動蕩,李膺陳藩等人為振朝局,激昂文字,抨擊戚宦,甘冒滅族殺身之禍,方得天下贊譽,士人延頸;建安初年,連年征戰,汝穎冀涼之才士,外可臨陣制策,內可安邦定國,遂有美名加深,流延宗族。如今,天下久無戰事,朝局安穩太平,反倒讓魏諷這種無內外之才,無殉國之志,卻能言善辯,靠言辭煽動人心之人成了人人贊譽的名士,真是荒唐可笑。

曹丕面上溫和依舊,不將心中的不屑露出一分。他閑然走至廳中,在主位端坐下。

「臣魏諷,參見世子。」

「先生不必多禮,快請坐。」待魏諷依言坐下後,他方又緩緩道,

「不知先生此來,所為何事?」

說來,魏諷與曹丕年歲相差無幾,縱然要顯尊重,曹丕稱他表字,喚他「子京」即是。但對厭惡之人,曹丕再善于隱藏心緒,也做不到每時每刻滴水不漏,所以還是賣幾分面子,尊稱為「先生」,既听上去顯得尊重,又無形中疏離開兩人的距離,一舉兩得。

魏諷似乎有意要賣曹丕個關子,一會兒展展袖子,一會兒扶正頭冠,低咳幾聲輕輕嗓子,這才慢悠悠道︰「諷是為世子解憂而來。」

「不知先生所指是何事?」

魏諷淡笑不語。

曹丕只得耐著性子,又加了一句︰「還請先生賜教。」

「賜教哪敢當,如今內禍且熄,外亂便起。諷身為臣子,理所應當為世子、為魏王分憂。」魏諷的語氣、神態與他話中的客氣可全然不一,「荊州之事,世子可有決斷?」

「這件事,今日早些時候,丕已處理妥當。先生不必煩憂。」

「那不知,世子是打算出兵,還是求和?」

曹丕終于忍不住哂笑一聲︰「先生認為,丕會求和?」

「看來世子是打算出兵了。」魏諷搖頭嘆息,「只怕是襄樊未救,新兵又折啊。」

「魏先生!」曹丕聲音染上一層薄怒,「三軍未發,你就來丕這里斷言兵敗,動搖軍心,是何用意?!」

「如果諷真的是想動搖軍心,此時此刻就不會在這里,而該在城外大營了。」

不過是個掾吏,就算你想去兵營,你進得去嗎?

曹丕心中不屑更濃,卻也剛好趁著這片刻的停歇,重新收拾好外露的情緒︰「那先生這話究竟是何意?蜀賊侵害荊州,重啟戰火,致使百姓流離失所,朝廷怎能不出兵討賊?況且,就算是求和,襄樊乃兵家必爭之地,雙方都不可能輕易放棄,求和又怎能做到?」

「那倘若以荊州其他城郡交換呢?」魏諷道,「朝廷下旨,以劉備為荊州牧,除襄陽郡外,皆屬劉備治下。這樣,想必劉備也願意再次歸順朝廷。」

「貪婪無饜,忿類無期。蜀賊既得荊州,就算一時安歇,安肯永遠偃兵止戈?」曹丕越發覺得在此和魏諷交談是在浪費時間,「先生從未親臨戰場,不知軍旅之事,也是理之應當。先生一心為國出力,此心可嘉,丕感激于心。待此間事了,論功行賞,丕斷不會忘先生今日之謀劃。」

魏諷臉上青一陣白一陣。從未親臨戰場,卻在這里虛言兵家之事;一心為國出力,但只有其心可嘉;斷不忘今日謀劃,卻不一定是論功行「賞」。至于此刻,曹丕端起茶杯,自然就是送客的意思。曹丕一句失禮的話都沒有說,可這其中的暗鋒,卻像一個個巴掌重重扇在他臉上,偏偏還沒留下印記,他想反駁,也找不到由頭。

「世子,」自到鄴城以來,魏諷是人人夸人人捧,哪受過這等委屈,「如果不求和,這場仗,一定會輸。」

「啪」的一聲,曹丕把茶杯重重摔在案上,面色已極為不豫。

「劉備素得荊州民心,此次連下五城,勢頭正猛,以羸弱之軀迎鋒銳之矛,必敗無疑!」

「請魏先生出去!」

「是。」

兩旁甲士立刻上前,半請半強制的將魏諷拉了出去。魏諷好像還在不停說著什麼,但隨著人漸行漸遠,曹丕也再听不到什麼。當然,他也不想再听那些無稽之談。胸中憋著口氣,他一回到書房,便將與魏諷談話的情況一五一十全數倒給了吳質和司馬懿,這才覺得舒暢了幾分。

「這魏子京簡直和楊德祖一樣,嘩眾取寵,空言大話,要是滿朝都是這種人,仗倒是真不用打了,全都束手就擒,自為楚囚算了!」

「子桓你消消氣。」吳質把呈著葡萄的盤子往曹丕跟前推了推,見曹丕臉色好了些,才斟酌著道,「其實,比起魏諷,德祖為人還好些……」

「倒也是。至少他不會在這種時候——」他突然頓住,「奇怪,季重今日怎肯替楊德祖說話了?」

「咳,這個吧……」對著曹丕狐疑地目光,他終究還是說了實話,「他不是隨四公子巡游北地去了嗎。前些日子,給質家里送了只瑪瑙杯……」

「哼。」曹丕冷哼一聲,「一只瑪瑙杯就能把你收買了?」

「談不上收買不收買的。質說的也是實情嘛,有魏諷在,德祖如今在子桓那,定是順眼多了。」他嬉皮笑臉的開著玩笑。過了一會兒,神色漸漸正經,「但從此以後,想再拉攏魏諷,怕是難了。」

「隨他去吧。」曹丕厭煩的擺擺手,「丕想明白了,這等于國家無益之徒,就該棄而不用。丕要是再順著那幫士人心意,一不唯才是用,二不殿最考課,他們說誰是曠世大才丕就用誰,那才是有負百姓社稷。」

【鑒于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盡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 】

吳質想了想,附和道︰「疫病已去,又已派了兵趕往荊州,相信不久就會有捷報傳來。到那時,子桓更不必再與魏諷這等人糾纏。」

「子桓,」這時,司馬懿的聲音忽然突兀的響起,「荊州的情況,恐怕沒有軍報中說的那麼簡單。」

曹丕一愣,隨機立刻嚴肅問道︰「仲達發現何處不妥嗎?」

「你看。」司馬懿在地圖上畫到,「自當陽到襄陽,足有二百余里,以步兵為主的軍隊走陸路,行軍速度再快,也需要六天有余。除非——」他提筆蘸墨,在地圖上又畫了另一條線,「除非是走水路。兩地之間河流眾多,這個季節,荊州又多南風,若乘船北上,順風而行,才能解釋軍報的內容。」

「可軍報中也說,劉備此次出兵並未見有舟船水兵。公安、江陵、當陽,傳來的軍報都是如此,且也都與荊州的探子謄抄密呈來的軍報一般無二,絕不可能作假。」

「那若是,他刻意為之呢?」

————————————————————

「如果他刻意誤導守將,傳來錯誤的軍報,實則軍中早備有舟船的話,那就麻煩了——」曹操沉吟良久,雙眉緊緊蹙起,「樊城與襄陽處于武當山與桐柏山之間,水域眾多,地勢低窪,這個季節荊州多雨,倘若河水暴漲,沖破堤壩,于禁龐德必會為水所困,未戰先敗。」

縱然不懂其中細節,听曹操的語氣,傳信之人也知此事不妙︰「那主公可要修書一封送往軍中?我日夜不休送去,或許……」

曹操止住他的話︰「來不及了。」依著軍報送到他手上的時間,再加上潁川距荊州的路程,等信送到了,若無事自然是好,若有事則也早就為時已晚。

劉備在益州蟄伏十年,這次傾巢出動,必是有備而來。荊州的戰局既已開始,怎可能讓他那般輕易結束。

額間的疼痛漸漸有加深的征兆,他的眉頭不由皺的更緊。

「你速速帶著孤的手信趕回鄴……不。」他忽是改變了主意,「把這封信送往江東,必要你親自送到荀攸手上。」

「屬下遵命。」

等人騎馬遠去,曹操用力揉了揉額角,感覺頭痛壓下去了些,這才重新回到馬車上。剛一上車,一只手便勾上了他的脖子。

「嘉睡醒了。」郭嘉目中尚有水光瀲灩,「老規矩,現在該孟德休息了。」

「胡鬧。」曹操佯呵道,「你三天沒睡覺,怎麼可能兩個時辰就睡醒了?!再去睡會兒,明日——」他忽然頓了一下,垂下目光,「明日,我們去陽翟休整一日,再去鄴城。」

「誒?」郭嘉微怔,「不是說要……」突然,他意識到什麼,「是不是鄴城送信來了?」

「是。」曹操無心隱瞞,「子桓命于禁為主將,龐德為副,率七萬大軍救援曹仁。」

「若是尋常倒是無錯,可偏偏是這個時節……」

「還有一件事,」郭嘉拿著軍報,思索著可有回天之法時,曹操又緩緩道,「鄴城還傳來消息,華佗為救身患疫病的百姓,不幸也染上了瘟疫,前段時間,過世了。」

「啪」的一聲,竹簡掉了地上。

曹操俯撿起竹簡︰「等回到鄴城,操會好生安頓他的家人,讓他們代代無憂。」

「醫者懸壺濟世,為救病人而死,元化根本不會想讓嘉為他有半分哀慟,只會覺得死得其所。」郭嘉急道,「可你明知道嘉想說的不是他的身後事,而是——」

「如果奉孝說的是那件事,」曹操道,「那你更不必如此。生得盡興,死亦無憾,華佗如是,操亦如是。」

夜風穿簾吹到了車里,帶來幾絲寒涼。郭嘉的手即便不是冬日,也素來比尋常人冷一些,但此時握著曹操帶著冷汗的手,卻覺自己的手反而竟還暖上幾分。

他不禁握得又緊了些。

「嘉記得,陽翟院中還剩些酒,是該挖出來了。」

曹操反握住他的手。微微帶著涼意,卻依舊寬厚,有力,老繭摩擦在手背上,足以撫平所有的不安。

「那明日,操便與奉孝痛飲三萬場,不醉不歸!」

————————————————————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鄴城遣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等,率七軍三萬人增援曹仁,屯軍于樊城以北。

八月,會大霖雨,漢水暴漲,劉備下令掘開河堤,于禁等七軍皆遭淹沒。雖及時撤軍于高地避水,但劉備即刻率水軍乘大船追擊于禁等人,連日射箭于岸上,眾軍窘迫無路,或死或降,已是定局。

然二軍交戰,百姓受殃。漢水決堤,致使樊城襄陽一帶平地水深數丈,又值初秋之時,地中莊稼方熟,就與不可數計的房屋村莊被急猛的河水淹沒。若有年長之人,看到此情此景,定會想起許多年前為泗水所淹的下邳。只不過,昔日肯為無辜百姓不惜己命之人,模爬滾打半生,如今似乎總算學會了,何為一將功成萬骨枯,何為若計大義,必不可顧小利。

荊州的這場大敗,讓稍微安定了些的鄴城,一時又人心惶惶,甚至有人提出遷都之議,但很快銷聲匿跡。

因為在軍報到的第二日,離開多日的魏王,終于回到了鄴城。當魏王勃然英姿,脊梁如蒼松一般挺直,策馬踏入城門,經過街頭時,先是傳來陣陣竊竊私語,接著漸漸轉變成歡呼,愈演愈烈,最後響徹雲霄。

魏王回來了,本屬于他們的大勝,也該回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  大家過年快樂鴨!希望新的一年大家但有所求,必得所願,元亨利貞,萬事大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